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434503
- 帖子
- 2
- 精华
- 0
- 威望
- 0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7-21
|
一个小资在上海的旅行经历(转)
在上海的最后一夜,朋友带我去了著名的闸北三号和提篮桥十八号。
上海虽然来过N次,但大多是往返于菜市场、废品回收站、客户间。一别五年,上海有太多令我惊讶的地方。
闸北三号的底层是一家巨大的Da niang Dumplings旗舰店。这里的空间设计和陈列本身就仿佛是件艺术品。奢华一词再度被想起。微笑的服务生与散发着幽香的dumplings在大堂里慵懒的穿梭着,一如我手中的这支DA Qianmen 纸烟的烟雾缭绕。
沿着大理石铺就的楼梯,我们走上三楼的画廊。这天展出的是几位中国现代艺术家的画作。我不太懂现代艺术,但是愿意仔细地去看每一件作品,尝试寻找那简洁与抽象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你揣摩作者的构思时,仿佛自己的思维与作者的想象力一起弥漫,智力有了提高的错觉。这种感觉是“深绿”的。最后又仔细看看作者介绍,得知这些画作出自上海学龄前儿童之手,使我对上海人的素质又增添了一分敬意。
从闸北三号出来,走上夜色中的十里洋场。器宇轩昂的中式建筑群,很贵族的矗立在路边,审视着眼前的匆匆过客。
走进提篮桥十八号顶楼的Lanchow noodles,首先吸引目光的是位于中心的椭圆型吧台,那个Urmqi Waiter,他正以各种花式手法把noodles飞舞在身前身后,看得人眼花缭乱。
招呼我们入座的看起来像个领班,瘦高的个子,笔挺的红色店服,光头下一张棱角分明的脸。我点了杯Lamplvo,一种用面汤,牛肉粒 salt和香菜调出来的,黄色中还可以看见一片片褐色的牛肉粒。我闲适的抿了一口,一股久违的味道在嘴里弥漫开来,辛辣热烈中又有点酸甜,正是对夜场生活的最高诠释。当我把这种感觉告诉友人时,他优雅的笑了笑,他点的是GJ fan,中文名是盖浇饭,不过在圈子内,大家约定俗成叫它的拉丁文名字。
面馆外硕大的露台上,有些人围坐在桌旁,另一些手拿一次性杯子站在那里交谈。从露台望出去,偶尔有货轮从眼前的黄浦江上驶过,对岸是东方明珠电视塔和浦东灯火辉煌的水泥森林。
黯淡的灯光下,人们的脸色看起来都暧昧了许多。两个身着店服的年轻女子,婷婷玉立在吧台旁,云鬓高耸,白皙的手臂上挽着款式很时髦的竹篮,优雅的同几个人一起洗菜。
那个乌鲁木齐的师傅又开始了另一轮表演,一直在角落里亲昵的外籍男子和中国女孩也被吸引了过来。一会儿功夫,另一个女孩绕到那男子身后,把手搭在他背上,他转身的瞬间用手臂环住女孩的腰,两人笑作一团。聊了一会儿,她就走开了,男子打算寻找原先的中国女孩的手,这才发现伊人早已离开,他的眼神冲满空虚,不解,还有点眼屎。一如我发现刚才喝的Lamplvo被告知是昨夜的发馊面汤做的一样。
一大杯Lamplvo下肚后,阵阵倦意开始袭来。朋友上了一整天的培训课,而我也在闸北菜市场里走了三个小时。
夜太黑,let’s mov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