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德军另一门巨炮...多拉

“多拉“总重1350T,全长43M,宽7M,高11.6M,口径为800MM,炮管长32.48米(40.6倍径),炮管重400T膛内有96条右旋膛线.

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希特勒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 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温凝土墙。克虏伯兵工厂在接受任务后,对当时所有的野战火炮、铁道炮、要塞炮进行研究后认为,现有武器无法达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径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毁马其诺防线。1936年3月,希特勒亲自视察了兵工厂,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炮。
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缀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军需部长斯佩尔出席的验收仪式,它被700万马可被军方购买,以工程师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称“多拉”。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视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伟壮观。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千米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敌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参加指挥、*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顿,一枚高爆弹重4.8顿,推进燃料在1.8吨到2吨。


 巨炮制成后被命名为“多拉”炮,原计划攻击马其诺防线,可是这时法国已经投降。苏德战场迫切需要重型火炮,于是“多拉”炮被运到黑海之滨,袭击了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运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国在此战中惨败,9月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运回,“多拉”列车炮又会同“卡尔”“洛奇”和“迪沃” 等巨型臼炮参与对1944年华沙起义的镇压行动,德军在苏联重兵压境,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为镇压波兰人民的反抗,仅不顾弹药吃紧,极其残酷地有组织和分步骤的炮轰和爆破,将华沙全城几乎痍为平地。

1945年4月,德国工程师为免被缴获,拆除的“多拉”,盟国军队缴获了这门巨炮的部件,在德国希尔雷本靶场发现过一根炮管和几发炮弹。

全长 : 42.97米
宽 : 7米
高 : 11.6米
重 : 1,350吨
炮口径 : 800毫米
炮长: 32.48米
炮重: 400吨
射击角度: +53 度
炮弹重 :
7.1吨(穿甲弹)
4.8吨 (高爆弹)
1.8 - 2.0吨 (推进燃料)
炮弹射速:
720米/秒(穿甲弹)
820米/秒 (高爆弹)
射程 : 28 - 47 公里
1942年夏天,希特勒调集237个师的兵力,在苏德战场南部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一举全歼部署在顿河东岸的苏军,进而攻占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区。苏军为了抵抗德寇的进攻,在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决心进行持久防御。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一座秘密弹药库发生意外爆炸。这座弹药库是动员数千军民经过长期苦战建造起来的。为了防御敌机轰炸或炮火袭击,弹药库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里面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究竟什么原因引起这次爆炸?长期以来众说纷坛。有人分析是德国斯图卡轰炸机扔下了巨型炸弹,有的说是德国派遣间谍破坏的。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美国某军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说是在清理废墟时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德军使用超重型火炮发射的巨型炮弹击中了弹药库,引起链式反应般的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地下建筑物。

这就是二次大战中的纳粹德国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车炮









管长21.54米口径28cm射程达60公里之K5(E)“多拉”列车炮由前后两组6轴各12个铁道轮之平台车承载,调整主炮之射角则由炮身两旁各一组之液压装置及中央一组之液压缓冲器所负责,加上铁道上之地台转盆,使该炮可作360度旋转,实为最有威力之机动武器。

炮身长——相当两个篮球场

  “多拉火炮”是德国人1942年搞出来的。这门火炮之大,可谓大得出奇:

  身管长为32.48米。因为身管太长,不得不分为前身管和后身管。前身管有身管套。先将后身管插入身管套与前身管相连,再用硕大的连接螺母将它们固定。火炮组装起来后全炮长42.976米,宽7.01米,高11.06米,全炮长度相当两个篮球场,高度相当于4层楼房那么高。全炮总重量1329吨。

  炮弹长———竖起来足有两层楼房高

  “多拉火炮”的炮弹也是够大的,弹长为7.8米,竖起来足有两层楼房高,分榴弹弹丸和混凝土爆破弹丸两种。榴弹弹丸重4.81吨,最大射程47.4千米。混凝土爆破弹弹丸重7.1吨,内装200千克炸药,采用弹底引信。这种弹侵彻坚固目标后还能爆炸,最大射程38千米,可以击穿3.4千米处厚度为850毫米的混凝土墙,射速为一小时3发。

  炮手多——— 一个炮班1420人

  班,是军队编成中最小的单位,一般为10余人。可是操纵“多拉火炮”的炮班人数多得出奇,全班为1420人,比通常一个炮兵团的人数还多。加上配属的两个高射炮连、警卫人员与维修保养人员,这门火炮共需4120名士兵“伺候”它。负责指挥这门炮的则是一名少将,射击时由一名大校具体负责,而动用这门火炮,须经德国陆军参谋长批准。

  炮身重———4台特制机车才能拉动

  由于“多拉火炮”身躯庞大得相当于一艘驱逐舰,运输起来颇为不易。为了装运这门火炮,德国专门研制了大功率军用火车。装运前,要将身管、炮尾、上架、炮耳轴等部件拆卸下来,分别装车。整门火炮,连同弹药与补给品需动用60 个火车皮。而且由于火炮宽度为7米,标准宽度的铁轨无法运输,只好采用双轨铁道。全炮要用4台5轴10轮机车牵引。到达发射阵地后,再用巨大的龙门吊将部件吊起,安装在下架上。安装好一门炮,需要1500人,历时20~30天。

  寿命短———28个月

  在“多拉火炮”这个傻大个儿问世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还有过一个 “哥哥”叫“巴黎大炮”。这种炮的炮身比“多拉火炮”还长,为37米,弹丸为 120千克。因为炮身很长,为防止它弯曲变形,在炮身后半部的上面附加了加强支架,并通过钢钎和支架将身管和炮尾连接起来,形成了钢索桥形的结构。整个火炮重达750吨,运输和操作十分不便。炮管使用寿命很短,发射几十发后就得用吊车卸下来更换炮管,费时费力。所以这种炮在问世之后的4个多月里,向巴黎发射了367发炮弹就销声匿迹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故伎重演搞出来的“多拉火炮”,尽管在体积、体重、弹重、占用编制人数等方面,创造了火炮史上的世界之最,但也没有威风几天。累计起来,这门历时5年制成的火炮,28个月中发射104发炮弹也就寿终正寝了。

  “巴黎大炮”和“多拉火炮”都如此短命,可见兵器的发明与创新并非个头越大越好。


体积太大,操作不方便。

TOP

“多拉”1935年开始研制 1941年夏季才完成炮的身管 1942年初完成组装 同年6月7日参加“捕鲟”作战行动 5天开了48炮 摧毁苏联一个大型地下弹药库

TOP

这个没那个粗,不灵光
歡樂的時間過得總是特别短暫

TOP

要是有犹太人帮助,原子弹早就造出来了,希特勒一大失误--种族灭绝主义
Ich liebe Deutschland!Für das Dritte Reich!

TOP

如果德国当时继续搞下去,高达也许都能搞的出来``

TOP

古斯塔夫炮击港口塞瓦斯托波尔时运输过程中光保卫它就动用了大批防空炮和两个连的警卫队
Ich liebe Deutschland!Für das Dritte Reich!

TOP

恩 4100人 光后勤就得好好统筹一下...
单发成本贵 费效比太高了....

TOP

射击精度在当时已经是所有远程大型火炮中相当高的了,就是维护运输保护消耗是太大了。
Ich liebe Deutschland!Für das Dritte Reich!

TOP

炮手多——— 一个炮班1420人

  班,是军队编成中最小的单位,一般为10余人。可是操纵“多拉火炮”的炮班人数多得出奇,全班为1420人,比通常一个炮兵团的人数还多。加上配属的两个高射炮连、警卫人员与维修保养人员,这门火炮共需4120名士兵“伺候”它。负责指挥这门炮的则是一名少将,射击时由一名大校具体负责,而动用这门火炮,须经德国陆军参谋长批准。




其实由这来看 这种炮扮演了现代战争中战略导弹的角色 虽然精度还赶不上....

TOP

多拉和古斯塔夫不是一门,楼主有张照片是古斯塔夫的。虽然这2门炮几乎一样。
Ich liebe Deutschland!Für das Dritte Reich!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