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看灰机

歼-20战斗机方案

    就在世人对按照俄罗斯苏一27生产许可证生产的飞机命名为歼一11战斗机还有些不习惯的时候,新闻出版物又报道了中国还有歼一12、歼一13、甚至还有歼一14。笔者立即发现,这些报道谈论的不是现有样机,而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设计方案,也不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被命名的设计方案,而是与中国第5代战斗机有关的新型飞机。总之,这些设计工作始于1980年代末,而在1990年代中期得到了一次飞跃。

    当时,在一些英语出版物中,其中包括在专门报道中国战斗航空兵发展的电子出版物中,出现了关于属于第5代战斗机的歼一20方案的报道。笔者想指出的是,中国研制者本身并没有在上述媒体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大肆宣扬。而这些信息有时却把读者都给搞糊涂了。把读者搞糊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按照自己的飞机划代顺序,把第5代战斗机划入了第4代战斗机。当然,在关于继续研制第4代战斗机(按照公认的飞机划代顺序)的大量消息中,出现关于歼一20设计方案的报道,也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实际上,中国的第4代战斗机就是对发动机实施改进并装备中国空军的歼一10战斗机以及L-5军用教练机。而造成实质性混乱是,歼一12、歼一13以及随后出现的歼一14设计方案。这些方案都是由不同的设计单位注册的(其主要设计单位是沈阳和成都航空制造公司所属的第601和第611设计研究院)。

    这些被命名的设计方案不仅与研制第5代战斗机设计方案有关,而且与研制第5代战斗机战术技术要求也有关。总之,将歼一10总体设计与传统的设计理念联系在一起,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同笔者交谈的中国专家特别指出:“2005年完成的飞机设计方案,未必能与实际选择的设计方案挂钩。战斗机的方案实际上已经处于最后的阶段。但是,对其最终的战术技术要求并不存在。”

    事实上,在中国媒体关于研制歼一20战斗机设计方案的报道中,出现过许多用于研制实际设计方案的歼一20战斗机的各种工艺模型图片。选择实际方案和对歼一20战斗机确定最终战术技术要求,预计将在2010年完成。同时,做好装备歼一20战斗机准备工作预计将在2015年完成。从对现有报道进行分析可以推测,歼一20战斗机研制过程将属于被称为新型航空技术“螺旋式”研制工艺之列。

    这种研制过程的出现,实际上是1 990年初美国军事经营管理层对军事技术研制管理工艺实施重大改革的结果。今天,美国研制UCAV、UCAV—N和J—UCAS等无人战斗机计划成为使用“螺旋式”工艺楷模。被列入“螺旋式”工艺的楷模之列的,还有F一22。在遵循辩证法的同时,美国采用了“螺旋式”工艺研制F一22。结果,在1995年完成最初战术技术要求的F-22样机基础上,出现了外形与其不同,但是符合今天新型战术技术要求的F-22。

    总之,目前中国与美国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螺旋式”工艺每旋转一圈只限于制造实际工艺模型,而不是战斗机样机。因此,中国研制第5代战斗机“螺旋式”每旋转一圈,与美国研制F-22不同,不是10年,而是5年。不是F-22和1.44曾有人提出过这样明智的问题:“中国人能够举起手来在空中与作战性能超过自己的F一22进行对抗吗?”回答是:这有什么奇怪的呢?一点都不困难。研制第5代战斗机与研制多用途战斗机密切相关。但是,这种多用途性能的水平对于不同设计方案的战斗机大相径庭。在F一22最初的设计方案中,F一22起飞重量被认为是最小的。但是,在重新审查F一22设计方案时,F一22起飞重量被增加。该方案的实现促使F一22 A的研制,并将其装备美国空军。F一22的重量得到了增加。众所周知,对于1架飞机来说,每增加一种新的功能,就要增加一定额度的起飞重量。这种效应只能依赖于更先进的工艺来降低。看来,提高多用途性能将导致起飞重量大幅度提高的后果。因此,要想实现所有的功能,不能只靠一种机型飞机,而是要靠这个飞机家族中的多种机型飞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联合攻击战斗机的JSF计划中,出现的由3种机型组成的飞机家族。很显然,在对美国使用F一22开始在中国边境空中显示自己军事技术能力感到困惑的时候,中国研制者依靠他们掌握的工艺,让自己研制的战斗机在某些作战性能方面达到很高的指标。同时,这种作战能力及其使用工艺的组合,确定了战斗机重量的等级。在多用途方面,可以说中国研制者研制的不是今天的F一22。1995年诞生的F一22,专门担负“空空”作战任务。现有的关于优化中国第5代战斗机外形特征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点。通过对这些报道分析可以断定,中国第5代战斗机战术技术要求的变化将主要体现在重新调整飞机远距和中距空战能力方面。

    因此,国外关注中国发展第5代战斗机计划的专家,都把设计飞机方案的外形变化与其联系在一起。总之,中国设计者自己十分清楚,在被支配的现有储备中(工艺和财政),简单的模仿美国已经做过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正坚定地寻找解决在建造第5代战斗机中遇到的难题。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中国从来没有对于研制第5代战斗机进行大肆宣扬。因此,对该问题(对其表现出极大兴趣)的信息匮乏引起了许多混乱。专家关于成都公司设计者模仿俄罗斯“1.44”多用途战斗机设计方案,作为中国第5代战斗机设计方案的假设,也是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之一。这种假设曾首先出现在美国咨询组织“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一份特别报告中。随后,这种假设又先后出现在国外的出版物上,并成为了某种证据确凿的事实。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6楼那个不是苏47吗? 苏37不是这样的

TOP

前掠翼飞机在气动性能上要好于后掠翼,但在材料要求上很高,因为机翼如果材料不好,会发生折断

我估计以中国目前的态度,造出前掠翼飞机,几十年内是不大可能的

别说什么自主研发,很多自主研发的东西都是抄俄罗斯的、技术是以色列送的

TOP

这些飞机都不适合撞大楼!
我要感谢小泽圆、朝河兰、长濑爱、美竹凉子、高树玛莉亚、川本舞、憂木瞳、夏木美夕、芹尺直美、白石、工藤葵、小山内真由、、岸川美穗、西田友纪、泽井牙衣、藤崎彩花、葉山みづき、井上千尋,松村、yuki...

TOP

矢量发动机,隐身,还有超音速巡航不过美国的几代几代和俄罗斯的划分标准不一样

我的那些五代飞机全是YY的,国内的军事新闻还是少看为好,全TMDYY的

TOP

提问,怎么知道是五代机还是六代机,什么标准的?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TOP

五、一国制造困难大,五代机的研制需要依赖多国合作

    美国的F-22战斗机和F-35战斗机的顺利进展完全依赖于多国合作。以F-35为例,这架战机由美、英、澳、意、荷兰、挪威、丹麦、加拿大及土耳其等国共同投入庞大资金参与研发。它的成功其实可以看做是国际军工合作的一个成功典型。俄罗斯之所以愿意走出独立研发的狭隘圈子,联合印度一同研发第五代机,也是看到了战斗机发展的这个趋势。如果双方合作紧密,俄罗斯的航空技术加上印度的资金所打造的五代战机将不逊于美国。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空军强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同代次飞机的数量和战斗力比较,更体现在战机代次更迭的速度上。曾记得2006年6月,F-22在阿拉斯加举行的“北方边际2006”联合军事演习中曾取得了对抗三代战斗机144:0不可思议的战果。即时这个指标打折,也说明了战机代次之间的差距对于空军强国的影响是致命的。

    综合以上,战机制造国际军工合作将是大的趋势,值得每个想发展五代机的国家深思。(付志伟)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TOP

四、中国、伊朗五代机传闻

俄专家臆测:中国自主研制五代机 可抗衡F-22

 

国外网站中国五代机想象图[资料图片]

    近日,俄罗斯技术副博士瓦谢斯拉夫·瓦罗金专门在俄《独立报》上撰文,对中国第五代战斗机J-XX的研制工作进行了分析,称中国的5代机为了能对抗F-22,不会走模仿俄罗斯1.44试验机;中国设计者将会突出空战性能为首要设计目标,而放弃其他多功能来保证“空对空”战力达到F-22的水平。     F-22就其性能来讲到目前为止可称得上近乎完美,那么一个合理的提问就是中国飞机设计制造者们将如何抗衡F-22?答案并不奇怪,也不困难。五代战机通常是多功能战斗机,但是在各个战斗机计划中多功能性程度并不相同。F-22的原始方案的多功能程度最低,方案修改后它的多功能性则极大增加。修改后的F-22A被美国接受并开始批量装备。但改进后的“猛禽” 重量急剧增加。(从1990年初正常起飞重量22.7吨增至现在的29.6吨)这很容易理解,战斗机每增加一项功能,起飞时就要增加一定的负重。这一事实限制了飞机使用更多先进的技术。总之:给飞机装备更多的功能会极大增加飞机起飞时的负重,可见增加飞机起飞重量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必备条件,不仅只有一种型号飞机如此,象JSF(联合攻击战斗机)这样需要研制三种功能不同的战斗机型号的项目也是一样。 更多内容》》》

伊朗称已开始生产具有隐形性能的第五代战斗机

    2007年9月20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两架伊朗国产新型“雷电”战机进行试飞。当日,伊朗飞行员成功试飞两架国产新型“雷电”战机。据报道,“雷电”战机已于8月开始投入规模化生产,以作为建成自给自足国防工业体系的一部分。 新华社/法新

[size=+0][size=+0]    [size=+0][size=+0]据伊朗国家电视台网站报道,伊朗4日称,它已开始生产装备有躲避雷达系统的新型第五代战斗机。     国家电视台网站援引伊朗空军司令艾哈迈德-米哈尼准将的话称,伊朗已完成了第五代战斗机的设计工作,生产已进入了初步阶段。伊朗已能国产用于防御的防空和雷达系统。     报道称,伊朗已成功地设计、生产和试飞了国产的“闪电”战斗机和新型单座战斗机“雷电”。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TOP

三、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发展的艰难历程 俄罗斯开始生产首架试验型第五代战斗机 S-37“金雕” 技术验证机 [资料图片]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空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泽林星期三(12日)宣布,俄已开始着手生产首架试验型的第五代战斗机。     泽林指出,相关的设计图纸和文件已于今年夏季提供给生产厂家,新机的制造工作将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第五代战斗机的生产和试验进度将根据俄《2006-2015年间国家武器计划》实施。     “苏霍伊”公司总经理米哈伊尔·波戈相此前也证实,针对俄第五代战斗机的试验将于2009年展开,而新机的量产则要等到2015年。     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被称为“前线航空兵前景航空系统”,其研制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曾使用过的代号包括I-21、T-50和“701产品”。新机的生产工作将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进行。更多内容》》》

印俄将合作研制第五代战机

    印度国防部长A·K·安东尼17日说,印度与俄罗斯将合作研制第五代战斗机,以展示印俄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     “我们在‘布拉莫斯’式超音速巡航导弹、第五代战斗机以及多功能运输机上都在展开合作,”安东尼说,“这些都显示出印俄的战略合作关系。”     安东尼当天在莫斯科与俄罗斯国防部长阿纳托利·谢尔久科夫举行了印俄高级别会谈。     谢尔久科夫也对俄印间军事合作的重要性表示赞同,并举出了苏—30MKI战斗机和T—90型坦克的例子。两国正在联合制造上述型号战机和坦克。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TOP

二、美国率先装备第四代先进战机,取得战略先机

美军:第一支F22战斗机联队已具备全部作战能力

    F-22“猛禽”是目前美军拥有的最先进作战飞机,也是世界上造价最昂贵的战斗机,如果将研发费用计算在内,每架成本高达3.546亿美元 [资料图片]

    美空军2007年12月14日宣布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的F-22猛禽战斗机具备完全作战能力,这标志着一次历史性的事件——世界上惟一一种的第五代战斗机的服役。     美国驻corley空中战斗司令部行政协调会指挥官corley将军宣布称:“经过多年的协作努力,F- 22已经达成一个关键的里程碑”,“猛禽战斗机的成功,在兰利空军基地为整合现役和国民警卫队飞行员提供了一个例子,为未来集结所有的力量是行政协调会和空军首长共同的愿望。”这项里程碑是由位于弗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的现役第1战斗机联队和弗吉尼亚州空中国民警卫队的第192战斗机联队实现的。     将军说,该里程碑意味着"猛禽"战斗机已达到全部性能和作战要求,以及整个计划,包括飞机、驾驶员和维护人员,已为该机的完全使用包括战争部署作好了准备。 更多内容》》》

洛马在新加坡航展上称F-35已完成30次飞行测试

F-35联合攻击战斗机[资料图片]

    被寄予厚望的新世代战斗机,由美、英、澳、意、荷兰、挪威、丹麦、加拿大及土耳其等国共同投入庞大资金参与研发的F-35闪电二式联合攻击战机,已经陆续完成各项系统整合与测试,最快在2010年可交由美军使用,至于参与投资研发的国家则要在2011年之后才能陆续接收该型机。     据台湾军方媒体报道,美国航天工业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主管F-35研发事业部门副总裁George Standridge于20日在新加坡航展时,针对已研发六年的F-35进度现况,对各国记者进行简报。     George Standridge表示,作为第五代喷射战斗机的F-35机种,具有匿踪、全方位战机、整合性高感应侦测系统及低成本的后勤维修等特色,在作战方面可灵活闪避地对空飞弹的追击,并在任何天候状况,轻易锁定、辨别并摧毁移动式目标。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TOP

感觉中国的军力其实也蛮不错...
1990年,发生了两件大事:1我出生了!!2成长的烦恼开播了!!

TOP

多国合作VS一国制造——世界各国五代机之梦

    最近,网上媒体有关第五代战斗机的消息格外多。总的来说,这些消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为五代机装备实战的消息,主要来自美国;二为五代机研制发展的消息,主要来自俄、中、印等国家。而论坛对于五代机的探讨也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热点。本稿试图通过综合五代机相关新闻,为网友理清当前五代机发展的真实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做些许分析。

一、航空知识普及:战斗机的代次划分

俄罗斯“侧卫”苏-27重型战斗机 [资料图片]

    战斗机是一种主要用于与其他飞机进行作战的军用飞机,具有体积小、飞行速度快、机动性强等特点。随着现代军事作战理论和军用技术的发展,战斗机在现代军事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航空强国都不惜巨资发展技术先进、作战能力强的战斗机。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末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获得了较大发展,不断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新战斗机。国外大致将喷气战斗机的发展分成了5代,从中可对喷气战斗机的发展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

    第一代战斗机是指首批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其出现时间大约为1944至1953年。由于采用了新式喷气发动机其作战能力比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飞机有了显著提高。第1代战斗机的外形与使用涡轮螺旋桨驱动的战斗机有些相似之处,如采用直机翼,带机炮,雷达还仅在特殊的夜间战斗机上装备。虽然比起先前的飞机具有很多优势,但第一代战斗机有着很大缺陷,如其使用寿命很短,发动机可靠性差、体积笨重,其功率也只能进行缓慢调节。第一代战斗机典型机型有二战末期德国的Me 262和英国的"流星",以及后来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美国的P-80和F-86等。     第二代战斗机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研制的战斗机,典型机型如美国F-100"超级佩刀"。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这时的战斗机作战能力有了大幅提高。飞机开始使用AIM-9"响尾蛇"、AIM-7"麻雀"等制导导弹进行视距外攻击,雷达也作为标准配置用于确定敌方攻击目标。新的飞机设计也层出不穷,如后掠翼、三角翼、变后掠翼以及按面积律设计的机身等,采用后掠翼的生产型战斗机飞行速度终于突破了声障。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战斗轰炸机(如F-105和苏-7)和截击机(英国"闪电"和F-104)。截击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制导导弹能完全替代机炮、空战将在视距进行的观点,因而截击机具有较大的载弹量和强大的雷达,这牺牲了速度、爬升率等敏捷性。第二代战斗机包括苏联米格-21、米格-19、苏-7/-9/-11,英国"闪电",美国F-8、F-11、F-100、F-102、F-104、F-105等。   第三代战斗机主要是指1960~1970年出现的战斗机。这个时期航空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战斗机作战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引入性能更好的导弹、雷达和其他航电系统来获得。基于大量制导导弹的实战使用经验,设计人员重新肯定了近距格斗在空战中的地位,机炮再次成为标配,而机动性也再一次成为优先考虑的设计因素。航空技术发展在显著提高战斗机能力的同时,使得其研制和使用成本也显著增加。军方早先曾有各种专门用途的战斗机,如夜间战斗机、重型战斗机和攻击战斗机,面对战斗机的成本暴涨,军方开始将战斗机的任务合并。美国F-4战斗机原先设计成美国海军的一种截击机,但后来成功成为了一种多用途战斗机,被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其他国家的军队广泛使用。该机是目前唯一一种同时被美国三军使用过的作战飞机。其他第三代战斗机还有前苏联的米格-23、米格-25、苏-15、苏7,法国的"幻影"III,英国的"鹞"以及美国的F-4、F-111等。     为应对战斗机成本的持续增长和F-4所取得的空前成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多用途战斗机变得非常流行,这时发展的战斗机称为第四代战斗机。此时的战斗机即使是专门为某一任务而设计的飞机也具有了多用途能力。如米格-23和"狂风"等飞机发展出了各种用途的专用型机,真正意义的多用途战斗机也纷纷登场,如美国F/A-18"大黄蜂"和法国"幻影"2000。与前一代的截击机不同,第四代战斗机的设计是超视距作战和近距格斗并重。电传控制和放宽静稳定性设计被广泛采用。第四代战斗机典型机型包括前苏联的米格-29、米格-31、苏-27,法国"幻影"2000,英国的"狂风",以及美国的F-14、F-15、F-16和F/A-18等。     随着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可划分出一类四代半战机。四代半战斗机主要是现役的最新战斗机,其特点是气动技术没有任何新进展,而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微芯片和半导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航电和其他飞行电子系统进行了多项改进,并采用了有限的隐身构型。典型机型有美国的F/A-18E/F"超级大黄蜂"。它是F/A-18的升级型,虽然基本气动特性保持不变,但前者采用了大量先进的航电系统技术,包括玻璃座舱、固态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另外还使用了新发动机,飞机结构由复合材料制造而降低了重量,飞机外形做了少许修改以使其雷达特征最小。其它可以归入四代半战斗机的还有欧洲四个国家联合研制的"台风",瑞典的JAS-39,俄罗斯的米格-35、苏-30/-33/-34/-35/-37,美国的F-15E和F-16第50/52批次之后的飞机。     第五代战斗机是目前发展的最先进的一代战斗机,飞机采用内置武器的隐身设计,同时还带有能降低飞行员工作载荷、提高其状态感知的综合航电系统。第五代战斗机的特点有超声速巡航、低可探测性、使用维护简便等。目前第五代战斗机只有美国的F-22和F-35这两种。其中F-22于2005年12月达到初始作战能力,F-35则正在研制中,于2006年12月完成了首次飞行。另外俄罗斯也正在研制第5代战斗机。     以上将喷气战斗机发展分成5代,是美国和俄罗斯航空界和军方人士的一种划分,尚未见到国家权威机构正式划分界定。至于某种飞机到底归属哪一代,还要看其具体型别的机载系统装备水平,不能一概而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吴蔚)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TOP

网络上流传的中国五代战机想象图[资料图片]

  ·关于中国第五代战机的想像图集锦

  ·美智库:面对中俄五代机竞争 美国应研发六代机

  ·俄专家臆测:中国自主研制五代机 可抗衡F-22

    歼-20战斗机方案     就在世人对按照俄罗斯苏一27生产许可证生产的飞机命名为歼一11战斗机还有些不习惯的时候,新闻出版物又报道了中国还有歼一12、歼一13、甚至还有歼一14。笔者立即发现,这些报道谈论的不是现有样机,而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设计方案,也不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被命名的设计方案,而是与中国第5代战斗机有关的新型飞机。总之,这些设计工作始于1980年代末,而在1990年代中期得到了一次飞跃。     当时,在一些英语出版物中,其中包括在专门报道中国战斗航空兵发展的电子出版物中,出现了关于属于第5代战斗机的歼一20方案的报道。笔者想指出的是,中国研制者本身并没有在上述媒体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大肆宣扬。而这些信息有时却把读者都给搞糊涂了。把读者搞糊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按照自己的飞机划代顺序,把第5代战斗机划入了第4代战斗机。当然,在关于继续研制第4代战斗机(按照公认的飞机划代顺序)的大量消息中,出现关于歼一20设计方案的报道,也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实际上,中国的第4代战斗机就是对发动机实施改进并装备中国空军的歼一10战斗机以及L-5军用教练机。而造成实质性混乱是,歼一12、歼一13以及随后出现的歼一14设计方案。这些方案都是由不同的设计单位注册的(其主要设计单位是沈阳和成都航空制造公司所属的第601和第611设计研究院)。     这些被命名的设计方案不仅与研制第5代战斗机设计方案有关,而且与研制第5代战斗机战术技术要求也有关。总之,将歼一10总体设计与传统的设计理念联系在一起,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同笔者交谈的中国专家特别指出:“2005年完成的飞机设计方案,未必能与实际选择的设计方案挂钩。战斗机的方案实际上已经处于最后的阶段。但是,对其最终的战术技术要求并不存在。”     事实上,在中国媒体关于研制歼一20战斗机设计方案的报道中,出现过许多用于研制实际设计方案的歼一20战斗机的各种工艺模型图片。选择实际方案和对歼一20战斗机确定最终战术技术要求,预计将在2010年完成。同时,做好装备歼一20战斗机准备工作预计将在2015年完成。从对现有报道进行分析可以推测,歼一20战斗机研制过程将属于被称为新型航空技术“螺旋式”研制工艺之列。     这种研制过程的出现,实际上是1990年初美国军事经营管理层对军事技术研制管理工艺实施重大改革的结果。今天,美国研制UCAV、UCAV—N和J—UCAS等无人战斗机计划成为使用“螺旋式”工艺楷模。被列入“螺旋式”工艺的楷模之列的,还有F一22。在遵循辩证法的同时,美国采用了“螺旋式”工艺研制F一22。结果,在1995年完成最初战术技术要求的F-22样机基础上,出现了外形与其不同,但是符合今天新型战术技术要求的F-22。     总之,目前中国与美国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螺旋式”工艺每旋转一圈只限于制造实际工艺模型,而不是战斗机样机。因此,中国研制第5代战斗机“螺旋式”每旋转一圈,与美国研制F-22不同,不是10年,而是5年。不是F-22和1.44曾有人提出过这样明智的问题:“中国人能够举起手来在空中与作战性能超过自己的F一22进行对抗吗?”回答是:这有什么奇怪的呢?一点都不困难。 研制第5代战斗机与研制多用途战斗机密切相关。但是,这种多用途性能的水平对于不同设计方案的战斗机大相径庭。在F一22最初的设计方案中,F一22起飞重量被认为是最小的。但是,在重新审查F一22设计方案时,F一22起飞重量被增加。该方案的实现促使F一22 A的研制,并将其装备美国空军。F一22的重量得到了增加。众所周知,对于1架飞机来说,每增加一种新的功能,就要增加一定额度的起飞重量。这种效应只能依赖于更先进的工艺来降低。看来,提高多用途性能将导致起飞重量大幅度提高的后果。因此,要想实现所有的功能,不能只靠一种机型飞机,而是要靠这个飞机家族中的多种机型飞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联合攻击战斗机的JSF计划中,出现的由3种机型组成的飞机家族。很显然,在对美国使用F一22开始在中国边境空中显示自己军事技术能力感到困惑的时候,中国研制者依靠他们掌握的工艺,让自己研制的战斗机在某些作战性能方面达到很高的指标。同时,这种作战能力及其使用工艺的组合,确定了战斗机重量的等级。在多用途方面,可以说中国研制者研制的不是今天的F一22。1995年诞生的F一22,专门担负“空空”作战任务。现有的关于优化中国第5代战斗机外形特征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点。通过对这些报道分析可以断定,中国第5代战斗机战术技术要求的变化将主要体现在重新调整飞机远距和中距空战能力方面。     因此,国外关注中国发展第5代战斗机计划的专家,都把设计飞机方案的外形变化与其联系在一起。总之,中国设计者自己十分清楚,在被支配的现有储备中(工艺和财政),简单的模仿美国已经做过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正坚定地寻找解决在建造第5代战斗机中遇到的难题。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中国从来没有对于研制第5代战斗机进行大肆宣扬。因此,对该问题(对其表现出极大兴趣)的信息匮乏引起了许多混乱。专家关于成都公司设计者模仿俄罗斯“1.44”多用途战斗机设计方案,作为中国第5代战斗机设计方案的假设,也是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之一。这种假设曾首先出现在美国咨询组织“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一份特别报告中。随后,这种假设又先后出现在国外的出版物上,并成为了某种证据确凿的事实。
    笔者完全有理由反对这种流传盛行的观点,并坚信:“这种证据确凿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怂恿。要知道媒体公布的成都飞机公司研制第5代战斗机图片与众所周知的“1.44”相提并论,是多么让人痛心啊?笔者在对所有图片进行仔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功能方面,中国将沿着建造“不是F一22”的国产战斗机道路前进,而在技术方面,中国将沿着建造“不是1.44”的国产战斗机道路前进。歼-20方案与航空工业改革假如不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总体改革,就不会有今天要谈论的话题。这绝非偶然。1991年,根据中央委员会指示,中国开始了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实质性改革。中国航空工业改革使研制第5代战斗机计划确定了自己的地位。这与俄罗斯研制兀AK一①A(前线航空兵先进的综合飞行系统)第5代战斗机有相似之处。俄罗斯n A K一①A第5代战斗机也是在国内航空工业改革中确定了自己的地位。即便不考虑中国在解决类似问题中凸显的特点,这里也存在许多的共同点。在比俄罗斯较早进入资本市场发展后,中国始终坚持“一切由市场调节”口号,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之中。国家如果不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实施完全控制的话,也至少要对该资源在国民经济使用过程中进行控制。     1999年,随着国家调控政策出台,在中国航空工业部复杂体系的基础上组建了两个国家航空工业集团,即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从两大集团总部继续使用中国航空工业部旧址,可以看出这次改革的行政指令性质。此外,从命令式的在两大集团之间分配航空工业企业,也可以看出行政指令性质。对于这次分配的原则,存在不同的分歧意见。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次分配的原则既有主题,又有实践。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无论是在科研方面,还是在经济生产方面囊括了从事飞机主题研制的骨干企业。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也存在这样一个主题:那就是以研制直升机和武器装备确定了自己的地位。十分有趣的是,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都存在着发动机制造企业。同时,发动机制造企业不是以独立组织身份加入上述两个集团,而是作为地区航空制造公司加入上述两个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所辖的沈阳航空制造公司和成都航空制造公司,是两个最大的地区集团。当谈到这两个集团具体发展中国航空工业总体规划时,首先又要回到研制第5代战斗机问题上。沈阳航空制造公司和成都航空制造公司,以主要研制者的身份参与歼一20的研制。由于在研制第4代战斗机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两个公司被授予研制歼一20的权限。总之,加大解决第5代战斗机问题的投入,将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环节,并将有利于完善科学生产关系和建立与实际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中航两集团到航空航天局     目前,中国航空工业改革的特点是,在改革的总体框架下,为所有航空企业找到自己的位置。改革者的行动不仅关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骨干企业的生存,也关注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联合的企业的生存。很显然,设计和制造第5代战斗机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科技工程。没有航空科技,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中国从最初就吸纳了许多研究所参加第5代战斗机的研制。     这不仅包括在设计歼一20中扮演试验设计局角色的沈阳和成都航空制造公司所属的第601和611设计研究所,而且还包括几十个研究所和改革初期保留下来的几个实验室。     在中国航空工业改革过程中,中国航空科研所受双重领导。在生产方面归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领导。事实上,中国航空工业所有具备科研潜力的机构,都以同样一种方式解决在设计歼一20时出现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在所需的时间出现在所需地点。此“游戏规则”表明,这些独立科研机构在得到全部经费支持后和在接受来自地区航空集团足够稳定的科研任务后,将归属地区航空集团领导。由此可见,不是市场“调节一切”,而是航空发展计划“调节一切”。     当然,研制第5代战斗机并不是中国航空工业改革的唯一推进器。可容纳100名乘客的ARJ一21新支线飞机也属于这个范畴。还有可容纳150名乘客的新支线飞机也是中国航空工业改革的推进器。显然,由于航空专业涉及面很广,因此不是所有的科研所都能保证100%被地区航空工业集团使用。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被拒之于航空工业的门外。据悉,这些归属国防科工委的科研所,将被编入国家新的机构——即在中国专家中广泛流传的中国航空航天局。这个名称象征着,中国不仅将模仿美国管理航空工业的模式,而且还会有更多的举措。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TOP

网络上流传的中国五代战机想象图[资料图片]

  ·关于中国第五代战机的想像图集锦

  ·美智库:面对中俄五代机竞争 美国应研发六代机

  ·俄专家臆测:中国自主研制五代机 可抗衡F-22

    2007年12月21日,俄罗斯国外航空武器装备研究信息分析所所长B·B·沃洛金技术副博士在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发表了题为“中国飞机制造业将赶超俄罗斯飞机制造业——在航空工业改革的背景下加快设计第5代战斗机步伐”的文章。下面是一位热心的网友海天翻译的全部内容,刊登此文并不代表我们同意或证实其内容和观点
    参数与功能     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就像这个过程所需参数一样出现了两种主流:一是,要努力确保战术航空兵的作战能力适应于21世纪军事威胁和战斗行动特点。二是,要努力确保航空工业技术工艺和科技水平适应于21世纪发展水平。     不管怎样,世界各国都在为研制2l世纪第五代战斗机“登记注册”而奋斗,但是,不同时期,为其“登记注册”而奋斗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又各不相同。最显著的例子是许多国家参加由美国实施的JSF计划,即我们最终看到的F一35“闪电一Ⅱ”战斗机出笼。     在以伙伴身份积极参加F一35计划之后,其中许多国家并没有就签订采购已研制出的飞机表现出如此的积极性。所有国家都将自己研制这些飞机计划,与自己公司在生产和保证F-35战斗机过程中的保障能力联系在一起。这给美国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但是,对于美国来说,JSF计划不仅是自己航空工业发展工艺和科技潜力的活动。其首要任务是在近10年内发展军队主要军种战术航空兵,首先是美国空军战术航空兵。美国空军战术航空兵F一35A和F.22“猛禽”战斗机总数将超过1750架,将使其建立新的战术航空兵机构,包括远征航空集团军和快速反应航空联队。这完全是在制造美国第5代战斗机的另外的“参数”。     尽管距完成研制F一35“闪电一Ⅱ”还有一段距离,但是,F一22已经装备美国空军。其中,美国空军将部署在华盛顿附近兰利空军基地的1个F一22大队,调往不仅距华盛顿遥远,而且距美国本土遥远的日本群岛嘉手纳空军基地成为这个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之一。可以轻而易举地猜测到,除显示“猛禽”独立大队空中机动性能之外,美国空军试图检验远征航空集团军和快速反应航空联队的作战能力,即“在需要的时间,出现在需要的地点的作战能力。”     选择检验该作战能力的地点绝非偶然。亚洲大陆的远东地区,不仅由于朝鲜具有发展核导弹的潜在能力,使美国大为“头疼”,而且还关系到美国在解决一系列领土争端问题中扮演积极的调解人,而不是消极的观察员。     首先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台湾问题。一个好像是(事实上)存在的国家,而又好像是(法律上)不存在的国家。如果美国确定第一种假设的话,那么,中国将确定第二种假设。笔者不想陷入这些政治问题及其细节,只是指出其后果——在这个地区还有一个(除了朝鲜)不仅让美国“头疼”,而且也让中国“头疼”的问题。在美中两国领导人在该问题的外交辞令背后,未必总能够掩盖事物本身的真面目。     事物本身的真面目是无法掩盖的,甚至会爆发突发事件。只要回忆中国歼一8Ⅱ战斗机在海南岛附近海域与美国海军EP一3反潜巡逻机相撞事件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据悉,在那次事件中,中国飞行员身亡,而在中国某军用机场降落的EP一3机组人员,在美中两国就该事件究竟是发生在中国的领空,还是发生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地区进行争论期间,扮演了军事战俘的角色。     近年来(可以说,近10年来),美中两国军事政治对抗十分明显。在美中两国军方进行舌战的同时,军事对抗的主要内容转向争夺制空权,尽管争夺制空权不具备更多公开化的军事性质。但是,它要求中国显示像美国在中国边境使用F一22一样,所具备的这种军事技术实力。显而易见,中国制造的歼一10无法保证完成这个任务。歼一11(中国传言的俄罗斯苏一27)也无法完成这项任务。     因此,制造与美国F一22军事技术平衡成为了中国研制第5代战斗机计划过程的“参数”。如果把部署在韩国和日本战斗机中的F一22监视空域,放在中国空军军事基地部署地图上的话,这个“参数”分量是显而易见的。装备了近、中程空空导弹和重量为115~450千克高精度炸弹的F一22,可以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直飞北京。     毫不奇怪的是,据台湾侦察获悉的情报,中国急于开始研制可以远距离发现美国F_22和F'35隐身飞机的双基警戒雷达系统。众所周知,发现敌隐身飞机,这只是该做的事一半,还必须在空中迎击它。不管怎样,对国家防御能力负责的中国军方,已经清楚认识到必须要与F_22争夺制空权。这只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但是,正如研究人员所说:正确提出问题,已经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不愿意在空中与美国巡逻机相撞的中国人来说,这大概就是他们提出问题的所在。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