谨以此帖献给建军八十周年!
记得小时候家里还是14寸的黑白电视机,那时能看到个战争电影可以开心很久,然后明天过来上学的时候和同学讨论:昨天看了***没有啊,打得好激烈阿,某某某是好人吗?结果怎么怎么样啊……等等等等。要是碰上学校组织看电影,那更是当成节日一样。下面的电影大家肯定都看过不止一遍两遍,如今拿出来回忆 ,追忆儿时的欢乐时光同时也算是对如今奋战在第一线的官兵们一种尊敬吧!(有些电影观看年代久远,某些记忆可能有偏差)
影片名称:《地道战》

内容简介:
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我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之后,实行所谓点、线、沟、墙的堡垒政策,企图把我农村抗日根据地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我冀中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学习贯彻毛泽东思想,展开了群众性的游击战,创造了地道战,同日本主义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把土洞、地窖改造成了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一天夜里,黑风口的日本鬼子偷偷包围了高家庄,阴谋血洗高家庄。高老忠去查岗,在街上发现了敌人,他迎着敌人的刀枪,敲响了古钟…
记得当时看的时候在想,这些好人怎么这么厉害的,地道挖的是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日本鬼子偷偷摸摸进村庄根本就摸不着头脑,一个人也抓不着、一颗粮食也征不到。后来靠汉奸的协助好不容易找到了个入口,费了好大的劲,又是抚慰村民又是放火放烟的。只是清楚日本鬼子真正面目的老百姓绝不吃这一套,想抓人门都没有。到后来总攻的时候是最激动人心的,树角、墙头、地窖、炕头、水井……任何你想得到与想不到的地方都能钻出来一个好人,然后一枪撂倒一个鬼子,一个手雷炸死一片鬼子,配合着激动人心的音乐,脑中幻想也去挖个地道该多好……
影片名称:《地雷战》

剧情简介 ······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期间最艰苦的年月。本片所描写的,是当时在胶东抗日根据地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日本强盗不断地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军区为了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加强边沿地区的对敌斗争,特地从主力部队抽调一批干部,来组织和领导各地的民兵武装;同时,还集训了一批民兵骨干,学习使用地雷的本领,号召人们对日本强盗展开地雷战。
记得本片讲的是日本鬼子对我革命根据地不断扫荡,抗日根据地的老百姓在八路军的带领下,利用各种形式方法进行抵抗,《地雷战》与《地道战》就是同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不同方法。老百姓们使用土武器与现代装备的日本强盗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出了西瓜雷、头发丝雷、连环雷、真假雷、便便雷;P 等等等等,让敌人的扫荡有的来没得回。那时看的时候,真恨不得钻到电视里去也按一颗地雷阿!:L1
影片名称:《闪电行动》

剧情简介 ······ 对越自卫方激战中关于我国侦察兵的电影,大家再看的时候会看到一段寻找敌军重炮阵地的情景,会有小型雷达在画面上出现,这种雷达在对越作战中起到非常大作用,只要对敌军开炮这种雷达就能精确的测出其方位,是我国从瑞典进口的,当时越军特工特别针对我军的雷达阵地打击,据说雷达兵死了很多。可以说就是因为有了这种雷达使我军在炮火上占了绝对优势(越南和中国一样都学苏联,苏联很重视炮兵),根据影片上看这种雷达遇到特殊气候条件可能作用不大,必须人为观察了……
这部电影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只记得当时好象叫《闪电战》来着,只是网上搜不到 《闪电战》的资料,估计就是这部电影吧。讲的大概是建国后帮助越南解放,但越南亲美***在美国资助下反过来打中国,然后在两国边境打了这场战争。最后中国侦察员探清敌方阵地位置之后,万炮齐发的场面还是非常壮观的!
影片名称:《英雄儿女》

剧情简介 ······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的著名影片,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团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勇敢作战。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要求参战,并拿出父亲鼓励他杀敌立功的来信给张团长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战友王复标的儿子。在战斗中王成英勇奋战,壮烈牺牲。在全军开展向王成学习的运动中,王文清认出该军文工团员、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原来十八年前,王文清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妻子被敌人杀害,不久他也被捕,老工人王复标收养了他的女儿王芳,此后双方失去了联系。王文清没有立即与王芳相认,而是帮助她完成歌颂王成的创作任务,并鼓励她以实际行动向哥哥学习。后来,当王芳在阵地上为炊事员演出时,敌机突然来袭,她为掩护炊事员而负伤,被送回祖国医治。一个月后,王复标参加慰问团赴朝慰问,王芳也伤愈归队,三人在前线团圆。王复标将真情告诉王芳,两位父亲都勉励王芳向哥哥学习,当好革命接班人。
风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一曲《英雄赞歌》气势磅礴,壮烈感人但又格外抒情格外感人,又是一部好电影加上一首传唱盛久的歌曲。“向我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一说到这部电影肯定就会想到向我开炮的王成,绝对经典的场面展现出一种藐视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影片名称:《小兵张嘎》

剧情简介 ······ 抗日战争时期,生长在白洋淀附近的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日寇杀害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敌抓走,决心报仇,想找到游击队跟他们一起生活。可他没有枪。为缴获一支枪,他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误当作汉奸,闹了笑话。 在一次战斗中,嘎子真的缴获了一支“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去,他竟违反纪律,将枪藏进树上老鸹窝里。攻打敌人街楼时,他偷偷从养伤的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料在进城侦察时被捕。 在敌人审问时,嘎子刚强不屈, 并在战斗中设法逃出,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钟亮。战斗后,嘎子把枪主动取回交公。区队长正式宣布接收他为八路军小侦察员,并把这支枪交他使用。
嘎子,相信对于生于八十年代初的我们这一代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他就是我们那时心目中的小小英雄,影片中嘎子聪明、机智又时候可以说是滑头,在受教育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笑料。当嘎子最后终于成为一名八路军小侦察员时,我已经把自己幻想成嘎子了。
影片名称:《闪闪的红星》

剧情简介 ······ 年仅十岁的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因为冬子的爸爸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妈妈报仇。怀着这个心愿,冬子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并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
小时候看电视,每当八一制片厂那片头那发光的五星在乐声中出现时,心里绝对是一阵欢呼。“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激扬的“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也绝对是当时哼唱的最多的“流行歌曲”,又一个小小英雄潘冬子留在了记忆深处。当然,记得很牢的还有一句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L1
影片名称:《铁道游击队》

剧情简介 ······ 抗日战争时期,鲁南铁路上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专门破坏日军铁路运输,极大牵制了敌人兵力,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很好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行动。
在日寇与国民党的两面夹击下,铁道游击队当时处境非常艰难,但是他们成功地挫败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敌人恼羞成怒,迁怒于百姓。心急如焚地刘洪带着队伍去与敌人拼命,幸亏政委李正及时劝阻,才未使游击队遭受没顶之灾。
经过休整地游击队力量更加强大,在战斗中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日军调集了大批军队,打算给游击队以毁灭性的打击。刘洪率部化装成日军突出重围,杀伤了敌人主力,还趁机消灭了敌特务队。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又响起了枪声……”熟悉的歌词,一部好电影成就了一首歌,一首好歌也让一部好电影永远难忘。“扒火车那个炸桥梁”,影片内容至今已没什么影响,不过这歌曲却仍深深印在脑海!

剧情简介 ······ 河北易县,山峦重叠,气势磅礴。两千年前,燕国太子丹曾在这里送别去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两千年后,五位八路军战士,又在这铭刻着壮士遗迹的地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更为光辉的诗篇。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击日军的任务,登上狼牙山棋盘陀主峰。日军以三千兵力猛扑狼牙山。马宝玉等五位战士,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与拥有飞机、大炮的敌人展开顽强的战斗。敌人接连发动了三次冲锋,均被他们击退,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但这时,战士们也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们以石块为武器,狠砸冲上来的敌人,作殊死的拼搏。最后,五位壮士面对步步近逼的敌人,毫无惧色地纵身跳下悬崖。
清楚的记得,这部电影是小学组织上电影院看的。最感动的地方就是五壮士为了拖住敌人让大部队安全转移,真的是拼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子弹全部打完,石头全部砸完,身边一切可以用来消灭敌人的东西全部用光,最后剩几杆没子弹的步枪也砸短,不留下任何东西给日本鬼子,然后英勇就义……
后来才知道原来跳下去有两个人幸运的挂在树上,后被战友所救,不过这份英雄气概,直冲云霄!

剧情简介 ······ 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荣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由杨光远和翟俊杰联合导演,是大陆影坛第一部以正面而肯定的态度来拍一场由国民党军队打胜仗的战役。摄而优则导的杨光远,他导演的《老柏哥和电妹子》曾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以电影技巧而论,本片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传统战争片,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能够将参与这场战争的历史人物逐一网罗,并挑选外貌神态相近的演员来扮演,纪实风格显得特别逼真可信。像李宗仁、张自忠、池峰城、王铭章、孙连仲、汤恩伯、白崇禧、韩复渠、徐祖贻以及蒋介石等名人,在银幕上都显得栩栩如生,部分要角的性格亦塑造得鲜明而有气魄。剧情从1938年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亲自抵达徐州部署对日决战开始发展,他把被误认为汉奸的张自忠及其它战区不愿收留的川军王铭章整编入旗下,与日军在临沂展开序幕战。其间,蒋枪决擅离济南的韩复渠,张自忠率部为被困的庞炳勋军团解围及王铭章兵败自杀殉国等高潮戏一一上演,在惨烈的人海战中,国民党军终于击溃了日军矶谷师团,获得悲壮的胜利。
记得小时侯并不了解什么是***什么是国民党,不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在抗战史上发挥的作用,这部电影好象是稍微懂点之后看的,这应该是我国电影史上描述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影片之一。在国民党第五军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取得了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的胜利(第一次胜利为山西战场的平型关大捷)。影片中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集中4万人,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儿庄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国民党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日军猛攻三天三夜,才冲进城内。但坚守在南关一带的中国守军至死不退,死守阵地,最后配合主力部队向日军发动大反攻并最终击溃日军。场面之惨烈绝对是当时看过的战争片之最,这才明白,国民党原来在抗战史上也有过辉煌。
影片名称:《平原游击队》

剧情简介 ······ 1943年秋,为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牵制日军驻守县城的松井部队,阻敌进山增援,同时保住坚壁在李庄的粮食。李向阳与参谋长兵分两路,深入敌后,李向阳在李庄转移粮食时,被地主杨老宗窥见。杨老宗径至县城向松井告密。正苦于搜寻粮食的松井闻讯,率队赶到,时李向阳已将乡亲与粮食转入地道。松井下令掘地搜索,李向阳施调虎离山计,派侯大章、老海焚烧李庄附近的炮楼。 此计为松井识破,继续挖掘,果然发现一处地道口。
李向阳为引诱松井离村,率队员化妆进城,炸毁敌弹药列车,拟在松井撤退时伏击。但狡诈的松井于撤退中途突然变卦,率队杀“ 回马枪”,又折回李庄,施暴力威逼民众供出藏粮地点。老勤爷怒斥松井 ,惨遭杀戮,小宝子亦饮弹身亡。李向阳担忧乡亲安危,与钱大友率部佯 攻县城。松井恐老窝有失,被迫撤出 李庄急返。面对乡亲们受难惨像,李向阳决心以血还血,与侯大章等队员再次化妆入城,烧毁敌人粮草,又处决汉奸杨氏父子。李向阳神出鬼没,令松井草木皆兵。忽闻李向阳在李庄运粮,松井倾巢而出,直扑李庄。时李向阳张网以待,终于全歼松井部队 。
郭振清饰演的“李向阳”集中了中国人对英雄的全部想像,能够在打仗游戏中扮演李向阳,几乎是每个男孩子的梦想,小时候玩打仗游戏,哪个不想当李向阳式的游击队长。“李向阳来了……”我当时最爱听到日本鬼子说的一句话,那代表了他们内心的恐惧,松井的狠毒狡诈更衬托了李向阳的神出鬼没机智勇敢。最后,李向阳击击毙松井,非常开心又懊恼,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

剧情简介 ······ 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敌人,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绵羊的大尾巴下面,瞒过敌兵。敌人逼迫海娃带路。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抓住带路。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海娃的手。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敌人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
鸡毛信的故事耳熟能详,课本上就学过这个英雄故事,不知现在的小学课本上还有这篇课文没?

剧情简介 ······ 抗日战争临近尾声,解放区青年争相参加八路军。青年民兵董存瑞和好友郅振标因不到参军年龄,未被允许参军,懊丧不已。不久,在一次反“扫荡”中,区党委书记王平牺牲,临终前,他把最后一次党费托董存瑞转交组织。董存瑞和郅振标再次向赵连长提出参军,终于如愿以偿。初到军队,董存瑞因不知爱惜子弹,受到连队同志的批评帮助。抗战胜利后不久,又爆发了内战,经受过战火考验的董存瑞,已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并加入了中国***。
1948年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队长,为了配合总攻,他们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以身殉国。
一个人视死如归地手托着滋滋作响的炸药包,为了赢得部队顺利总攻的时间,与敌人的雕堡一起灰飞烟灭,这个人就是董存瑞。他在生命最后一 秒钟,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前进! ...托着炸药包的形象相信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影片名称:《大决战》



三大战役拍摄于1991年,拍摄水平、手法等等已经有相当大的提高,所以这三部电影的战争场面还是相当壮观的,可能和美国史诗巨片不能相提并论,但这是真实再现内战时的历史局面,让我们能真实了解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只有依靠人民的政党才能取得政权,三大战役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影片名称:《大转折:挺进大别山》

在解放战争初期,为了迅速地改变战局,毛泽东决定向蒋介石在战略上最敏感、薄弱的后方内地——大别山发动战略反攻。依据南线主力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方针,由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晋翼鲁豫野战军主力中央突破,从黄河北面一直攻到长江,经过浴血奋战,占据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从而达到了迫使蒋介石从山东、陕甘宁等地撤兵以回援中原的目的,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收复了失地,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迫使国民党转入战争防御阶段,使战争的进程大大地加快。这是人民***由战略防御阶段到战略反攻阶段的大转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
这部电影是大一军训的时候看的,当时是个小班长,有天晚上集中班长以上人员看电影,就是看的这个。记得最牢的就是结尾刘邓大军在大别山顺利会师,两位伟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刘邓大军会师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部电影也在我大学生涯的开始留下了深刻印象。
优秀的值得我们去看的作品还有很多,但记忆中差不多也就这些了,近些年也很少看此类电影,而且出品的也较少,倒是军队题材的优秀连续剧不少,像《DA师》《垂直打击》《突出重围》《武装特警》《热带风暴》等等基本都看了个大概,向大家推荐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