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2447
- 帖子
- 13053
- 精华
- 6
- 威望
- 57
- 阅读权限
- 100
- 来自
- 这里
- 注册时间
- 2004-2-21
|
52#
发表于 2005-8-27 03:37
| 只看该作者
废话不想多说,阐述几个相当简单的观点.
首先,关于越战中"6枪打死一个"一说
这篇文章曾在<军事与枪支>上刊登,观点很明确,真实战场中,确实亦是如此.
第一点,关于误射,且不论越战中使用的武器与现代战场上的武器技术上的差异(其实差不多),为什么军服通常是绿色或土黄色的?为什么丛林战中以小分队集群作战时需要把脸画花?其实那是一种伪装色,用于在士兵静止、匍匐前进时能够更好的藏匿于景物间而不至容易的被发现,这点已经成为世界军事界公认的了.那么作为一个阻击手,经过长时间紧张的潜伏,谁能保证他的神经和大脑可以保持在非常清醒的程度呢?也许眼睛不会感觉到,但大脑的疲劳和神经的长时间紧张都容易造成误射,所谓误射,通常是指一个阻击手错误的把自然景物当成伪装的敌军士兵而射击.
第二点,关于肌理惯性,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近距离冲突或巷战中,阻击手在试图射击一名快速移动中的敌军士兵时,请在大脑中试想一下他瞄准的姿势,阻击枪并非机枪,机枪在扫射中转换攻击方向只需要一个支点(来自地面和支架)和一个反方向作用力(来自机枪手),而阻击枪在转换攻击方向时则需要移动支点(肩胛及右手)一个正向作用力(左手)以及一个平衡点(右手),所以一个阻击手在攻击移动目标的时候必须要以整个上半身的缓慢变动来调节三点之间的平衡(支点、平衡点以及推动点)才可以保证射击的精准度,这样一来,以靠肌肉收缩、舒张来获取力的生物来说,难免在决定性的0.03秒内使得三个点保持平衡状态.而移动身躯带来的微小惯性会使射击时枪口与目标之间产生根据一定公式可计算的差距,(弹着点-目标射击后移动距离)/与目标间的距离.所以,全世界的阻击老手都有一个不约而同的习惯,尽量不打快速移动中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肌理惯性(另外,枪支本身的重量也必须列在考虑之中)
关于所谓的远距离反应我认为通常是指远程司令部发布指令、导弹拦截、歼击机拦截等,而阻击手那1~3公里不等的攻击半径,也只能算近程作战了.
另外,单兵作战的阻击手通常在战场上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而阻击手在战场上存在的目只有几点:
1.拦截敌传令兵,阻止敌通讯兵向后方炮兵传达战地信息.
2.压制敌小范围小规模突击
3.攻击敌方重要目标(指敌战地指挥官)
就算是一个经历过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战事的超级老兵,也绝不可能单靠听觉来瞄准目标并击毙目标.而伪装潜伏则是阻击手的入门课程.
搞笑一记:点38是手枪,<007>中出现的袖枪也是可以一枪一个的^^
继续,关于5公里的说法.
其实跑不跑5公里并不重要,谁能保证自己在战场上能跑5公里而不中弹?况且,在战斗中,不到不得已的情况下,谁会轻易放弃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掩体?就算敌人撤退了也不能一下子推进5公里吧.步兵们平常的训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战场上活下来的,每一个都是精兵.
另外,我觉得学政治是为了让步兵在关键时刻懂得该关上保险...
战术并不是什么杀人的技巧."什么是好的战术?在战斗结束后你拿到的识别牌越少,这次的战术实践才是成功的."巴顿说的.
关于杀人技巧.我不懂,不过折磨人的技术倒是略知一二.
实在太无聊了才会说那么多,以上,属于个人知识范畴之内,行家不要见笑^^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