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戶外常识系列之36-----户外运动之打绑腿

绑腿自古兵家就有,之所以沿袭到现在还被应用的原因大概是在于,打了绑腿后进行长途跋涉不会出现腿肚子涨痛,而松开绑腿几天后,腿部就会感到很舒服,又能防止血脉下积而引起的涨疼与疲劳。

打绑腿在户外运动中也是被广泛运用的,专业的山驴在出行时都会打上绑腿。尤其是在高山丛林里,打绑腿可以防止毒虫蚂蝗顺着裤管爬进去咬吸,还能有效防止荆棘树枝刺扎与牵挂。如果有通行的山友负伤骨折,三角巾急救包不管用时,解下绑腿布可以起到固定骨头的作用。在遇到山岩陡坡需要攀爬降落时,将几根绑腿布连接绞成绳索帮你顺利渡过难关。如果有同行的山友负伤,无担架后送时,可以砍两长两短的树枝将几副绑腿布制作成简易担架。如果遇到需要捆扎的东西,绑腿布是最好的绑绳。

打绑腿其实很简单,尺寸可变化,没有严格标准,为一长布带(帆布做的较好,较结实的普通布也行),一端是平头,一端分叉成两条绳,叉口处要结实,宽度十厘米或更宽,长度一米五至两米长都可。绑腿的打法是将平头端从鞋帮开始绕脚腿平裹,每一圈或两圈可将绑腿翻面,以保证平贴腿面不断向上打到腿弯处,应站起来打,松紧适度,太紧迈不开步,太松不起作用,打的好的绑腿应将鞋口严封,走很长时间也不松。

戶外常识系列之37-----长途徒步行走的方法

在户外进行长途徒步行走,不要昂首阔步大步流星地赶路。那是一种错误的走法,大步幅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毕竟是有限的。长途徒步更需要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它们对持久战是相当有利的。

  长途徒步要学会调节呼吸,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与运动呈有节奏的状态。令肌肉持续缓慢而不休止地运动,再加上平稳均匀的呼吸。简单的说就是几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就能做到平均每两至三步就换气一次。

  如果不习惯的话,也可以强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气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过强求,不然会拉伤肺部和肋间肌的。调匀呼吸是保持体内能源的好方法。

 为了使走路变成有节奏的最自然的有氧运动,上下坡时,要随着这种节奏尽量利用肌肉的运动,尽可能的减少骨骼和关节的负担。尤其是在下坡时,特别是那些长程的下坡路,这是要善于利用双脚,使其可发挥立刻停止的作用。因为与其在长程下坡后骨骼和关节有不良影响的话,倒不如让肌肉承担多一些会比较好。

 在途中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及适时补充能源。每走上相当一段时间或路程后,要适当地休息片刻。休息时应摄取一些马上能转化成能源的糖类和水份,使身体及时得到补充,以求快些恢复体力。并可松开鞋带,但必须记住未到宿营地前,千万不要脱下鞋子。因在长途行走中,双脚会稍微发胀,中途休息脱鞋,下段路只会叫您苦不堪言。

戶外常识系列之38------雪山步行技法

五六月份去雪山旅行时非常遐意的,山下一片绿色世界,山上白茫茫一片,那个美呀,只有去过的人才会有体会的。不过在雪地行走,或走在积雪时间较长的地上,一定要穿上雪地靴,步幅要小,且保持固定步调,靠自己的步伐有节奏地走。若胡乱加快速度,或步伐太大失去节奏常会造成疲乏。行走在雪地需不慌不忙,按照自己的步伐行进是很重要的。

  如果积雪仅到埋过鞋子的程度,几乎不影响到步伐,可如履平地般的行走,(日积雪高过膝盖时,仅仅是举步就相当耗费体力.疲劳困倦就更不用说了。若积雪深及腰部,就得用自己的脚和腰推开摆在眼前的雪,采取步步为营的走法即所谓“除雪前进的方法”,以尽量减轻疲劳,除雪前进的要诀是,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上半身)倾向前行方向,靠自己的重心和自己的体重推开雪往前进。

  若数人结队行走于膝盖以下程度积雪的雪地,脚步需与领头队员的脚印重叠前进,如此比三三两两凌乱地走,疲劳程度要来得低。走在柔软或积雪深的雪地,穿上雪地鞋就不怕脚会陷人雪中,且能轻松自在地走在雪地上。

户外常识系列之39------攀冰的危险与风险控制
来源:登山者网 作者:李悦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悬挂在巨大的冰柱上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实际上,攀冰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周围的环境,而不是冰壁本身。

  在PHILPOWER的(《WILDERNESSMOUNTAINEERING》)一书中,他把风险等同于暴露于风险中时间乘以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例如,在其他攀登者下面攀爬一整天要比快速从他们下面通过更加危险。又例如,天暖时冰柱垮塌的危险性要远远大于冷天。所以你要等待,直到危险的可能性降低,并且尽量缩短暴露在风险中的时间,这样你才能活得比较长久!

  雪崩:白色巨怪

  雪崩是攀冰者可能遇到的最大的危险。冰壁的形成需要大量水源,因此,在攀登线路的上方通常会有大片的积雪。当积雪释放出来的是大面积的雪流而不是小股水流,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在加拿大的ICEFIELDSPARTKWAY,一个温暖的下午,我们在三十分钟内观测到攀登路线上发生10次雪崩。后来我们得知,就在不久前,有三组攀冰者在雪崩中丧命。预防雪崩灾难最好的方法是系统地学习雪崩预警和雪况稳定性评估。

  不论受训等级或者经验如何,你在攀登过程中都要保持警醒,并且在决策的时候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预测。没有任何两片雪花是相同的,同样,没有任何两次雪崩是相同的。

  不够坚固的冰壁

  冰坚固得让人吃惊。现今,优秀的攀冰者可以攀爬不比他们自己的身体宽多少的冰柱。如果操作得当,一块拳头大小的冰能够承受一个最强壮的攀登者的体重。但是,即使是最好的攀登者也有可能错误地判断冰的坚硬程度。

  有几种冰壁不太稳固,包括冰挂,冰柱,冰塔和冰檐。往往与岩石结合得不好的冰壁是最危险的。在攀登前,仔细观察攀登路线上冰与岩壁之间是否有水流。如果有,或者天气异常温暖,就不要攀爬那些棘手的冰壁了。直接日照会降低冰的强度,增加流水,特别在晚冬或者比较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甚至会把冰锥融化出来。

  BruceHendricks,一个活动在洛基山脉的优秀攀登者,他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测试看上去比较脆弱的冰壁。他用冰镐的侧面尽全力击打冰壁,如果它晃动,他就马上离开。如果冰壁发出噪音,他会再考虑一下;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决定攀爬,他会放轻动作。如果两种情况都不出现,他认定这个冰壁是坚实的(当然是相对而言)。这个方法对于判断小型冰壁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于巨大的冰柱来说则并不适用。

  攀登者是冰壁上最不稳定的物体——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脱落!不要在他们的冰镐、冰爪可能坠落的区域范围内做保护。

  “ICE!”

  如果有可能的话,在有遮挡的地方做保护。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在“火线”上做保护。这些时候,一定要保持直立,如果你蹲下的话会把后背和脖子暴露出来。如果有可能的话,躲在你的背包下面。另外,即使你的保护者是有遮蔽的,你在冰块落下的时候也要大声提醒下面所有的人“ICE!”

  在不会伤及同伴或者其他攀冰者的前提下,你可以清理掉一些破碎的冰块。在下降的过程中,你要注意敲掉一些危险的冰柱或冰挂,以免你降下去以后绳子把这些冰块刮掉,直接砸到你的脑袋上。但尽管如此,还是尽量不要轻易破坏冰壁为好。

  大多数落冰是由其他攀登者引起的。你要尽可能避免在其他攀登者下面攀爬。但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卤莽的人会在你的路线下面攀爬。如果你要在一个比较繁忙的场地攀爬时,最好比别人出发得早些,并且注意同其他攀登者的协作,让大家都在一个安全河 蟹的环境中攀爬。

  寒冷

  保暖=隔绝冷空气+新陈代谢+水+热量+运动

  在冬季出行之前要充分考虑以上等式的各个因素,并且要防患于未然。在攀爬之前的晚上要吃饱喝足。保持活动避免身体冷下来,准备发热袋,预备备用的厚手套,放松鞋带,并且充分了解装备的使用程度和使用极限。在攀登时,要记住冰和金属物体很容易会和皮肤粘在一起(在放置保护时注意不要用嘴叼着铁锁),一点点小错误会带来大麻烦。在比较暖和的天气里带上厚重的手套练习各种放置保护的方法,并且体会你在灵敏度降低条件下的能力极限。更重要的一点,攀登伙伴要相互注意对方是否有冻伤、体温过低,或者其他异常情况。

  黑暗

  在攀爬多段路线,或者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的路线时,就必须带上头灯。即使只是为期一天的短途攀登,你也最好带着头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绳子什么时候会被卡住,或者会因为其他什么问题而耽搁时间,更何况,在冬季,夜幕总是很快就降临了。

  被迫露营

  在冬季,无准备的露营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利用体热,相互拥抱,携带一小块毯子,或者,最好准备一个露营袋。保持活动,以便维持体温。如果你不是在技术地形,把冰爪脱下来可以减少从脚部散失的热量。羽绒服和雪洞可以帮你平安的度过几乎任何恶劣环境下的夜晚,但是我估计你并不想尝试这个理论。

  暴风雪

  百分之八十的雪崩发生在暴风雪当中或者暴风雪后的24小时内,而百分之八十的山难发生在同一时间段。雪盲、绳子冻结、手指冻伤、积雪和疲惫大大减少了逃生的可能性。事先研究地形寻找逃生路线,寻找地标,以便在能见度下降的时候依然能够找到正确的路线,带上地图和指南针,或者GPS,并且要了解如何使用。

  事先研究在某一地区出现暴风雪的可能性和暴风雪的类型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有助于你的决定,并且让你有所准备。在冬季攀登之前注意查看天气预报,但是,普通的天气预报可能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登山天气预报。

  领攀者脱落

  在某些方面,攀冰更接近于皮划艇运动而不是攀岩运动。你最好在领攀过几十条难度较低的路线之后再领攀难度更高的路线,就象一个明智的皮划艇运动员会渐进地挑战更狂野的激流。在攀岩运动中,脱落通常是安全的,甚至能有助于你放松。但是攀冰属于截然不同的情况,大多数攀冰者会尽一切代价避免脱落。领攀者脱落而没有受伤将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如果你脱落了,要尽全力让冰爪脱离开冰壁,并且抓牢你的冰镐。

  下降

  在冰上下降,好处是只要是有坚硬厚实的冰的位置,就可以设置下降锚点;坏处是在冰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可靠的。在冰上的动作可能会造成雪崩,而雪盲、疲惫、和冬季昼短等等因素使大冰壁下降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在你出发之前,学习怎么使用ABALAKOVS(阿布拉科夫冰洞),学习自己放置锚点,带上头灯,并为下降保留足够的电池。

  不正确的分级

  冰壁的分级从来就不是完全准确的,完全听信于它们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一条线路看上去就非常可怕,不要仅仅因为它的难度等级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就贸然攀爬——WI4的路线在恶劣条件下难度会升级到WI6。

  第六感

  大多数攀冰者拥有第六感,当他们接近危险的时候给予微小的暗示。不要忽略这来自内心的声音——如果感觉不妙,就立刻离开。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戶外常识系列之34------户外徒步行走基础知识

户外徒步旅行不仅仅是腿部的运动,而切是一种全身运动,需要不断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脉搏尽量不要超过每分钟一百二十次,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脚掌触地,从脚跟到脚尖位移,什么时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节奏去走,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

    刚开始徒步行走步伐可以放缓一点,让身体每个部分先逐渐预热,有个适应的过程,五至十分钟后才加快步伐,行走中从安全角度出发,队员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一般为两至三米,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时,如系鞋带、脱衣服、喝水等等,暂停队员与前进队员就不会互相影响,一般情况下,暂停队员靠右边停留,前进队员从左边跨过,与迎面而来的其他队伍相遇时,也是按我右他左,礼貌相让通过,暂停人员与队伍的安全距离一般在白天不能超过十分钟或者二百米以内,夜晚必须在五分钟或者二十米以内。

    在行走中,要养成个良好习惯,集中精力行走,不要边走边笑,打闹嬉戏,更不能大声歌唱,这样不但分散其他队员的注意力,同时还会无谓消耗自己的体能。

    徒步行走的重心在上坡时,应在脚掌前部,身体稍向前倾,下坡时重心放在后脚掌,同时降低重心,身体稍微下垂,无论上坡下坡,对于坡度较大的坡迹,应走“之”字形,尽量避免直线上下,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走法,上下坡时,手部攀拉的石块、树枝、藤条,一定要用手试拉,看看是否能够受力,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动作。经常有队员因为拉的是枯萎腐烂树枝、藤条,跌倒受伤,导致意外。

    徒步行走中的休息原则,应当长短结合,短多长少。一般途中短暂休息尽量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以站着休息为主,调整呼吸。长时间休息以每六十至九十分钟一次为好,休息时间为十五至二十分钟,长时间的休息应卸下背包等所有负重装备,先站着调整呼吸两分钟至三分钟,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来就坐下休息,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可以自己或者队员之间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让充血的腿部血液尽量回流心脏。谨记:休息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仅仅是躺下休息这么简单。

    徒步行走时,应带足饮用水,每人每天约三升的量,根据天气情况去增减,宁多勿少。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沟河有水补给,一定要先观察水源污染情况,是否有无人畜活动、是否有动物尸体倒于水旁,有无粪便、毛虫污染,是否发黑发臭,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采取沉淀、过滤、离析等方法处理后才饮用。一般情况下最好先用少量水珠涂擦嘴唇,等过三至五分钟后,嘴唇不发麻发痒、无臭无味才饮用。野外补充的水,有条件的话最好煮沸五分钟再饮用。喝水要以量少次多为原则,喝水也是主动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动喝水。每次喝两三小口为好,太口渴了可以宿短喝水的时间,增多几次喝水次数,一次喝水太多,身体吸收不了浪费宝贵的水源不算,反而增加心脏的负担。一般的徒步等户外运动消耗水份的补充方式最好是十五分钟二百五十毫升为好。正常的徒步时间里排尿也应该是四小时左右一次,可以通过观察排解的尿液颜色,了解自己体内水分脱失症状。尿液呈深黄色,微感口渴,脉搏速度正常为轻微脱水症状,尿液呈暗黄色,口内黏膜干燥,口渴,脉搏速度加快但弱为中度脱水症状,重度脱水症状为无尿液,脸色皮肤苍白,呼吸急促,口渴昏睡,脉搏快而无力很弱。

戶外常识系列之35-----户外迷路指南

一般来说,参加户外运动迷路主要是因为不能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包括自然的或其他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方向感缺失。由于缺乏观察力和较系统的离开与返回预定基地(如小径、道路、河流、高压线、溪水或湖泊等)的野游和知识。出游时只是把一个特殊点(如帐篷、猎人小屋、小屋、小船、汽车等)记在心上,这些往往是造成迷路的主要原因。

在野外除非选择了固定的目标作为向导,否则,就会造成迷路,这是因为弯曲的道路、茂密的森林、遥远的距离会遮住目的地。为此,必须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确定方向。在你离开自己的帐篷、汽车、独木桥、小船等物之前,要仔细观察周围地形,尽可能远地目测一下这一地区,确定左右各种固定的目标向导,如山峰、绝壁、寺庙、大树等。

  出发前一定要对你营地周围那些突出的目标有个清楚的记忆,以便在你返回时,能用这些目标做向导。

当准备离开一条道路、一条小溪、一条小径、一条河流、一个山峰或一座寺庙时,一定要记住是从哪一边离开的,把这些作为基本路线。记住来时与返回时你经过了多少溪流,旅途经过了多少山峰,多少叉道。将自己走过的路画出一个线路图。

如果发现自己是处于一个陌生的地域,并难以找到返回自己营地的道路,此时千万不要惊慌,请坐下来,放松一下。做做深呼吸,抽一支烟,嚼块口香糖,仔细回忆一下经过的房屋、溪流或其他地理特征,以追寻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线。静静地坐上几分钟。   

当发现难以确定自己的方位时,一般情况下并未走多远,不会找不到路。千万不要继续盲目前进,在森林中乱窜乱钻,使自己的处境更加糟糕,甚至完全走出了搜寻地区的范围。此时,如果有地图的话,先查一查图例,看看每个符号代表什么,并且找出自己立足处大概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看看周围有没有与地理标识相符的地理地貌特征。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用小尺子计算自己与目标物的距离。如果没有纸笔,可用手指粗略测算距离,一般来说,成人的食指从指尖到第一个关节约长二点五厘米。

转动地图,使图上标志与它所代表的地理特征在同一方向,然后按图选取某个方向走到大路或有人烟的地方。从地图上看清楚前行的路线上有没有障碍,例如悬崖、宽阔的河流等。如果有,应另觅一条路线绕过去。

如果没有地图。应观察周围环境,如看见道路或必会有与路相接的东西,例如房屋、电线等,应朝它走去。公路一定会有人走,输电线和电话线的正路有人定期巡查,你不用等很久就会遇到人,他们会帮你找到该走的路。如果能从四周的地理特征约略推断自己身在何处,就走向最接近的道路、小径、铁路、河流等。记住!与前进路线垂直的道路、河流等目标是最佳选择,因为就算前进时稍微偏离了原定路线也能找到。边前行边留意路旁景物,估计出自己走了多远。

如果遇到雨天迷路,更不要慌张,可以找个避雨的地方,在原地等待雨过天晴,如没有雨具和足够的食物装备,千万不可留在原地,应迅速离开(在荒郊野外生病是十分危险的)。

 出发时一定要认真察看地图,看有没有危险地带。例如,密集的等高线表示陡峭的山崖,应该绕道而行。溪涧流向显示下山的路线,但不要贴近溪涧而行,因为山上流水浸蚀河道的力量很强,河岸都非常陡峭。所以,应该循水声沿溪流下山。下山时留意有没有农舍或其它可避风雨的地方,小径附近通常都可以找到藏身之所。千万!千万别走近长着浅绿、穗状草丛的洼地,那里很可能是沼泽。

  在野外,夜间尽可能不要行走。一定要走可借着如有月光,查看到四周环境,应该设法走向公路或农舍。如果身处漆黑的山野中,看不清四周环境,千万不要继续行走,应该尽快找个藏身之处,例如墙垣或岩石背风的一面。

如果在雪地迷路是很危险的,因为雪反射的白光与天空的颜色一样时,地形变得模糊不清;地平线、高度、深度和阴影完全隐去。爬山运动员和探险家称这种现象为“乳白天空”。

此时,最好停下来,等待乳白天空消失。如等待时有暴风雨来临,应挖空雪堆做个坑,或扩大树根部分的雪坑,然后躲进去。尽量多穿几层衣服,若最外层衣服有钮扣或拉链,先扣好、拉上,然后套在上身。在衣服内交叉双臂,手掌夹于腋下,以保温暖。

如必须继续前行,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寻找方向。一边走一边向前扔雪球,留意雪球落在什么地方和怎样滚动,以探测斜坡的斜向。如果雪球一去无踪,前面就可能是悬崖。

  浓雾中迷路是相当可怕的,即使再精明的人也怕遇上大雾。雾天出行必须要随时使用地图,并转至与指南针同向,确定方向后才可继续前进。  

  根据指南针所指,朝自己要走的方向选定一个容易辨认的目标,例如岩石、乔木、蕨叶等。向目标走过去,再循指南针寻找前面的另一个目标。连续使用这个方法,直至脱离雾锁。

总之,野外迷路,一定要回到原来的出发地,重新确认方向。如果在山去,即使你已经下到谷底,而且已经很累,也要咬牙爬上去。不要偷懒,也不要心存侥幸去试别的路,如果那样很有可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如果已经找不到原来的出发地了,争取找到一条小溪,顺着溪流走。一般情况下溪流迟早会把你引出去。遇到瀑布也要想办法绕过瀑布继续沿着溪流前进。如果山里没有溪流,你应该做的,仍然是想办法登上一座较高的山岗。根据太阳或远方的参照物(如村庄、水库、公路)辨别好大致的方向和方位,在这个方向上选定一个距离合适、也容易辨认的目标山岗,向目标山岗前进。

  如果是多人在山野中旅行,可以把人员分成两组或两组以上。一组留在原地山顶,另一组人则下山,向另一选好方向的山岗前进。下山的人要时常回头,征询山顶留守者对自己前进方向的意见。若偏离了正确方向,山顶的人要用声音或手势提醒他们纠正错误。当下山者登上另一个山岗时,他们再指挥原来留守山顶的人下山前进。这样,用“接力指挥”的方式交叉前进,就不会在山谷里原地打转了。如果登山者只有一个人,那么唯一可做的,就是辨别好方位下山,要不断抬头看着自己原来选定好的目标山岗前进。千万!千万牢记!沉着冷静地去想办法,就一定会走出大山,最终脱离险境!

文字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戶外常识系列之32-------高原旅行应掌握的防晒知识

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方没有去过,四千米以下也只是前几年去了一趟云南的玉龙雪山。云南是高原气候,五月份去的,应该是很好的季节,但是感觉太阳很厉害,脖子晒成了紫红色,火辣辣的痛,大概是由于内地人没到高海拔地区晒过太阳的缘故吧。不过导游倒是提醒过,出门前先涂点防晒霜,并在户外定时涂抹。超过安全的日晒时段,会被晒伤、晒黑。

     从专业角度看,防晒品的主要作用只是防晒伤,有防晒黑效果。行内人士认为,仅靠防晒品的作用,达到完全不晒黑的效果是不可能的。从理论上说,防晒指数的高低能反映防晒产品紫外线防护能力的大小。SPF指数(SPF是防晒系数,SUN proteetion Factor的英文缩写,表明防晒用品所能发挥的防晒效能的高低。它是根据皮肤的最低红斑剂量来确定的。)越高,所给予的保护便越多,但是,客观地讲,SPF值的增长与屏挡紫外线的能力并不能成正比。而防晒剂在吸收紫外线的同时,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过量的紫外线吸收剂会对皮肤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不要盲目选用SPF值高的产品。

     因此,在购买防晒品时,如果只标注SPF值,就只对UVB有阻挡作用;那么对UBA起阻挡作用的标注是什么呢?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志,一般欧洲品牌以UVA后加★表示,日本品牌以PA表示。因此,建议参加户外活动推荐使用SPF20左右、PA++的防晒品;在高原烈日下活动或去海滩游泳,宜选择SPF30、PA+++的制品。(一般环境下的防晒只须选用SPF10左右、PA+的防晒品)

防晒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在出门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先行涂抹,并在户外定时涂抹。若超过安全的日晒时段,一样会被晒伤、晒黑。

     许多专业人士都一致认为要做到防晒、防晒伤,最好的方法还是尽可能戴帽、打伞、带墨镜、穿长衣长裤。众所周知,维生素A、C、E有非常好的抗氧化功效,建议在前往高海拔地区前后多补充维生素A、C、E,对防止黑斑的形成有很好的功效。

      在高海拔地区一旦被晒伤,要及时地让皮肤表面冷却,避免发炎。对于比较轻微的晒伤可用含有大量化妆水(爽肤水)的化妆棉做面膜,也可以用冰水替代,以敷脸方式减轻肌肤发炎症状,等肌肤状态稳定后,再涂抹乳液状护肤品来滋润肌肤。如果感觉肌肤发热,要先冷却肌肤、止住发热症状。可以用冰水或具有镇静效果的化妆水轻轻拍打,使肌肤的状况稳定下来,并立即涂抹乳液状护肤品,防止脱皮现象。如果已经被日光灼伤,并开始发炎,只能以冷水冷却肌肤,不要涂抹任何东西(当然,医生提供的药物除外)。若是手、脚晒伤,用冷水敷即可,脸部可用布蘸冷水敷在肌肤上,或用毛巾包裹冰块冰镇发热的皮肤,以减缓燥热不舒服的感觉,在新皮长出来之前绝对不可使用任何化妆品(医生开出的药物除外)。

文字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戶外常识系列之33--------户外游泳安全须知

随着天气的逐渐炎热,从事户外游泳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安全意识,避免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意外事故后如何自救和救人是每个从事户外游泳的人都应该必须要掌握的。

其实,参加户外运动中无论是登山、朔溪、漂流还是速降、定向等,都经常会遇到江河湖海。因此溺水是户外运动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事故。

  由于户外游泳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对身体的健康状况也有一定的要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传染病、癫痫、皮肤病、眼疾等症状的人不宜参加户外游泳。身体疲倦、生病、饱食、空腹、情绪不好及酗酒后也不宜参加户外游泳。

因此,参加户外游泳的驴友必须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正确的评估,从事户外游泳决不能逞强好胜,必须量力而为。泳技交差者千万不要到深水处或离岸太远,否则极有可能付出昂贵的代价。

  每一个从事户外游泳的人,都必须牢记:决不可在有“禁止游泳”、“水深危险”等警示标志区域内游泳。更不可在航道、港区、急流区、礁岩区、码头旁及水草生长区域游泳。游泳时遇大雷雨或地震时应立即上岸。下水前必须对游泳的水域的水温、海浪、风力、潮流等情况了如指掌。在不明地形或水浅处均不要跳水、更不可贸然潜入深水区。

   从事户外游泳活动,在下水前必须做好热身运动,使肢体放松。游泳中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且以最大肺活量吸气及吐气, 做到有节奏,不易多说话, 以防呛水。养成睁眼游泳的习惯,戴泳镜,以免被撞或踢伤。不可单人入水游泳,结伴游泳是重要的安全措施。水性较差的人游泳必须穿着救生衣。在水中不可嬉戏打闹,更不要拿呼救的动作开玩笑。上岸后应立即擦干身体、保持体温。   

  每年夏季各地都有关于户外游泳溺水事故的报道,而这些溺水者大都是因为人淹没于水中,由于呼吸道被水、污泥、杂草等杂质阻塞,喉头、气管发生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而身亡。在溺水事故中有些人是因呛水而慌乱,影响泳姿造成溺水;还有部分是因为水性较差而误入深水区导致溺水;也有运动过度引起体力不支或呼吸配合失调造成生理缺氧,如抽筋等。经过长时间游泳自觉体力不支,可改为仰泳,用手足轻轻划水即可。

  从事户外游泳不要去水温差异大,水温过低水域。在江河中游泳一旦遇到旋涡,应以最快的速度沿其切线方向游离旋涡中心,而千万不能采取直立踩水姿势顶水逆流而游,以防被旋涡吸入水下。万一被卷入水下,也应在入水前深吸一口气争取以潜泳在水下奋力一拼,此时顽强的求生欲望就是你获救的最后希望了。

  最后一定要牢牢记住!在水中遇险切不可手脚乱蹬拼命挣扎,这样只能使体力过早耗尽,加速身体下沉。正确方法是:首先要保持镇静,看清方向,呼吸协调,保持体内最大肺活量,等待救援或自救。

文字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第二部份

戶外常识系列之29------户外天气知识
文字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一、如果远山可见,天晴;近山模糊,天雨。这是因为因为空气干燥,天气晴朗,远山才可看清楚。

二、如果可以很清楚地听到列车的声响,会下雨。这是因为天气阴沉时,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变小,声音容易传远。  

三、如果看到猫洗脸,可能会下雨。因为猫用前脚洗脸,是湿度增高,跳蚤在猫身上活动起来。

四、如果青蛙鸣叫不停,通常会下雨。因为青蛙皮薄,能够感觉到湿度的变化,因此如果比平常叫得更激烈,表示空气中湿度大,就会下雨。  

五、如果早晨见蜘蛛网上有水滴,天会放晴。因为天气好的时候,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就会变大,遇到冷空气的水蒸气,就变为小水滴。  

六、如果看见鱼儿跃出水面,会下雨。远处天气转坏的信息,会迅速传到水中,鱼因吃惊而跳跃起来。

  七、如果燕子低飞,可能会下雨。因为天气转坏时,昆虫多靠地面飞行,燕子想吃昆虫,所以低飞。  

  八、面临海岸,冬天有雷鸣时,西北季风吹来,会降大雨。  

  九、如果看见蚯蚓钻出地面,可能会下雨。因为天气转坏,湿度增加,地面变暖,蚯蚓就会钻出地面来。

  十、霜受到朝阳照射,发出灿烂光彩,会天晴。霜的成因是夜晚寒冷,与白天温差大,白天温度高,会天晴。

戶外常识系列之30-------山野雷电防护知识

     在山野行走最容易遭遇雷电袭击,在山区所产生的上升风使得山顶上的雷暴特别猛烈、频繁。山上的温度随高度而降低,这种变化在夏季约为冬季的两倍。山峰上的相对湿度比山谷里高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衣服不是绝缘体,所以,一旦遭遇雷电对于人体是相当危险的。

     雷暴最初通常是由小块积云开始的,然后迅速发展,经过浓积云发展时期并进入成熟的积雨云阶段,这是一种相当猛烈而急剧变化的天气。当积雨云开始堆积并且变黑时极有可能发生雷暴。而这种雷暴通常持续时间很短,一旦遭遇雷电要保持冷静,不要害怕(害怕也没用),马上寻找可以躲避的地方,捂住耳朵。因为闪电的危险性在于击穿物体和人体,引起火灾,以及所产生的雷声震破人的耳膜。
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如果在山路上遭遇雷电,可以在闪电时躲在汽车里。在山上躲避雷电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如果在露天下,应蹲在离开孤立大树的高度的两倍距离之处。如果感觉到电荷时,即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时,那很可能就是受到电击,要立即倒在地上,施以自我保护。如果在孤立的凸出物附近躲避,则该凸出物的顶部至少应高出自己的头部十五米至二十米。

     在山上遭遇雷电应尽快离开垂直的墙壁或悬崖,应避开裸露的山峰和山脊以及平坦的开阔地形。避开地裂缝、成片地衣以及悬空岩石。万不得以,可以坐在散乱的石块中间。在地势险要处要用绳子把自己拴住,以防失控坠落。

     在山洞避雷,应离开所有垂直岩壁三米以外以免岩壁导电伤人。山洪大雨时,由于降水很急,使得地表来不及吸收雨水,动土与岩石也难以阻止雨水下泄,这些会加剧山洪的威胁。所以当雷暴活动加剧时,要避开最易聚水的长沟或河床以下的平坦延伸地带。离开易受洪水淹没的地区,必要时应弃装向较高地带转移,同时注意不要试图徒步涉过已达膝盖的溪流。天气条件能使体温升高或降低而影响人的健康。影响最大的三个天气因素是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在寒冷的条件下,温度的影响和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两者往往同时使人失去热量,而且湿透的衣服保温值会下降百分之九十。所以,要在寒冷的环境里生存下来的简而易行的办法就是保持适当的运动而又不出汗。在炎热而潮湿的环境中,人会发生疲劳、头痛、食欲减退、失眠、严重脱水以及全身乏力、热痉挛等现象,应注意避开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的野外活动。

============================================================================================

雷电击伤的应急处理

     夏季参加户外运动应当尽可能避免在雷雨交加中出行,因为雷电的电压极高,为一亿至十亿伏特,雷电形成的瞬间电流可达二十万至二十五万安培,闪电形成时产生的大量热量,可达三万摄氏度。雷电对人体的危害要比触电严重得多,一旦人被雷击,可能只会在皮肤上显示轻微的伤痕,甚至完全没有显示,但它却能深入伤害到皮下组织。流过身体的强电流会造成内部损伤,如心跳紊乱甚至心搏停止。有的雷电伤引起的连续性抽搐会使伤者跌落或摔倒,从而引发骨折或其他伤害。

    在野外如果有人被雷电击伤后出现出身体痛苦,意识模糊,呼吸、心跳或神经异常等症状,应拨打120或向附近的医疗单位紧急求救。伤者在等待医疗救助时,同伴可以检查伤者是否还有正常的生理循环特征(包括呼吸、咳嗽及动作)。如果没有,应立急实施心脏复苏术抢救。

     将伤者平放,让其头部稍微低于身体并且抬高他的双腿。如果伤者还有呼吸,尽可能用消过毒的纱布绷带或干净的布条覆盖伤口。不要使用毯子或毛巾,因为松散的纤维会粘在伤口上。

戶外常识系列之31-------户外运动与保险

随着越来越多人喜爱户外运动,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户外运动的安全问题开始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前一段时间有山友在珠峰蒙难,以及法航客机的失事,给许多驴友又一次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参加户外活动无非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而人与人无非是道德的互通与切磋,户外活动体现的就是驴友之间的那种相互帮助与协作。尤其是在危难时的互相协作。而人与自然的交流是户外运动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又是存在着风险的,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呢?无论参加什么样的户外运动,都必须要保证安全回家。从事户外运动无论风险高低,都应当事先有必要的经济保险,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措手不及。

  目前,多数驴友缺少保险意识,再加上保险公司在户外运动方面项目不多,基本上都是登山、探险方面的保项。只有美亚保险在国内较多的涉足户外运动,据说效果不错,也很受驴友的欢迎,这是美亚保险网站上下载的,驴友们可以参考一下,他们可以代办所有旅行保险,只要有本人的签字就可以,手续也比较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成年人的投保年龄为十八至七十周岁,未成年人的投保年龄为一至十七周岁。如果因不可预知的原因而取消或改变旅行计划,必须在保险合同生效前以书面形式通知到保险公司,否则保险公司将不予受理。保险公司所指的境内旅行仅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在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的旅行。

投保人在投保前要认真研究投保项目,因为被保险人为同一旅行自愿投保由本保险公司承保的多种综合保险(不包括团体保险),且在不同保障产品中有相同保险利益的,则保险公司仅按其中保险金额最高者做出赔偿,并退还其它保险项下已收取的相应保险利益的保险费(仅限于“意外身故、烧伤及残疾保障”、“医疗运送和送返”及“每日住院现金津贴”保障)。投保人在出发前投保并交付保费后即为生效。

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意外身故、烧伤及残疾保障”的保险金额在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地区为十万元,其他地区为五万元。

  下面这份《投保人/主被保险人及次被保险人声明》驴友一定要认真阅读。

   一、本人兹申请“美亚畅游神州境内旅游保障计划”并声明以上陈述及各项细节属真实无讹, 且本投保单将会构成投保人与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 以下简称“贵公司”)所签署的保险合同的依据。本人同意贵公司承担保险责任须经投保人交付约定保险费并经贵公司同意承保并签发保单为前提。

  二、本人已认真阅读并了解了保险合同条款, 并知晓所有保险责任均以保险合同所载为准, 除由贵公司经正式程序修改或批注的内容外, 其它任何人的口头及书面陈述、报告或合约, 贵公司无需负责。

三、本人现获悉及保证: 被保险人绝不会违反医生的劝告及旅行目的不在于治疗疾病, 被保险人现在身体健康并无任何不适宜旅行的精神状态或身体状况, 且对任何可能导致旅行延误的状况并不知晓。

  四、本人明白: 任何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下的被保险人, 如果其以死亡为给付责任的保险金额( 包括在所有商业保险公司所购买的保险) 超出中国保监会所规定的限额(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地区为十万元; 其它地区为五万元) 须特别告知,否则贵公司对超出限额部分不承担保险责任。

  五、本人同意贵公司为本保险的目的收集本人的个人资料(该资料不论是从本投保单上或其它地方所获取)并授权可由贵公司或任何与贵公司有关的机构或其它人士(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地方)持有,转告,及用于(1)处理及审核本投保单或其它保险事宜(2)提供与该保险有关之服务, 及(3)与本人联络的用途。

文字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戶外常识系列之28--------戶外常用葯品及其用途

急救药箱
  通常,急救药箱能够帮助我们处理的只是一些轻微的病症;复杂的估计也很难搞掂,还是去医院的好;我们能做的只是进行简单的外伤的处理或感冒发烧、并尽快尽速将伤病员撤出山区而已。
  急救药品最好用坚固的盒子裝盛,一般最好的药品主要应付
(1)水泡,
(2)晒伤,
(3)擦伤,若出现太严重的出血或骨折最好等待医生或者经受过急救培训的人来处理;
(4)毒蛇咬伤;
(5)中暑;
(6)轻微感冒或着凉等.

  行程一天或两天以上,一个急救药箱是必不可少的。药品箱一定要做防水处理,比如防水袋.
  * 感冒类:白加黑,康泰克,感冒通等
  * 防中暑: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
  * 肠胃类:霍香正气胶囊、黄连素、宝济丸等
  * 抗菌素:增效联磺片、乙酰螺旋酶素,西瓜霜喷剂或其它含片等
  * 外伤类:云南白药喷雾剂,云南白药粉剂一小瓶(可配合白酒治疗红伤)、创可贴、绷带、胶布、伤湿止痛膏、蛇药等
  * 其他:风油精、氯霉素眼药水(清洗伤口)、红霉素软膏(可处理眼疾,也可防止伤口感染)、息斯敏等;



“小药箱”一般可以备带下列一些药物:

感冒冲剂-----------具有镇痛、清热、消炎等功能,常用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上呼吸道炎症等;
十滴水-------对中暑、腹痛、腹泻有显著作用;
索密痛-------具有解热、止痛、消炎功能,可用于发热、头痛或其他一般性疼痛,如牙痛等;
扑尔敏-------能消除各种过敏症状,并有镇静及止吐作用,不但可用于过敏性疾病、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虫咬皮炎,还可用于晕车、晕船等;
保和丸本药-------消食积和脾胃,对于饮食停滞引起的胸膈痞满,胀气吞酸,不思饮食有较好疗效;
紫药水---------常用的消毒、杀菌的防腐剂,还有收敛、干燥创面的作用,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感染;
碘酒--------良好的外用杀菌消毒剂,一般皮肤红肿、毒虫咬伤、皮肤消毒皆可用之;
绷带------一切外伤可用来包扎、止血和固定。

刚学到一种药:
小苏打粉,冲水可治蜂虫咬伤。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戶外常识系列之27-------<地圖與指北針>

資料來源:磨房領隊班作業貼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mountain/8//359705,0,0,2.html

1.在地图上测量方位角   
     在地图上看,将A的位置及B的位置,用指北针的一边,将其两点连成直线,指北针的底透明板长的一方对上B的方向,且指北针的底明板上的箭头线与指北针的边线平行;然后,转动指北针上的转盘,(注意,不是转动整个指北针或人转动),让指北针转盘上的正北线(红箭头指上小房子)与地图上的正北线平行,这时,见到指北针上刻度标计划对准的角度,就是A點与B點的方位角.

2.在山野上测量方位角
这一点,对在山野上测量方位角,是不需要看地图的,只要指北针就行了;
具体方法:假设我们在A高地附近测量B點的方位角,将指北针的底透板上的箭头直指B主峰顶,然后转动指北针上的刻度转盘,使指北针内的红色箭头进入下面的箭头小房子内,,即磁针与子午线正中的箭头线重叠,且方向一致,则所见到刻度所指的度数,就是A點附近点看到的B點方位角.

3.在地图上寻找方位角交叉点,即个人所站位.
这一点,是在已知方位角度,在地图上寻找具体位置;条件是有二个方位角数据或只有一个方位角,加上所需找地点的地形描述,如山村,河流,水库,或海拨状况等标记才行;

例:我们在A點,测到B點的方位角,假设是145度,现在当作我不知道A點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我要在地图上寻找A點,则将指北针调好145度,然后,将指北针放在地图上,(注意放的方式及位置),即将指北针的底透明板箭头的一端,与地图上的B點位置方向一致,将指北针的透明板的边缘角压住地图上B點山顶的那一点,,不能松动,然后,转动身子或地图,使指北针上的N字箭头进入底下的箭小房子,即子午线与地图的正北线平行,然后,从B點山顶的点,沿其指北针的边缘划一条线,然后再找另一个已知点的方位角,如C點的方位角,假如35度,用同样的方法,划一个线,其两线交点的位置,就是A點.
这一内容,我只试测了一二次,个人观点:感觉如果只有一个方位角,只是有一些当地点的地貌描述特点,也不能找到准确的位置,只能是大致的地段而已.(10-30M之间的可能)

4.在山野上寻找方位角交叉点,即个人所站位.
这一点,与第2点,程序正好和测量方位角相反;先将指北针设定好方位角,记住转动身体,而不是转动指北针的刻度盘;
使红N与下面的小房子线重叠,则指北针底透明板上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这方位角的目标点,然后,再向身后走的已知峰顶,测量其方位角,将其在地图上划出直线,其交点,就是我们所站位置



利用指南针探知现在所在位置的步骤:

  ①使实际地形和地图方向一致。

  ②在地图上找出二个可看出的目标物。

  ③将指南针的进行线(或长边)朝向其中的一个目标物

  ④找到圆圈配合箭号和指针(北)相吻合。

  ⑤不改变圆圈的方向将其放在地图的北方位置。

  ⑥指南针的长边之尖端吻合地图上的目标物。

  ⑦当圆圈的箭号和磁北线延线画一条直线。

  ⑧针对另一目标依照同样的方法进行。两条线的交错处即是现在所在位置。

  用指南针探知前进的方向

  ①使连结现在位置和目的地的直线吻合指南针的进行线(长边)。

  ②圆圈的箭号和磁北线平行(箭号在地图的上边部分)。

  ③将指南针从地图上拿开,拿在身体前面。

  ④扭转身体直到箭头和指针重叠。

  ⑤再重叠进行线的方向此即等于地图的目标方向。.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户外常识系列之25-------------绳子的选购

根据下面的选购指南,来帮助你找到和你最‘速配’的绳子。
  1. 弹性绳 vs 低弹性绳
  大部份的攀岩活动使用的是弹性绳(dynamic rope),它在坠落时会伸长,吸收大部份因重力加速度产生的动能,避免这些能量完全由攀岩者承受。(弹性这一项特点,只要你试过约5公尺的先锋坠落就可以感受到。)
  另外有一种低弹性绳,它在坠落时几乎不会,或很少伸长。大多用于纯粹垂降,救难,这些不可能发生剧烈坠落的活动。也可用于top-rope路线,但要注意不要在攀岩者和确保者之间留一大段松弛的绳子。

  2. 单绳 vs 半绳 vs 双绳
  单绳(single rope)是目前攀岩活动中,最常被使用的绳子。直径9.8mm-11mm,在绳尾有一个标示贴布,上面用‘ ’表示它可以单独使用。
  单绳又可再细分为两类:
  9.8mm-10mm
  主要用在比较困难,但不会曲折得太厉害的sport climbing,free climbing路线。因为重量较轻,比较容易挂绳或穿过某些器材上的开孔。
  10.5mm-11mm
  适合难度不高的free climbing,全部的sport climbing路线,和团体教学。因为它‘粗勇耐用’,而且较粗的绳子在确保和垂降时比较容易握住。
  不过一条11mm,50公尺的绳子,会比一条10mm,50公尺的绳子重上15%-30%。可能你想像不出一条11mm,50公尺的绳子有多‘大’,但若告诉你它1公尺重78公克,就清楚多了。它大约是3.9公斤,和一顶四人帐差不多。
  半绳(half rope)指直径9mm的绳子,绳尾贴布会以‘1/2’表示需两条同时使用。适合难度高,有长距离横渡或曲折多的路线。两条绳子有各自的固定点,等于两个不同的系统,连接在一个先锋和一个(或两个)确保者身上。半绳的使用技巧较复杂且麻烦,尤其对单一个确保者来说,因为他必须分别操作两条绳子。好处是,leader要在一个困难处挂绳时,如果他坠落了,因为另一条是收紧的,可以减少坠落距离;在横渡路线上,则可以将second坠落的摆荡程度减少;垂降时则有两条绳子可用。
  半绳适合溯溪和冰攀用,当路线笔直时,两条绳子可挂进同一个固定点,当路线需要横渡或左右不定时,则两条绳子分别挂进各自的固定点,平行不相交(左绳挂左边,右绳挂右边)。万一其中一条被落石或冰斧弄断,还有另一条可用。
  买半绳时一定要记得,必须选两条同厂牌,同型号,同样直径,同样长度的绳子,唯一可以且最好不同的是颜色。不同厂牌或型号的绳子一起使用,会因弹性及其他特性的差异,造成其中一条特别容易损耗,增加危险。



双绳(twin rope)将两条较细的绳子(直径8mm-8.8mm)当成一条单绳使用,两条绳子挂进同样的固定点。
  确保者必须操作两条绳子,因为是同时操作,不像半绳那样麻烦。双绳能比单绳吸收更多的坠落力量,及承受较多次的坠落;而且重量轻,挂绳较方便。即使其中一条绳子被岩角割断,还有另一条可以拉住攀岩者,但不是继续爬,是让确保者将他垂降下来。
  另外,当登山路线上可能遇到长距离的危险地形,需要用绳子时,一条8mm-8.8mm的绳子会蛮适合的。目前台湾市场上8mm绳有零售,8.5mm绳为45公尺整捆出售。

  双绳的选购注意事项和半绳相同。
  1. 长度
  攀岩绳常使用的长度有45,50,55,60公尺四种。台湾市面上只有45和50公尺两种。5公尺,有差那么多吗?
  绳子长了,重量也跟着增加。同样直径粗细,60公尺就比50公尺的绳子重20%,贵25%,也比较占空间。可是通常的情况是:一旦用过55或60公尺绳子的人,很少再回去用50公尺的了。
  2. 防水处理 vs 无防水处理
  做过防水处理的绳子,通常会有一个DRY的标示。但是唯一能保证绳子绝对是‘干的’的地方,是在店里的货架上!那么,‘防水处理’难道是宣传花招吗?况且它还比一般绳子贵15%-25%!
  ‘防水处理’当然不是是宣传花招,而是有其必要性,尤其对溯溪和冰雪地活动来说。当绳子吸饱水分之后,除了变重,弹性也会变差,吸收坠落力量的能力因此降低。若是在冬天寒冷的情况下,它还容易冻住,变得像电缆线一样僵硬难以操作。防水处理过的绳子,能有效地减少绳子吸水的速度,提高使用的安全及方便性。而且,绳子表面会较光滑,较不易被粗糙岩面刮伤,操作也顺手,但表面的防水剂会随使用而逐渐失效。另外,绳皮松紧度对绳子抗水性优劣的影响,不下于是否有做防水处理,编织太松或因使用而变松的绳皮,抗水效果自然打折扣。如果你只打算做‘干式’的攀岩,就不用多花这个钱买防水绳。

資料來源:色影无忌 作者:voia 
http://www.lvwo.com/huwai/zhuangbei/dengshan/200809/6259_3.html

戶外常识系列之26-------《山野安全》须知
原创作者:泰雷家

1、户外运动不同于景点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并不完善;需要个人行前自我要求锻炼,定期检查健康并保持良好体能状态。  
  
2、必备的装备如保暖御寒衣物、雨具、饮用水、粮食、头灯等不可短缺。  
  
3、请跟随有经验及有责任感的户外领队同行;刚开始参加活动,建议选择正规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参予体验,积累知识、技能及经验后再相约同行。  
  
4、请勿穿着新购或不合脚的登山、徒步鞋参加活动,建议行前自我磨合鞋与脚并出发前一周修剪脚趾甲。  
  
5、活动队伍不可拉长,随时留意保持前后呼应,避免单独行动,落单最易发生意外。  
  
6、迷路时应折回原路,切勿惊慌或沿溪下行(降),设法寻找庇身所,静待救援。请保持体力,平稳情绪,互相安抚。  
  
7、在雷暴雨季或台风多发季节,请随时关注气象预报变化信息。  
  
8、活动前请进行必要的运动暖身操,活动的前30分钟步伐不宜太大;待全身暖身适应呼吸畅顺后,以适合自己的平均速度节凑行走。  
  
9、行军途中应注意身体狀況,若有不舒服,请立即告知领队或较有经验之伙伴,切莫抱有勉強或不好意思拖累的心态。  
  
10、应理智评估自己的户外活动能力,不要尝试做超过自己能力与知识的決定与行为,通过困难地形时如感觉没有安全把握,应请领队与协作人员及周围同伴相助通过。  
  
11、勤于思考,同样可以达成目标,请用最安全的办法来实施完成。  
  
12、请小心用火,严禁乱丢烟蒂,避免导致森林火灾。  
  
13、山永远在那里,而且它绝对是留給有下工夫的人去亲近与交流;平时请多阅读相关户外书籍,随时吸收户外新知。  
  
14、注意环境保护,尊重活动地区的民风民俗,以礼待人;垃圾废物务必带下山并妥善处理,实际践行踏过无痕(Leave No Trace)的理念与原则。  
  
15、将活动计划行程,告知家人及有经验处理山野意外的留守人员。  
  
16、遇有意外发生,请保持冷静,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尽快脱离险境并设法与JC部门及留守人员联系,静待救援。  
  
17、个人特殊药物及资料救生卡,请务必携带,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18、保护自身安全健康,避免运动过量引至运动伤害;尤其是膝盖、脚踝及腰椎。  
  
19、活动结束,请做放松调整操;恢复饮食,碱性食谱,更利恢复。  
  
20、活动总结,必不可少;个人行走的路程、时间、身体状况、知识技能等归纳记录,找出个人不会累的行走节凑。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SK-2?

我就件K2的冲锋衣,爬龙井,还不错

TOP

户外常识系列之23-----绳索的認識

資料來源:色影无忌 作者:voia 
http://www.lvwo.com/huwai/zhuangbei/dengshan/200809/6259_3.html

绳索的技术参数
  首先,攀登绳索必须有UIAA认证。UIAA对合格的攀登绳索有严格的要求,在此不再多说。对单绳来讲,最重要的两条:首次冲击力不得大于12kN(坠落物重80kg),间隔五分钟(坠落系数为2)的连续坠落五次以内绳不断。
  但大家不要以为同样标有UIAA的绳索性能相同。性能差别很大,使用寿命差别也很大。怎样去判断绳索性能的差别,主要还是从以上两方面去看:最小的首次冲击力(impact force)意味着对攀登者坠落的更好的保护(及对保护者和固定点更小的拉力),UIAA falls越高意味绳索更长的使用寿命(绳索在一次又一次坠落后保持延展性的能力)。

绳索的技术指标
  毫无疑问,绳索是最重要的东西。它是唯一的 。选择绳索可按以下顺序:
  A、绳索分动力绳(dynamic rope)和静力绳(static rope):在有动力冲坠可能性的项目中,一定要用动力绳如:攀岩,登山,下降,蹦极(你有一条好绳的话,可以试试,此时fall factory=1)。此时靠绳的延展来吸收能量。静力绳指延展性为0的绳(近似)。用于探洞,高空作业,溯溪,SRT等。绝不能用于攀登。动力绳为花绳,静力绳为白绳。
  B、动力绳分:单绳(single rope),半绳(double rope),双绳(twin rope)
  单绳指可单独使用,单独受力的绳索。一般直径9.5-11mm,一般平时使用,选一条10-10.5的最好,登山时可选9.5-9.7的,BEAL新的一款以做到了9.4mm.比10.5的轻整整1kg.想想你登山时需要往上背5条绳索时的感受。但结合CLIMBERS的国情,平时使用以10.5的为好,9点多的绳UIAAFALLS少不少。一般大家都是一根绳多用,攀岩,攀冰,big wall,登山,探洞,还是以粗一下耐用。但如登山,确实建议买一条小于10的。上山就有感觉了。
  双绳指必需同时使用两根绳,插入不同保护点。直径8-9mm.攀冰,mixed,big wall,技术性登山用。想想如你们两人攀登一个100米的岩壁时,先锋攀登者弄下一个小石头,砸在绳上会想刀一样,攀冰也如此,你们两人在50米高处却mv=Ft;坠落高度一定时,mv一定;F取决于时间,绳索的延展性越好,有效保护绳索长度越长,缓冲时间越长,F越小;从前文知:F<=12kN,并且F越小越好。

 几个基本概念:
  A、UIAA规定,人承受的最大冲击力不能大于12kN. 超过就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或die.这是最根本的一个数字,绳,铁锁,扁带等的受力要求几乎都事据此推出)
  B、fall factory:坠落系数一次坠落是否严重不在于坠落高度,掉20米不一定比2米更危险。坠落系数=坠落高度/有效保护绳长坠落的能量靠绳的延展来吸收(想想你帮一根钢丝从2米高的地方跳下来会怎样?腰不折肾也完了]
  C、除非运货,上人时尽量养成打8字结的习惯。在打结的地方,是最薄弱的地方(受力时绳索自相切割)。打通过结的地方,强度减二分之一,8字减三分之一。
  D、绳索一定要有UIAA(全世界);欧洲的TECHNICAL EQUIPMENTS一定要有CE;安全带不一定都有UIAA;铁锁要有UIAA;北美的安全带有些只有厂家的标准。同时合格产品不一定是合适的产品。460分和90分是不一样的。仅仅UIAA不能判断产品的好坏。

UIAA绳索测试标准
  国际登山协会联盟(UIAA)是发展绳子测试标准的权威机构。
  跌落
  UIAA测试绳子强度的标准叫跌落试验。试验单绳用80公斤的重物。试验时把绳子一端固定使9。2英尺的绳子跌落16.4英尺的总高度。这样会产生1.8跌落指数(跌落的垂直高度除以绳子的长度)。理论上最严重的跌落指数是2。跌落指数越高,绳子吸收冲击能量越受限。在测试中,80公斤的重物一遍一遍得跌落,直到绳子崩断。 UIAA跌落试验时的环境比真正攀登时要严格些。在测试中如果跌落次数是7,并不意味着实际中跌落7次后你得扔掉它。但是如果跌落的绳子长度太长,你得考虑扔掉它了。
  冲力
  在跌落试验中也要考虑冲力。UIAA对第一次跌落时冲力的最高标准是985公斤。
  静态伸长 在绳子一端吊65公斤(176磅)的重物,看绳子的长度是多少。动力绳在负载重量时,肯定会伸长一点。UIAA的标准是8%以内。但是在跌落中就不同了,绳子在UIAA试验中会伸长20-30%。
  绳外套滑动
  绳子受到摩擦力时。外套会沿绳芯滑动。UIAA在测试时,用2.2米的绳子悬挂45公斤的重物在棱上摩擦拉动5次,外套滑动不应超过4厘米。

户外常识系列之24--------绳子的保养

保养绳子
  再好的绳子,若疏于保养,将提早老化而不堪使用。女性的肌肤……对不起,昏头离题了。总之,不论是个人私有或社团公家的绳子,都该小心使用,仔细照顾,因为绳子是无法‘修理’的。尤其社团的绳子,经常一天内被多人重复使用,却乏人保养,造成耗损率太高。虽说绳子本来就是要用的,但适当的保养,不但可使它延年益寿,也等于替自己的钱包省一笔花费。
  下面是保养要点:
  尽量不要将自己的绳子借给他人用,除非你要和他一起爬。也不要借他人的绳子用,因为你对这条绳子的‘丰功伟业’可能不了解。
  每条绳子都该有它的使用记录。买一本小册子,从你买下它开始,在每次使用后做简单扼要的记录。例如:外观有无异常,承受多少次坠落,坠落情形如何,是否有被拉过粗糙或尖锐的地形,有无被谁踩到(这在溯溪和冰雪地攀登时特别重要),钩环,8字环或ATC的表面有无磨损(它们会对绳皮造成损伤),及其它一些你觉得重要的事。这些记录可以让你对绳子的状况更能掌握,也等于是你每次攀岩的点滴。
  使用绳子时,尽量不要让它接触地面。最好放在一种可以完全摊平的绳袋上,以减少砂石跑进绳子里的机会。
  不论是穿袜子或光脚,都不要踩绳子。踩它会让一些肉眼不易看见的砂粒钻进绳子,随着使用而慢慢地割断绳皮或绳芯纤维。另外,穿着冰爪时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要踩到绳子,因为绳子表面看不到伤痕,里面的尼龙纤维却可能已经被割断。
  尽量避免将绳子拉过粗糙或尖锐的地形。要做垂降时,最好将绳子和岩角接触的部份用布或绳套包住。
  绳子不可直接穿过bolt,固定点,伞带,及sling。和这些东西摩擦对绳子很伤。
  不要将两条绳子挂进同一个钩环,(双绳例外)因为绳子会互磨。
  绳子不要绑在树上,对绳子和树都不好。
  在潮湿或结冰的地方攀爬,(例如溯溪或冰雪地攀登)应使用防水处理过的绳子。湿的绳子强度减低,耗损也快。
  要正确地垂降,不要用电影中的方法。高速下降产生的温度会破坏绳皮;跳跃式的垂降,则会对固定点和绳子造成非常大且不必要的负荷。如果是团体教学,最好分批垂降,每一批之间至少间隔5分钟。下攀容易伤到绳子,除非必要,否则应尽量以垂降下岩壁。
  每次使用后要检查绳子。最好的检查工具就是你的手,它们对绳子上的异常处可以敏感地侦测到。例如某处突然扁下去,和其它地方粗细感觉不同,或某一段特别松弛等。钩环,8字环,ATC,上升器(jumar)这些会直接接触绳子的器材,也要检查。它们的表面如果有磨损或不正常的突起,会损坏绳子。
  绳子应定期清洗,特别是当它用于溯溪或冰雪地攀登,这类常会弄脏绳子的活动。把绳子放在在浴缸中,用冷水和中性清洁剂(例如象牙肥皂)稍微浸泡一下,之后不断地搅拌,让绳子各处都能洗到。特别脏的地方,用软刷轻轻地刷洗。多换几次水,确定所有清洁剂都冲掉了,再将它摊开在地上或吊起来,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不能晒太阳,或使用烘干机,吹风机。

 何时该换绳子
  一条绳子的寿命,从一天到5年都有可能,平均是3年。当它被‘不可原谅地错误使用’时,一天之内就报销了。
  即使不常使用,而且细心照顾,5年之后它也会因自然老化而不能担当‘重’任。
  绳子在正常使用下,它的生命历程大致是这样子:
  新买的时候,它十分容易操作并且柔软。随着使用造成的弹性耗损,它会逐渐变硬,代表它已经被充分地使用过了。当你觉得它又‘回春’,变得柔软时,这表示它已经很‘疲倦’,很‘无力’,该退休了。如果你觉得这样没有物尽其用,就把它拿来晾衣服吧?或是编成吊床也可以,总之别拿来爬任何东西就是了。
  下面是绳子的‘保用期限’叁考,最好再根据自己的使用频率和对它的照顾程度来决定何时换新绳子。
  偶尔使用(约一个月2次):4年
  每个周末使用:2年
  经常使用(一周约2-3次):攀岩者在尝试新路线,或是某个‘难处’老是过不去时,常会发生短距离的坠落,由于这种短坠落对绳子蛮伤的,所以大约半年就要换新绳子。
  剧烈坠落:只要发生‘一次’坠落系数接近2的情况,这条绳子就该换新。若是某处突然扁掉,特别柔软,或绳皮破掉绳芯露出,一定要马上停止使用。
  当你开始怀疑自己的绳子是否该用SK-Ⅱ时,就是换绳子的时候了!

資料來源:色影无忌 作者:voia 
http://www.lvwo.com/huwai/zhuangbei/dengshan/200809/6259_3.html


睡觉去了。晚上接着转。。。如果大家还想看的话。。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戶外常识系列之21---------攀登的保护

部份內容來源於:磨房領隊班作業: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mountain/8//359705,0,0,8.html

攀登者是在保护人通过登山绳给予的保护下进行攀登的。登山绳的一端通过铁锁或直接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者身上与其腰间安全带相连的铁锁和下降器,中间则穿过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保护者在攀登者上升时不断给绳(或收绳),在攀登者失手时,拉紧绳索制止坠落。



发生突然坠落时,冲击力是很大的,直接手握绳索很难拉住,冲击力主要是通过绳索与铁锁及下降器的磨擦力而抵消的。由于在保护支点上有很大的磨擦力,所以体重较轻的人是可以保护体重较重的人的。保护的形式一般按保护支点的相对位置分为以下两种。
  上方保护:保护支点在攀登者上方的保护形式。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保护人不断收绳,使攀登人胸前不留有余绳,但也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影响攀登者行动,这点在登大仰角时尤应注意。上方保护对攀登者没有特殊要求,发生坠落时冲击力较小,较为安全。进行下方保护时,使用的器材一般有安全带、铁锁和下降器。保护人收绳时,应注意随时要有一支手握住下降器后面的绳索(或把下降器两头的绳索抓在一起),只抓住下降器前面的绳子是难于制止坠落的。

上方保护具体操作步骤:
五个步骤为一个周期(以右手为例)。
1.1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分别握紧主绳,左手向下拉绳 子的同时右手向上拉绳子。
1.2右手握紧绳子由胸前回放到右大腿外侧。
1.3左手移至右手上方,手心向下握紧绳子。
1.4右手移至左手上方。
1.5还原至第一步。

2、 上方保护注意事项:
2.1任何时候都要有一只手紧握通过下降器的绳子。
2.2放绳子时,双手要协调配合。
2.3放绳子时,要缓慢匀速。
上方保护: 保护支点在攀登者上方的保护形式。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保护人不断收绳,使攀登人胸前不留有余绳,但也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影响攀登者行动,这点在登大仰角时尤应注意。上方保护对攀登者没有特殊要求,发生坠落时冲击力较小,较为安全。


    关于上方保护,在收绳时共有一二三四五个步骤,第一与第二步骤,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同时握绳的手法很重要,大母指不能做出有手指压绳的情形(实际上,很多人有这习惯动作),同时,做保护队员的眼睛,必须密切注意著上方攀登队员的状况,必要时,可提醒.

   强调大母指的原因,是因为如果握绳不规范,在做第四个步骤时,或上方队员下坠落时,一不小心大母指会极易被绳卷(顺绳)入8字环内至伤,甚至母指断裂

     现将大老虎教练在<<你为什么不户外——130张照片和户外的故事>>第43楼的pp,作为一个实例图参考上方保护一二三四五个步骤中的第三与第四个步骤的规范动作,及其手握绳姿势,注意大母指在哪:  (谢谢大老虎教练的pp)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photo//322594,0,0,2.html
下方保护:保护支点位于攀登人下方的保护方式。没有上方预设的保护点,只是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不断把保护绳挂入途中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中。这是领先攀登人唯一可行的保护方法,实用性较大,而且是国际比赛中规定的保护方法。但这种保护方法要求攀登者自己挂保护,而且发生坠落时,坠落距离大,冲击力强,因此一般由技术熟练者使用。

户外常识系列之22-----常用繩結介紹


[]http://static.doyouhike.net/files/2009/06/25/d/d4df53587e4a33deb25d625216457547.jpg[/IMG]

關於繩結打法之動畫網:
http://jpkc.whpu.edu.cn/jpkc/200 ... /wljx/index3_1.html

&Website=www.animatedknots.com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戶外常识系列之18-------攀岩过程中的拉筋要领

拉筋是提高攀岩柔韧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在拉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以防造成运动伤害。在拉筋之前必须先热身,比如说,利用小跑步使体温增加,使肌肉与肌腱处在备战的状态,如此拉筋的成效会提高,也可以减少不当拉筋反而受伤的机会。

在拉筋之时不要暂停呼吸,应该很缓慢及深深地呼吸;暂停呼吸,屏气凝神,会使负氧债增加,动作不协调,拉筋受伤的机会提高。在运动之前及之后都要拉筋,一般人只记得运动之前要拉筋;而运动后一身疲倦,便连动都不想动,其实运动之后,虽然肌肉酸痛,可是仍然须再缓和地作一次拉筋,如此可使肌肉纤维重新调理,恢复疲劳的速度加快,下一次运动时肌肉的条件也会更好。

拉筋的动作要缓慢而温和,千万不可猛压或急压。拉筋的目地,是在利用肌肉肌腱的弹性及延伸,刺激肌肉梭神经及肌腱感受小体的神经信息,而逐渐地增加伸展的潜力及忍受力。无论是律动式或固定式(连续30秒以上),只要是缓和的,都有成效,最忌讳平常拉压不到的筋,为求速成而猛烈地急压,或别人施加外力帮忙,只要用力不当,都会反而造成伤害。

替换拉筋的肌肉群,对同一个动作,可能有许多肌肉共同组成相同功能的群体,协同地完成动作,但是这些肌肉,因为解剖位置的不同,可能需要靠不同地拉筋动作,才能一一地伸展到;除了协同肌,方向作用相反的撷抗肌也必须对等的拉筋,如果协同肌有拉筋的漏网之鱼,在某一些极限动作便可能登顶不能而受伤,如果撷抗肌没有一些伸展,则在强烈收缩时失去平衡,也会使之受伤。

拉筋绝对不能到痛的程度,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觉有点“张力”或“酸”,但绝对不能到“痛”的程度。有“张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觉神经元正确地反应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痛”的感觉,滨临受伤的程度便十分接近了。

戶外常识系列之19-----------户外攀登常用术语
文字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在户外运动中最容易被遗忘的,但又最为重要的,关乎到攀登者和确保者安全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攀登术语!有一句话说得好“命是你自己的,开不开口随便你”!
  准备攀登(B是保护者、C攀登者)
  B:准备就绪(Belay On)––我已经做好准备,你随时可以开始!
  C:我开始攀啦(Climbing)––你准备就绪啦!记住盯紧我,我的这条命就拜托给你啦!
  B:攀登啦(Climb)––你尽管上,我会盯住你,放心!
       攀登过程
  C:拉紧(Tension)我手、脚不听使唤了,你拉紧绳索让我歇阵!
       收绳(Up Rope)哇!!!有没有搞错,这条绳松啦,想摔死我啊?!(肯定是挂在那里看靓女)
  掉下来啦(Falling)!一定要拉住我!
  有落石(Rock)小心!有石头掉下来,快闪开。
  松一松(Slack)条绳扯得太紧,我不好做动作!
  B:(OK(OK)你讲的我全部听到了,放心!
  放绳下降
  C:拉紧(Tension)我已经到顶啦,你先收紧绳子,我准备下来!
  下来了(Lower Me)OK!你可以放我下来啦,不过要慢慢来。
  攀登结束
  C:多谢(Thank You)––我这条命交给你,真是辛苦你了!    
  运用攀登术语:声调要洪亮、语音要清晰、语速要短促、态度要认真。
戶外常识系列之20--------安全攀登确保安全

任何攀登行为都必须确保安全,安全将使您在攀登上无后顾之忧,也使你的伙伴能尽情享受攀岩。好的确保在攀登过程中最难能可贵,你可以爬的不好,但你确保一定要做的很好。

 攀爬确保是人与人彼此间的信赖互动传达。当你爬的很好时,你的确保还是很烂,那可不行!因此将失去一个或更多共同攀爬的伙伴,因为在他们进行攀爬的时候,便需您的确保。
如何做好确保?所谓确保,原理上只是确保者利用身体或器材与绳子间产生磨擦力,绳索因磨擦产生减速或停止。坠落者才不致继续下坠,当然你的确保手是不能离开绳索的,需紧握住,若您的确保手离开了绳索,您将再也无法安全掌握它了,更有可能伤了自己的手更害了同行攀登者。千万注意攀爬者一举一动,确保时勿与他人交谈。

 当攀爬者重量超过确保者太多,攀登者坠落时的重力速度难免会把确保者往上带,此时便需在确保者身后做一个自我确保点,当你负责帮别人确保时,你就需为他攀爬时的安全负责。从他离开地面到回到地面为止,确保是一种责任,对攀登者保护与尊重。也许在日常生活中你很难把生命交托给另一个人,且完全的相信他,但在攀岩确保里它是绝对必要的。要做到确保最高境界就是把每个小细节都做的扎实,建立彼此的默契,让攀爬者尽情的发挥。   

 安全绳扣确保检查是行动前最重要的工作   

 活动进行前别忘了穿上合格的安全装备,并确实做好热身运动。

 热身:许多运动爱好者从事户外活动或球类运动时,都是换好装备上场动个几下就开始了,往往在过程中已经慢慢的对身体肌肉关节有所耗损,接着运动伤害就会发生。基本上热身的目的可以提高你体能,使生理状况做出最好表现,更能使运动神经系统习惯于攀登动作,全身性伸展对柔软性必有帮助。静态伸展基本上先收缩肌肉,然后放松,再伸展、收紧,用抗力使肌肉群收紧保持15秒,反复放松、伸展、尽量伸展至少许疼痛为止15秒,并要配合呼吸,休息30分后需重新热身。

  如果您发现您肌肉关节有痛楚时,先避免伸展,身体的循环系统及肌肉骨胳组织在强烈运动之后,都必须有缓冲期。所以还必须进行肌肉的伸展运动,循序渐进让血液运作顺畅,减少乳酸堆积。

  如果您是在活动前,那您必须以实际攀登为结合,以在岩壁上下攀附的热身,将协调性与技巧融入热身运动。由于肌肉的离心收缩,可刺激最大动能并使肌力发挥到极致。

  注意户外岩场攀爬之落石,选择一个稳定性安全度高的岩面来做攀爬。攀岩是一项需要肢体运动高度协调的活动,也是与大自然深度接触得好方法。

 保有对自然的尊重,不可任意破坏岩面并应保持岩场清洁。

 活动中听从教练指示不得任意攀爬。

 不管您是新手或是老手都需谨遵循序渐进原理,超载训练虽可刺激提高运动效能,过度的负荷将使身体承受不了训练压力,反复使细微创伤累积,所以当身体有警讯时,应适时做调整。


文字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戶外常识系列之16------人工攀岩场

人工攀岩场的优点

 1、可以让完全外行的初学者及有经验的攀岩者,在完全没有外在危险的状况下攀登,不必担心落石,也大大减低了坠落的危险。

 2、全年皆可使用,室内、室外皆可安装,几乎不受天候影响,即使在没有天然岩场的地区,亦可享受攀岩的乐趣。  

 3、提供一个教练容易训练学习者的空间,因为同一人工岩场的攀岩路线,可透过岩板及岩块的调整,因应学习者的进度需求,而随时变化其困难度。

 4、通常人工攀岩场都设在市区及室内,所以不必花费许多的旅费及时间到野外的天然岩场,就可以享受攀岩的乐趣。

人工攀岩场的用途

 对现代的都市人而言,运动常考虑它的方便性、时间性、气候影响等因素,攀岩它解决了现代都市人运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国民绝佳方便的运动休闲去处。攀岩运动可以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透过身体在岩壁上移动、接触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回归自然的原始感动。

 人工岩场的用途如下:

 1.练习绳索及各种攀岩安全装备的使用 6.个人自信心建立,团队合作训练

 2.模拟户外天然岩壁的各种状况 7.培养坚毅、勇敢、冒险的精神

 3.攀登技巧与身体动作训练 8.受辅导及中学生行为矫正训练

 4.攀岩比赛及表演的举行 9.身心障碍人士的心胸拓展训练

 5.增进家庭亲子关系的活动 10. 各种运动选手的辅助运动训练

 人工岩场的发展与现代生活

 攀岩运动事实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运动、游戏的局面,攀岩已被教育家当成改造个人人格的一项有效工具,所以它在近10年来,受到欧美国家的重视,目前世界各地已经有许多有系统、有组织的团体,将这种运动推广到学校、俱乐部及休闲游乐区。在欧美各国,许多公园都建有人工岩场,让人们去逛公园时,不再只是静态的散散步及欣赏花草、小鸟,他们还可以同时做一些攀岩运动,来达到更佳的休闲效果。

 除了攀岩活动外,人工岩场也可以提供类似高楼逃生、绳索下降等个人防火训练,以及山难搜救技术的训练,高空作业人员,如天线架设、建筑、外墙清洗作业、冷气安装,也可以在经过训练后,将工作的危险性大幅降低,让劳资双方皆可获得保障,业主也可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军方及特种部队也常利用人工岩场,作各种作战技术演练,例如困难地形突破、突击潜入、人质解救或者是巷战、城市战等训练。

 此外在休闲市场上,目前世界各地一些稍具规模的公园、渡假饭店都以此设备召揽客人,以突破自己的特色,或当作企业、地方的地标。其他还有一些训练中心、健身俱乐部,以此来训练企业主、管理者或员工的耐力、意志力及应变能力。在医疗方面,人工岩场也可以应用在后健工作上透过特殊的岩块排列组合,可以使病人从有趣的攀岩活动中,训练固定的肌肉,而达到后健之疗效,此种方式远较枯燥的传统复健训练要好。在儿童体健方面,则运用在肌肉发展及手、眼、身体之协调训练上。 以下我们将综合国内、外曾经导入人工岩场的各种个案做一说明,以让大家了解人工岩场在现代生活环境中的运用状况。从这些个案及照片中,各位将可很明显的看出,人工岩场不只有其功能上的实用性,在许多的场合中,它更是一项很好的建筑装饰素材,因此许多业主很乐意在他们的设计规划中采用此项设备。

文字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戶外常识系列之17------户外运动之下降
文字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速降,源自高山探险下降保护技术,在抢险、运输和军事突袭行动中也经常使用,后来演化成与攀岩、蹦极类似的极限户外运动项目。现在它已分化成岩降、塔降、桥降、溪降等类别。速降是在教练的指导与保护下,借助景点的自然落差,利用绳索由岩壁顶端下降,参与者可以自己掌握下降的速度、落点,以到达地面。虽然并不需要严格的专业技巧,但参与者必须克服对高度、速度的恐惧,具备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决心。



岩降的基本技术是:右手位于右腰后侧,握紧绳索就能让身体停止下降,右手放松会在重力作用下匀速下降。上身保持正直,双腿伸直或微曲蹬在岩壁上,一步步往下移动,除了脚,身体任何部位都不要与岩壁亲密接触。

  岩降的基本装备:包括安全头盔、安全带、主锁、8字环、静力绳、手套等。

  安全头盔:和攀岩等户外运动一样,头盔是必不可少的安全防护装备,下降途中一块小小的石块落下来,砸在头上就可能造成极大的生命危险。

  安全带:下降时使用的是坐式安全带,由腰带和绑在两侧大腿根的腿带构成。穿戴时要注意调整好松紧,不然在长时间的下降过程中会很不舒服。另外,系安全带时切记打反扣,即带子系好后沿反方向穿回,以防途中带子松开脱落。

  主锁:被形象地称为“大D”,材料非常坚固,一般可以承受30千牛的力和10千牛的冲力。主要起连接作用,如连接扁带、静力绳,通常连接“8”字环,缓冲人的下坠力。在扣紧主锁时要注意,沿螺纹拧到头之后要向反方向松半圈,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打开主锁,以防受力后锁死。

“8”字环下降器:是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通过绳子在8字环中穿梭形成的8个点来增大摩擦,控制下降速度。在收放“8”字环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如果环体出现裂纹,哪怕再细小也应立即停止使用。

穿取8字环的方法;



手套:由于速降的距离长,速度快,“8”字环很容易摩擦发热,甚至会烫手,加上手握静力绳放松、抓紧控制下降速度,所以一副手套是必不可少的。下降时切记双手握绳时要远离“8”字环,以防手套卷进“8”字环发生危险。

  静力绳:绳子主要有动力绳和静力绳两大类,其中静力绳的延展性近似0,不能*伸缩来吸收冲力,一般被用作路线绳,常用于探洞、溯溪等,基本不用于攀登,尤其不能作下方保护绳。动力绳能够伸缩吸收脱落所产生的冲力,特别为下方保护专制,在有动力冲坠可能性的项目中,一定要用动力绳,如攀岩、登山、蹦极等。静力绳多为白色,即使彩色,也都是单色;动力绳多为花绳,色彩鲜艳。在速降运动使用的就是静力绳。


  抓结的用途:

  1、用来沿主绳攀登,作用和上升器一样;
  2、沿绳下降時作保险用;
  3、救援时成为z滑轮组的数个主要部份。

  注意:

  1、绳套菊绳直径一定要比主绳直径小,绳套菊绳直径最少5毫米,主绳直径不能少过9毫米,以防万一,绳套菊绳直径一般6毫米,主绳直径9.8-14毫米;
  2、绕的转数3次;
  3、菊绳直径大些,如7毫米绕的转数要小些,一般2次,但效果不比用6毫米好。

打腿部抓结,作备份保护;



攀岩入门ABC:攀岩绳结视频教材之 普鲁士抓结[视频]
http://www.8264.com/30120.html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戶外常识系列之14------户外溯溪探险

户外溯溪探险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报地形上的各处障碍,穷水之源而登山之巅的一项探险活动。

  在溯溪探险过程中,溯行者须借助一定的装备、具备一定的技术,去克服诸如急流险滩,深潭飞瀑等许多艰难险阻,充满了挑占性。也正是由于地形复杂,不同地须以不同的装备和方式行进,因则使得这项活动富于变化而魅力无穷。溯溪活动需要同伴之间的密切配合,体现一种团队精神,去完成艰难的攀登,对于溯行者是一种考验,同时又得到一种信任和满足,一种克服困难后的自信与成就感。在峡谷溪流中,到处是意想不到的美景,与同行者享受远离尘器的宁静美丽,那份心情该如何描述?


溯溪图的判读与绘制:溯溪图是根据峡谷溪流的地形特点而绘制的简单明了的溯行路线特征图件,是溯行前必须准备的物品之一。有经验的溯溪者要以根据该图件清楚地了解溯行地区遇到的各种地形特征,从而有目的的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判读溯溪图是洋溪的基本技能,而能够学会绘制溯溪图则更使溯溪组织之间多一份交流的宝贵资料。

  溯溪图一般以1:50,000地形图足以显示主要的地形特点,如岩石堆、瀑布、深潭等。标绘得过粗过都不适宜,过粗无法体现整体路线上的特点,而过细则显得杂乱,没有特点。一般来说,地形图步足1cm的地形省略。图上所描绘的主要地形有:岩石堆、峭壁、瀑布、深潭等特征地形,地物标志溪流的汇流和分流点等。

  溯溪装备:因为溯溪是登山的一种方式,所以登山装备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溯溪专用的物品即溯溪鞋、护腿和防水衣物。

  溯溪鞋是垂钓用的防滑鞋,鞋底摩擦力特别大,在湿滑的岩石上走特别方便。国内这种溯溪鞋很难买到,但手工编织的草鞋也可作防滑鞋。使用护腿可防止蚂蟥等的叮咬。

  防水衣物的选择以轻便、透气性良好、易干燥的尼龙面料为宜。保暖衣物和露宿帐篷、炊具、食品等视日程的安排而有选择性地携带,物质装备的准备以轻便、负重不宜过大为准则,帐篷可以携带外帐。另外可自带渔具等,在露营时进行垂钓之乐。

  因为溯溪总在水边或水中行进,所带的装备应妥善打包,一应物品最好用塑料袋包好以后再放入背包,尽量使背包的体积最小。

  溯溪技术:溯溪技术除了基本的登山技能,溯溪还要求掌握攀登瀑布等技术,因此单从技术而言,溯溪比登山更为复杂,要求更高。溯溪的技术大致可分为:溯溪图的判读,登山技术,具有溯溪特点的技术,即岩石堆穿越、横移、涉水泳渡、瀑布攀登和爬行高绕等。

  攀登技术的基本要领为三点式攀登,即在攀登时四肢中的三点固定,使身体保持平衡,另一点向上移动。

  岩石堆穿越:峡谷溪流中多滚石岩块。且湿滑难行,行走时应看准、踏稳,避免因踏上无根岩块跌交或被急流冲倒。

  横移:在岩壁瀑布下深潭阻路,可尝试由两侧岩壁的岩根横移前进。岩石多湿滑支点不易掌握,横移时须特别谨慎,有时支点隐藏于水下,此时以脚探测摸索移动,若特别困难,干脆涉水或泳渡更简单。

  溯溪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湿水,一般峡谷中多阴凉潮湿,湿水以后衣物鞋子底不易干,容易疲劳,脚久在水中易起水泡,所以非不得已不要湿水是溯溪的基本要诀。

  涉水泳渡:涉水或泳渡时,必须清楚地判断水流的缓急、深度,有无暗流,必要时借助于绳索保护技术。在溯溪过程中经常使用绳索横渡过河,涉及一系列的绳网、绳桥技术,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攀登瀑布:这是溯溪过程中最刺激,也是难度最大的技术。攀登前必须事先观察好路线,熟记支点,不要充分考虑好进退两难时的解决办法。瀑布主体水流湍急,但苔藓少,有时反而容易攀登。

  瀑布攀登虽然刺激,但难度大,经验和技术要求高,不具备娴熟技术经验或初学者不要轻易作这种尝试。

  爬行高绕:在遇到瀑布绝壁,其他方法不能实现时,可以考虑爬行高绕的方式前进。即从侧面较缓的山坡绕过去,高绕时小心在丛林中迷路,同时避免偏离原路线过远,并确认好原溪流。

  溯溪原是欧洲阿尔卑斯的一种登山方式,现演变为相对独立的户外运动。在亚洲地区开展最为普遍的是日本,各种团体组织比比皆是,因以足踏草鞋而多名曰“××草鞋会”。

  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到上游,直至顶峰,称为完全溯溪。而选择一段溪流溯行,行露营垂钓之乐,赏飞瀑峭这巍峨,享幽谷密林之恬静,则更为盛行。

文字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戶外常识系列之15------户外野营

户外野营是指不依赖山屋、旅社等人工设备,而是用自己准备的道具,在山野中生活过夜。往昔野营活动,最常见的童子军运动及军队活动上的名词,而一般则是指野外,大自然中,以停宿为中心的自由活动方式称为野营,但它仍有许多的形式与方法,非千篇一律,甚者,大如军队的夜宿,小至只有一人的露营,都可以广泛的被认定为野营。投入大自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野营,野营生活,可以远离烦嚣的都市,还可以改变单调而乏味的休息,当假日后,你将又有一股开创新生活的冲动。野营中可以加入许多游戏,如捉虾、捕鱼、观星、赏鸟、游泳、戏水、篝火晚会、辨识植物等,最后再用照相机、摄象机,拍下属于自己的永恒回忆,真可谓其乐无穷。



野营相关术语

  露宿一种相当轻便且不太需要太多物资气材的过夜方式,通常分为有计划与遇到突发状况。一些攀登者运用近似斯巴达方式露宿,期望运用最短的时间快速前进达到目标;而无计划遇到突发状况必须露宿是相当不舒服,可能受伤,恶劣天候或迷路,万一遇到突发紧急露宿可以运用掏空背包,将背包套入下半身而雨衣裹住其余部份。低海拔尚可接受露宿,因为它可以生火煮一些热饮,会比较舒服且衣物无须带太多,但大部份的露宿就不会如此舒服。攀岩的露宿须固定确保自身的安全与器材的稳定性,然後才脱掉湿靴子,换穿乾袜子,乾衣物,或不要让雪停留於身体,随时拍落雪,松开皮带或任何会阻碍身体气血循环的皮带,再穿上足够的衣物,至於多少衣物才算足够,尚无定论,它视你自身的野外经验,生理状况,心理因素。营地的选择最好远离水源地,近草原,步道与其它露营者,选择的营地最好有些倾斜如此易排水不需挖排水沟,远离水源地(湖边、溪旁...等)至少五十公尺。避免污染水源,尽量不要扎营於溪谷,会很冷且危险,最好选有小丘或圆丘等突起地形。


  露营是指不依赖山屋、旅社等人工设备,而是用自己准备的道具,在山野中生活过夜。往昔露营活动,最常见於童子军运动及军队活动上的名词,而一般则是指野外,大自然中,以停宿为中心的自由活动方式称为露营,但它仍有许多的形式与方法,非千篇一律,甚者,大如军队的夜宿,小至只有一人的露营,都可以广泛的被认定为露营。


  营钉不同的厂商对营钉有度同的设计,从六到八寸,T型,I型或半月型,甚至螺旋状的营钉,针对硬地,岩地或雪地,当然营地附近的树干或树枝,树根易可为营钉。

  宿营期间,背包要关紧避免小型动物盗粮,入夜後,背包套须使用,即使晴朗的天气,露水依然会沾湿背包,雪期,可用背包作为雪洞的门,若躜行或爬行於树林,灌木林,装填背包调低重心较适合,宿营可将空背包置於脚下套於睡袋外,绝缘於寒冷的地表改进睡觉的温度回来必须将背包清理乾净,若太脏可用中性的清洁剂清洗背包再置於阴凉处风乾,但避免曝晒太久,因为紫外线会伤害尼龙布健行过程依然要注意基本的保养,背包被划破就要即时缝补,要选用较粗的针线是专门缝补椅垫的针具,须缝牢,尼龙线可用火烤断。

  当以连续健行两小时以上,并无补充碳水化合物,你的大脑会提出抗议,会出现头痛、头晕目眩的徵候、最好的碳水化合物是市售的各式谷类制品。

文字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戶外常识系列之11-----野外夜间距离判断的简单方法

夜间利用光源或声源可以判断距离,根据一般人的听力:
    1.在1公里以内可以看见香烟头火光。
    2.在1公里半以内可以看见擦火柴火光及手电筒光亮。
    3.在2公里以内可以看见步枪射击火光。
    4.在半公里以内可以听到人的平常谈话。
    5.在1公里以内可以听到人呼喊声和马蹄声。
    6.在1公里半以内可以听到汽车开动声音。
    7.在2公里以内可以听到汽车喇叭声和马叫声。
    8.在5公里以内可以听到枪声。
    9.在8公里或12公里以内可以听到飞机声。


戶外常识系列之12------户外运动的能量补充

参加户外运动就不能不补充能量,在运动中补充能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食用能量食品。它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最少的重量让你获得体力和精神。

葡萄糖是好东西,当生病时全靠它来补充营养。据那些老驴们说,初上高原的朋友,带些葡萄糖一路上喝着,能增强体质,补充体能,对抗高原反应时总会有些帮助的。

能量棒也非常好,虽然口感不好,补充体能的效果还可以。它的优势是通过提取食物中精华物质,所以基本上都可被人体吸收。比较神奇的是有驴友说在太白走了五天,吃了不少的能量棒,居然一次都没有去蹲大号,呵呵。

能量饮料和能量棒类似,可补充驴子们大量运动后丢失的水份、电解质和葡萄糖,解除口渴感。

西洋参片味儿怪,但作用很强。每次登山或长距离徙步时带上一盒,在体力不支时含进一粒,怪怪的味道一入喉,马上觉得体力倍增。不管是真的有用还是心理作用,至少它带给我能量。

以上几种食品中,最常带的就是巧克力和西洋参片。原因很简单:重量轻、体积小、效果明显。

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戶外常识系列之13-------攀岩的绳索

攀岩主绳是攀登者最重要的一项安全装备,不同类型的攀登对绳索要求的差异很大,挑选时一定要慎重。市场上绳索的品牌款式多种多样,大家的选择也很多,如何能够在琳琅满目的绳索中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绳索呢?其实对比不同品牌的绳索性能也不难,只要仔细察看一下绳索的标签,就不难得出结论。
当你拿到一款绳索,首先要看一下绳索的标签,每一款绳索都有标签,标签上标注着绳索的最基本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是强制标明的,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是绝对可靠的-因为这些数据不是有厂家随便标出的,而是经权威认证机构检测后得出的。这些信息包括:绳索的品牌、型号、规格、类型、首次冲击力、每米重量、坠落次数、绳索长度、CE认证、UIAA标识等信息。下表为BEAL TOPGUN 型动力绳上所标注的内容:

    性能参数:

    单绳

    细轴数                           48

    每米重量                         68 g

    首次冲击力实验室数据             7.35-7.40 kN

    首次冲击力BEAL标准               7.40 kN

    坠落次数实验室数据               13-14

    首次冲击延展率                   37 %

  动力绳的类别。动力绳分为:单绳、双绳、对绳,那么如何区分这些绳索呢?咱们先看看他们的定义:

    单绳:

  单绳是常见的绳索类型,其特点是使用中将一股绳挂入一个保护点。当攀登路线不很曲折时,多使用这种绳索。单绳不适合多阶段下降,多用于运动攀登。

    双绳:

  双绳由双股绳索组成,领攀者将双股绳索同时系于安全带上,两个随攀者分别将其中一股绳系于安全带上。领攀者将单股绳挂入锁中,可以减少线路的曲折。这种绳索多用于高山攀登或长路线攀登,在多阶段下降中其优势更加明显。攀登过程中当保护点不是非常牢固时(如使用岩塞、冰锥、岩锥等保护器械)使用双绳是安全的,因为坠落时单股双绳对保护点产生的冲击力比对绳或单绳都要小。在发生石块坠落或是峭脊坠落的情况时,双绳可以为攀登者带来更好的保护。当攀登路线曲折多变且需要坠落冲击力尽可能减小时,您最好将双股绳索分别挂入保护锁中。

    对绳:

  使用对绳时一定要将双股绳索同时挂入保护锁。领攀者和随攀者都必须将双股绳索同时系在安全带上。对绳相较单绳的优点是多阶段下降较为方便。对绳的重量比双绳轻,但严禁单股使用。

  此外还有徒步绳:

  徒步绳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第四种绳索,只适用于较简单的徒步路线。徒步绳的直径至少相当于单股的对绳。

  如何根据不同的运动选用不同类型的绳索呢?

     1.  多阶段攀登(攀岩、登山、攀冰)

    单绳:攀登者与保护者分别系于绳索两端。路线垂直度依靠扁带长度进行调节。

  双绳:攀登者与保护者分别系于双股双绳的两端(如使用双色双绳,领攀者系在绳索中点位置)。如保护点较牢固(使用膨胀钉、胶合保护点等保护器械),可将两股双绳同时挂入一个保护锁,但需要借助扁带调节路线垂直度。如保护点不是非常牢固(使用冰锥、岩锥、岩塞等保护器械),此时必须使用单股双绳以减少冲击力

  对绳:攀登者与保护者分别系于双股对绳的两端(如使用双色对绳,领攀者系在绳索中点位置)。路线垂直度依靠扁带长度进行调节。

   两名随攀者情况:

   单绳:只适用于低难度线路。三名攀登者系在同一根绳索上,相互之间保持数米距离。

  双绳:领攀者系于两股双绳的一端(如使用双色双绳,领攀者系在绳索中点位置),两名随攀者分别系于单股双绳的一端。在法国,这项攀登技术被称为小尖顶或箭头。

  对绳:对绳不适用于“en fleche”攀登,两名随攀者不能分别系于单股对绳的一端。

  2.低难度冰雪路线

  整条路线没有技术难点且不会发生危险性坠落,但必需配备保护绳索。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动力绳:

  3.在岩石刃脊上行进

  一名随攀者

  单绳:两名攀登者分别系于单绳的两端。

  双绳:两名攀登者分别系于双股双绳的两端 (此时不建议您使用单股双绳,以防发生滑坠时锋利石刃切割绳索)。
对绳:两名攀登者分别系于双股对绳的两端。

  两名随攀者

  单绳:领攀者系于绳索中部,两名随攀者分别系于绳索的两端,以减小坠落冲击力。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容易的刃脊路线,不需要分阶段攀登。

  双绳:领攀者系于双股双绳的一端,两名随攀者分别系于单股双绳的一端。这种方法与前面提到的“en fleche”攀登相同。刃脊路线不建议您使用单股双绳,以防发生滑坠时锋利石刃切割绳索。使用en fleche方法在难度较小的刃脊路线上行进时,三名队员必需时刻保持警惕,随时观察地形变化。

  对绳:对绳不适用于en fleche攀登。

  单阶段运动攀登

  这种攀登方式采用的方法与多阶段攀登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采用上方保护方法时,可以使用单股单绳或单股双绳 (注意保护器对绳索直径的要求)。

  铁道式攀登

  通常在铁道式攀登中多使用势能吸收器进行保护。然而对于新手来说,这种方法并不一定安全,因为新手使用势能吸收器不熟练就会存在安全隐患。此时最佳解决方案是由一名熟练的领攀者使用单股单绳或单股双绳对随攀者进行保护。

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戶外常识系列之9------野外饮水与寻找水源

去野外探险旅行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所需。因此,从事户外运动必须学会寻找水源和正确饮水。一般来说,在山区比较容易找到水源,荒漠地区寻水要困难一些。作为一个驴友非常有必要藉着地图或地形,学会寻找水源的方法。

  一般来说,高山融雪、溪水、渗入地下之雨水,山谷低凹处积水,岩缝里流出的山泉等,均可视为地下水,此类水源易得,唯须注意消毒。
地表水是那些包括泥泞水、雨水、露水等在内的水。其收集方法是:先将茅草制作成一锥形长约一尺左右的草器,将水例入过滤容,在底部以容器盛接,过滤数次,消毒后即可饮用。雨水收集:下雨时,在大的树干上挖一孔,插入竹筒,雨水及沿此筒聚流,底部以容器盛接即可。如无利器挖孔,可用长布条沿树干缠绕,约留尺许於容器内,雨水及沿雨布条引入。露水收集:利用金属板,夜间露天放置,待水珠凝结成时收集之。或可用石头收集在地上挖一直径三尺左右的浅坑,其上铺一帆布(或纸张、衣料、山芋叶等品)代再用石头在棋上排成高约三尺的V字型,则露水沿石而下积聚於帆布内,代用次日除去石块,即可消毒饮用。

  如果逢地上、地下水源均枯干时,或水源不洁不得饮用时,可在植物上找到代用水。凡树体积粗大、叶阔大、多生果实,则树身藏水丰沛。只要用利器在树干上挖一洞,即有水流出。但须注意,挖洞时应在太阳西落之后,时已黄昏始能得水。  

 水藤是含水量很高的植物,主要分布於海拔八百米以下溪畔,潮湿地带。将其茎割切一段,即有水泊泊流出,待流尽后,在约其上约一尺年切割一段,水在源源流出。

  仙人类植物也是含水甚丰,切去顶部,汁液即自切口流出,然后捣碎果壳果果肉以吸管吸取汁浆。但如发现其汁液为乳白色时,则切勿饮用,因可能有毒性。野生蔗只要在树干上挖洞,水则流出。亦可砍去枝叶,以切口对嘴儿饮之,为其味生涩,但如无其它方法,则野生蕉亦为最佳植物代用水。  

 粗大的竹类、麻竹、桂竹、孟宗竹等,茎风均含少许水份,干裁之竹茎内含更多量水份,成其雨后采取方便,唯须注意筒内水否清洁。

  野丝瓜如果将茎与根部切断,以容器纳入收集,或用塑胶袋包扎切口,次日收回,得水也可饮用。

  另个亦可利用动物之指引而获水,因动物出没处,其附近必有水源。其次也要注意水源是否清洁,普遍监别法是吐口唾液水面,如迅速散开则可饮,若能聚不散,其水必不洁,必须消毒后方可饮用。  

 一般的露营地都可以找到水源,它是露营时不可或缺的东西。山地里到处可见清澈的水源,不但于净而且味道甜美。通常用来评鉴露营地的水源是否理想的条件有两个:

  一.清洁的程度。

  二.水源离露营地的远近。

  无论多么充沛的水源,其上游如果有小屋,或者水源附近曾经做为营地的话,那么水源一定被污染过,所以千万不要直接饮用。

  我们都知道湍急的流水有自净作用。可是由于露营季节时,人们都涌向山地,因而污染了水源,使得河流的自净作用消失殆尽。如果有人在其四周居住,水源就更不清洁了。

  登山时,应该充分地研究地图,以了解山中水源的状况。通常沼泽或山谷中,没有铺设道路或人工设施的地方,其附近的水源比较干净。假如发现河流中凸出水面的沙土上,附着锈状物或油污时,或者有异味发出的话,就不适合饮用了。

  在水源极少时,不妨考虑饮用池塘或回地积水处的水。如果水面没有水泡或呈现污浊状时,就不必担心清洁问题。如果还是不放心的话,可以先过滤、煮沸后再饮用。当然,上述的饮用水无法与一般的水源相比较,是否饮用,要看各人对清洁要求的程度而决定了。

  冬季下雪量多的地方,即使到了仲夏时分,棱线上仍然留有残雪。棱线下方滴下来的水是生津止渴的好东西。露营时,万一找不到可以补充水源的地方,这就是最佳的水源。到融雪的山上露营时,由于早晚温度比较低,因此要留意储存用水,以免水被冻结而缺水。又因夜间温度偏低,雪层有时候会冰化,所以要避免滑落的危险。

  登山时,如果能够充分的研究地图与勘察地形,不难在接近棱线的地方找到水源。尤其在长满植物的山峰上,沿着沼泽走,一定可以找到水源。有时候我们也能在沼泽中形成的小瀑布附近找到水源,此时只要挖掘瀑布下方的四周就可以。从地形上来看,水源多半由低地处涌出来,只要细心观察,一定可以找到水源;另外,靠着人体生理作用也能找到水源,这是因为人体需要水份供给时,自然就可以闻到水味。无论你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寻觅水源,应该要把握“在这个地方找不到水源时,不作过多停留,赶紧到他处寻找”的原则。
夏天露营时通常会碰到下雨。下雨时,应该利用已有的装备如帐篷,塑料垫或雨衣等接水备用。尤其在急需用水时,更应该迅速的接水备用。现在市面上出售一种为了储水用的折叠式水囊,这种水囊极其坚固,分为十与甘公升两种,是水源距离露营地远时的运水用具。

  记住在情况下都应留有至少一壶饮用水!这可是危险情况下的救命之源,对长途旅行出现断水的境况是危险的。在无法寻找到现成的饮用水或身处在绝境干旱之时,可以用溶化冰雪或接雨水获得饮用水。冰雪和雨水经过漂白、过滤和煮沸后可以直接饮用,可用可各种容器收集雨水,澄清后再消毒饮用。

  在潮湿的沙地上挖一个约二十厘米深的碗状坑,底部放进接水的容器,再在地面上覆盖上透明的塑料布,四周用沙土压上,中间轻压一块小石头。地下水经蒸发在塑料布上遇冷会凝成水滴滴人碗中,这种方法虽然慢但绝对卫生。

  植物取水法最适合在山林中取水,有些植物象竹子中间是空的,常存有水,收集起来可作饮用水。早晨起来收集植物叶上的露水或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将塑料袋套在植物的浓密嫩枝条上,扎好袋口收集,也是救急的好方法。

  外出旅行要喝适量的淡盐水人,在旅途中运动后,容易出汗,人体大量排汗时,汗液带走了不少无机盐,如钠、钾、镁等。因此,在旅途中喝一些淡盐水,十分有必要。1克盐加500毫升水,可补充肌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在旅途中喝水要次多量少旅途口渴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水,每小时喝水不能超过一升,每次以100至150毫升为宜,间隔1小时。

  目前已经入夏季,人体的体温通常较高,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因为此时肠胃由于血液循环加快,肠胃相对缺血。不要喝5℃以下的饮料,喝10℃左右的凉开水最好,可达到降温解渴的目的。适量补充糖水也很重要,由于在旅途中,跋山涉水等剧烈运动会消耗大量的热量,体内贮存的糖量无法满足运动的需要。因此,参加大运动量和过长时间的运动时,适当喝些糖水,以及时补充体内能量消耗。

  切记!切记!!旅途中不要喝生水,每天至少一头大蒜,以免感染疾病!一旦生病,所有的旅行计划都将化为泡影!
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戶外常识系列之10-------攀登的三拍法

攀越陡峭时如在较硬的支坡上攀登,一定要按三个步骤地行:

(1)双手和横握冰镐头的两边,将镐底钉插进斜坡雪内。

(2)随即以走尖用力蹬破雪的表层,构成一个支点。

(3)再将另一足提上前,蹬破另一部分雪的表层,再构成一个支点。因按三个步骤构成等高的台阶形脚迹逐步上攀,故名“三拍法”。



戶外常识系列之37-----攀岩的三点固定法

三点固定法是登山运动中攀登陡峭坡面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安全攀登方法。在攀登较陡峭的岩石峭壁时,双手和双足形成人体用力的四个支撑点,轮流使用其中三个点,使之保持于岩面上呈暂时固定状态,而移动一手或一足继续向上攀登。

三点固定法的身体姿势,攀登岩石峭壁时身体要自然放松,以三个支点稳定身体重心,而重心要随攀登动作的转换移动,这是攀岩能否稳定、平衡、省力的关键。要想身体放松就要根据岩壁陡缓程度,使身体和岩壁保持一定距离,靠得太近,会影响观察攀岩路线和选择支点。但在攀登人工岩壁时要贴得很近。在自然岩壁攀登时,上、下肢要协调舒展,盘眼要有节奏,上拉、下登要同时用力,身体重心一定要落在脚上,保持面向岩壁、三点固定支撑、直立于岩壁、三点固定支撑、直立于岩壁上的攀登姿势。

手臂的动作 手在攀登中是抓住支点、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手臂力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攀登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一个优秀的攀岩运动员必须有足够的指力、腕力和臂力。对初学者来说,在不善于充分利用下肢力量的情况下,手壁的动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发。手臂如何用力,在人工岩壁攀登和自然岩壁攀登时情况不同,前者要求第一指关节用力抠紧支点的同时,手腕要紧张,手掌要贴在岩壁上,小臂也要随手掌紧贴岩壁而下垂,在引体时,手指(握点)有下压抬臂动作,其动作规律是,重心活动轨迹变化不大,节奏更为明显。但攀登自然岩壁时其动作就变化很大,要根据支点不同采用各种用力方法,如抓、握、挂、抠、扒、捏、拉、推压、撑等。

脚的动作 一个优秀攀岩运动员的攀登技术发挥得好坏,关键是两腿的力量是否能充分利用。只靠手臂力量攀登不可能持久。脚的动作要领是,两腿外旋,大脚趾内侧贴近岩面,两腿微屈,以脚踩支点维持身体重心,在自然岩壁支点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运用。但要切记,膝部不要接触岩石面,否则会影响到脚的支撑和身体平衡,甚至会造成滑脱而使膝部受伤。另外,在用脚踩支点时,切忌用力过猛,并要掌握用力的方向。

手脚配合 凡优秀攀登运动员,上、下肢力量是协调运用的 。对初学者或技术还不熟练的运动员来说,上肢力量显得更为重要,攀登时往往是上肢引体,下肢蹬压抬腿而移动身体。如果上肢力量差,攀登时就容易疲劳,表现为手臂无力,酸疼麻木,逐渐失去抓握能力。失去抓握能力后,即使有好的下肢力量,也难以继续维持身体平衡。所以学习攀岩,首先要练好上肢力量,上肢又要以手指和手腕、手臂力量为主,再配合以脚腕、脚趾以及腿部的力量,使身体重心随着用力方向的不同而协调地移动,手脚动作的配合也就自如了。

資料來源:网易 ali8840的博客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