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拜托!不要將Kidult混同Otaku

2006年5月5日07:35星期五  [御宅族]




-
拜托!不要將Kidult混同Otaku
不明白為什麼這麽多人將lolita與cosplay、御宅族與隱蔽青年(ひきこもり)混為一談。近日傳媒又將Kidult看成是otaku(御宅族)的英文同義詞,混淆視聽。我們可以算是御宅族,但絕非隱蔽青年,更不是Kidult。



-

顧名思義,Kidult是指一羣長不大的成年人,心思意念像孩子。,心理學上稱為「Peter Pan syndrome」,就是不願意長大,不想投入成人世界的一羣人。Kidult的態度是任情、散漫、遊戲人間、貪玩、好新鮮、不夠獨立、無責任感、不能吃苦、不喜歡工作。這種態度與御宅族精神恰好相反!

-





-

御宅族是對自己的興趣鍥而不捨,有專業知識及高度批判能力的一羣人。御宅族精神是積極、熱情、專業。他們對自己的興趣專一、投入,可犧牲吃苦,但不代表逃避現實。在現實生活上,他們還是為學業、事業及家庭奮鬥的普通人。



-

也許有人看見kidult及otaku都喜歡玩具及ACG,便草率地將他們看作是同一類人。Kidult對玩具及ACG的態度是小孩子的心態,特別偏好與自己年齡不相稱的兒童向東西(如叮噹、Hello Kitty等)。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純消費一族,嗜好也十分博雜。御宅族對玩具及ACG的態度是專家的執着,他們既是消費者,也是可以參與及影響生產的一羣人。Kidult博雜不定,今天喜歡Twins,明天可能是Cream。御宅族專精不移。今天喜歡高達,一生喜歡高達。

ME OTAKU

也是个普通人,打工求生存

TOP

看见那照片让我发冷...

TOP

我就是~

TOP

LZ想表达虾米?
难道LZ是OTAKU?

TOP

【唯心論】御宅族和隱蔽青年的分別

作者 阿唯     
2005/10/28, Friday  
  在小說、電視劇、漫畫、電影的攻勢下,《電車男》成功在香港熱起來,也多了人開始留意御宅文化。其實這些現象已在日本談了好多年,決不是甚麼新鮮事,可是普遍香港人對「御宅族」(註1)三字還是很陌生。碰巧地,早排「隱閉青年」(註2)的觀念從東瀛遠渡而來。在外人眼中,兩者都看似是「愛好動漫、不擅交際、足不出戶」的人,加上那些不知就裏的文化評論員加把口進來,大眾就把他們混為一談,認為「御宅族」必定閉隱在家,「隱蔽青年」必定是動漫狂人。那麼,實情到底如何?

  筆者先說現時普遍對御宅族的解釋。御宅在日文是對別人家宅的尊稱,藉此引申那些整天躲在自己家裏的ACG迷(註3)。為甚麼要整天不出門?一般的說法是他們的社交能力低下,害怕跟人相處,於是選擇繼續沉迷,在虛擬的世界中逃避現實,做成惡性循環。若反過來從御宅族的角度看,則會發現這跟他們的習性有關。一來欣賞ACG作品,就像看小說一樣,宜獨個進行;二來進行時多要依賴家中電器(如電視、電腦、遊戲機);三來每天新鮮出爐的作品太多,要全盤消化,只好犧牲外出時間直到看完為止。

  隱蔽青年是指一些把自己困在家裏,不肯上班上學,甚至不願出街的人。原因有很多種,主要是害怕跟現實社會和人接觸。可是他們不是活死人,一樣跟普通人有沉悶感。一天最多睡十二小時,餘下的時間要怎樣消磨才好?這時最好的伙伴,當然是推陳出新的ACG作品。只要有錢和一台電腦,所有商品都可以透過網絡購物自動送上門。上網買東西、看漫畫、看動畫、再玩一會遊戲,睏了就睡,餓了就吃,不斷重覆,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以上所說的,不正好顯示兩種人其實是同一種人嗎?不過,只要看筆者以下的分析,就會明白兩者並無絕對關係。

  首先要知道的是「御宅族」這詞的出處。早在70、80年代,美樹本晴彥和河森正治(註4)等人,他們互相稱呼對方為OTAKU的行為,影響到同好們以這說話模式去突顯「狂熱愛好者」的尊貴身份。後來在1982年的《超時空要塞》中鈴明美用到OTAKU作敬稱,和1983年評論家中森明夫首次用OTAKU來稱呼這班SF迷,令這詞開始流行起來,而當時的意思大概是「趕潮流的動畫迷」。(註5)另外,研究御宅族文化方面的權威——「御宅王」岡田斗司夫,他認為原本的御宅族的精神是努力和進取的,身為當中一員,要備有對外的溝通能力,甚至可以從消費者變成作者。(註6)

  從剛才的定義看來,御宅族雖然有個「宅」字,可是在初期,跟「自閉」、「躲在家裏」等負面形像毫無關係。好,我們再看「御宅族」變質後的意思。為甚麼會變質?在1989年發生的宮崎勤事件(註7)是始作俑者,無限炒作和加鹽添醋的傳媒是幫兇。這事發生後,整個日本社會開始歧視御宅族,認為他們都是躲在家裏只看動漫畫的怪胎。加上近年的御宅族群不斷膨脹,但從中出來的創作人卻沒有顯著增加,令人對他們有「只懂盲目消費,卻又躲在家裏不事生產」的想法。

  這班新一代的御宅族,又可以算是隱蔽青年嗎?看情況而定。因為要成為隱蔽青年實在太難了。日本的御宅族有時會被稱為「秋葉系」的人,原因是他們很愛逛秋葉原,希望買到最新的ACG和電腦產品。單是這個「逛」字已經不符合隱蔽的定義。再者,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裏買東西是要用錢的,御宅們即使多不願意也好,都要盡量打工掙錢來滿足自己的購買慾。一個隱蔽青年能夠找人(多是家人)支付動漫精品的費用,不是不可能,但相信為數不多。

  無疑隱蔽青年的成因(覺得現實世界充滿黑暗)很易導致他們沉迷ACG(內裏世界滿載真善美),但他們可以看網頁,看留言版,看電視,甚至看色情作品,總之不一定是ACG。

  日本情況如此,香港又如何?這裏也同樣存在着類似的群體,不過兩者的分別更明顯。根據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註8)的說法,香港的隱蔽青年多來自低下階層。他們的房間可能連電視或電腦都欠奉,更不可能有閒錢買動漫精品了。

  所以筆者覺得,「御宅族」跟「隱蔽青年」是兩指個不同性質的族群,當中有重疊並不出奇,但至少可以清楚的說一句︰隱蔽青年只有一部份是御宅族,御宅族不一定是隱蔽青年,兩者並無對等關係。

註1︰
御宅族一詞來自日本的「おたく」或「お宅」,在中港台三地有多種寫法,可以是OTAKU、御宅、或單字「宅」等。詳見 http://zh.wikipedia.org/wiki/御宅族 。

註2︰
隱蔽青年一詞來自日本的「ひきこもり」或「引き篭り」(HIKIKOMORI),詳見 http://zh.wikipedia.org/wiki/隱蔽青年 。

註3︰
ACG指ANIME(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御宅的興趣可以很廣泛,但一般都以這三種類型為主流消費對象。

註4︰
他們同是SF(Science Fiction)迷,常常出席SF大會,後來更進身成為創作者,因而受到同好尊敬。
在《超時空要塞》這作品中中,人物設定是美樹本晴彥,而機械設定是河森正治。

註5︰
詳見elielin的御宅族的分析2 語源演變 http://elielin.chu.jp/blog/?p=38

註6︰
詳見知日部屋屋主的《「你是御宅族嗎?」:聽「otaku學之父」岡田斗司夫怎麼說》 http://www.cuhkacs.org/~benng/Bo ... d=a_20050825_192048

註7
詳見惠康的有山楓遇害事件有感──反思御宅的【註1】 http://tc.cabeat.com/cab/0412/041215.htm

註8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是首個研究香港隱蔽青年的團體,詳見 http://www.hkcs.org/news/press/2005press/press20050319.ht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