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解放初期的邓小平


邓小平任政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在颐和园散步


邓小平和陈云


邓小平出席体育大会


邓小平一家在云南


邓小平和彭真


邓小平在北京西郊机场


邓小平和周恩来


邓小平赴莫斯科谈判


邓小平观看部队表演


[ 本帖最后由 keith 于 2007-2-20 21:50 编辑 ]

TOP

图片集锦


 
 
 
解放前的邓小平
 
 


解放前的邓小平


百色起义时的邓小平


邓小平与战友在陕西


抗日战争初期邓小平


邓小平与129师领导人


抗战胜利时的邓小平


邓小平刘伯承两家


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


五人总前委合影


邓小平在前线部署渡江作战


[ 本帖最后由 keith 于 2007-2-20 21:43 编辑 ]

TOP

关于邓小平的书籍

《我的父亲邓小平》



  2004年8月22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谨以此书缅怀伟人!
  这套书对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和邓林所著《邓小平——女儿心中的父亲》适当压缩了文字,增加了图片。同时,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邓小平的主要经历,也适当地以重大事件为线索,简要地补充了部分文字,并配之以相应图片。
[quote]《我的父亲邓小平》
[/quote]

《邓小平最后一次南行》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992年,邓小平再次南行,这次事先没有张扬的南行,是邓小平的最后一次南行。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对这次南行做了详细的记录。作者田炳信以资深新闻记者的身份亲历了这段历史,为了追求历史真实,他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中对亲历这段历史的人作了大量深入的访谈,以此对这次影响深远的事件做全景式的展示和最权威的历史记录。
[quote]《邓小平最后一次南行》
[/quote]

《世纪小平》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十集电视文献片《世纪小平》即将在全国近百家电视台同期播放。该文献片的同名书《世纪小平》也同时出版。本书用十个篇章再现了邓小平深谋远虑、虚怀若谷的伟人风采,并着重揭示了邓小平的个性魅力和情感世界,一个又一个的侧面展示和细节描述,让人们了解,在毛泽东之后,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邓小平,他为什么能够在73岁的高龄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quote]《世纪小平》
[/quote]

《邓小平爷爷的童年》



  讲述了邓小平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从出生到进入私塾发蒙读书;从乡场上的北山初等小学堂、广安县高等小学堂再到广安县中学堂;直到15岁那年从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毕业后,沿着长江走出四川,走出国门,去往法兰西寻找救国救民的梦想……村庄、田野、山岗、河流、桑园,还有四季的风雨,风起云涌的年代,都见证了一代伟人早年在家乡所留下的那一串串艰辛和坚实的小脚印。
[quote]《邓小平爷爷的童年》
[/quote]

《小平您好》



  单纯的怀念会使人苍老,新的解读会让历史和伟人更加鲜活。以邓小平的经历和历史风云为背景,通过细节来叙述他的个性风采和情感世界——
  他怎样面对自己三落三起的坎坷人生;他为什么总有乐观通达的心境;毛泽东是怎样称赞他的才干和品格的;他的务实本色意味着什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他怎样敢冒风险、果断决策;他看大局、抓大事的战略胆识从何而来;为什么他晚年总有一颗面向未来的年轻胸怀……
[quote]《小平您好》
[/quote]

《七千人大会始末》



  1962年1月11日-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重要厂矿党委及军队的负责干部参加,共七千多人。这是中国共产 党成立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人们习惯地称其为“七千人大会”。
  召开一个七千多人的中央工作会议,规模之大,在党的历史上是空前的,至今也是没有过的。况且是在国家财政极端困难,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召开这样一个大会,决不是一件轻易决定的事情。一般说来,极其特殊的现象,其背后必定有极不普通的原因。那么,七千人大会的背后是些什么情况呢?
[quote]《七千人大会始末》
[/quote]

《走近中国高层政要》



  在老百姓的眼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位高权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神秘而极富传奇色彩,一直是平民百姓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作者以新闻记者的独特视角,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面对面地采访了十六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quote]《走近中国高层政要》
[/quote]

《1979-2000深圳观察》



  《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和事件民间观察》以年为经,逐年解读、分析、还原了深圳以与数千个臃肿老迈的内地城市决裂的方式,睥睨孤行,为我们国家、民族的改革浴血探路的那段“忽而风光绝顶,忽如覆巢危卵”的历史。
  陈宏自称是一位民间学者,先以写高层内参成名,近年来潜心于中国城市改革史研究。他用6年的时间叩访了154名深圳重大决策和事件的亲历者,立誓以个体的身份和民间的视角“解密深圳二十年命运的六大关键时刻、深圳‘十大风波’的真相与隐衷、深圳一千万人为改革生为改革死的苦痛尊严”。
[quote]《1979-2000深圳观察》
[/quote]

《工业学大庆始末》



  大庆是毛泽东亲手树起的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40年前,毛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随后,工业学大庆运动便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共和国历史上,工业学大庆运动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涉及人数众多,对于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至深、至广。
  本书首次系统梳理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来龙去脉,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国分忧的大庆精神,总结了依靠群众运动推动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弘扬大庆精神等问题。有大量一手资料,有独立核心研究成果,有个性鲜明的表述结构。
[quote]《工业学大庆始末》
[/quote]

[ 本帖最后由 keith 于 2007-2-20 20:19 编辑 ]

TOP

关于邓小平的歌曲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quote]点击收听《春天的故事》
[/quote]

TOP

关于邓小平的电视片

视频:DVD十集大型文献艺术片《世纪小平》



  邓小平--这个让中国人心灵燃烧的名字

  是他以非凡的睿智、一腔的热忱和坚毅的品格,带着我们走出浩劫,摆脱束缚,“摸着石头过河”,踏出一条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富民强国之路。又在人生的最后历程中,不遗余力扶持他的继承者,从而使中国走入了一个辉煌的新时代。

  2004年--我们将迎来他的百年诞辰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应当怎样纪念这位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一代伟人?应当为这位仍然活在我们心中的“人民之子”过一个怎样的百岁生日?

[quote]点击收看大型文献艺术片《世纪小平》宽带视频
[/quote]

电视剧《邓小平在1950》



  剧情简介:

  1949年底,大西南全境解放,起义投诚的国民党残兵败将多达90万待整编。时任***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领导人,审时度势,决定争取沈辉等高级将领,派分区司令员丁先开做沈辉的工作。在邓小平与彭德怀的不懈努力下,感动了沈辉,弃暗投明,共歼顽敌,稳定了大西南的政治局面。

  本片成功塑造了邓小平、刘伯承同志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他们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的魅力风采。

电视专题片《小平十章》



[quote]组图:10集电视专题片《小平十章》精彩图片
[/quote]

[ 本帖最后由 keith 于 2007-2-20 19:59 编辑 ]

TOP

关于邓小平的电影

《邓小平·1928》



  《邓小平在1928》是为纪念伟人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由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组织精兵强将、投入巨资联合发行的一部影片。该片改编自著名作家谷白的同名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不仅成功地运用惊险片的拍摄手法再现了小平当年革命风采,还动人地描绘了他与第一任妻子张锡媛之间的浪漫爱情。

  其中,饰演邓小平的是青年特型演员安荣生,这位让人略感陌生的青年演员,其实已经在《相伴永远》《日出东方》《长征》《红岸──邓小平在1929》等影视剧中出演过青年时期的邓小平,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百色起义》



  在影片《百色起义》中,八一电影制片厂特型演员卢奇第一次出演了“青年邓小平”的形象 ,提到“第一次”的感觉,卢奇还记忆犹新:“当时陈家林导演兵分几路在全国选演员。他说重点在四川,因为小平是四川人。我当时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工作,老家又在重庆,就有了这么一个机会作候选人……《百色起义》主要写青年时期的邓小平,给他的机会多、展示的空间大。我演起来就很过瘾。”本片不仅让卢奇荣获了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而且他从此与“小平结缘”一发而不可收,在银幕上先后塑造了30余个不同时期的“邓小平”。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影片《大进军--席卷大西南》“第四代导演”杨光远的代表作,拍摄这部影片时,杨导已经是一位67岁的老人,谈到创作感受,他说:“解放战争的影片已拍摄过多部,要出新、创新,必须另辟蹊径。这部影片就是采取‘人’与‘史’并重的创作路子,把战役进程的叙事推向后景,将镜头的焦点对准‘人’。影片以生动的细节、逼真的历史氛围刻画了邓小平等在大进军中人物形象。”该片以借战争思考历史、借战争思考人性为主要特点,并未展示太多的战争场面,而是在沉重、深刻的氛围里,充分展现了邓小平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雄才大略和崇高品格。影片由此获得了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评委会特别奖;1997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优秀导演奖和优秀电影技术奖。

《邓小平》



  影片《邓小平》,2003年2月筹备、制作长达十年之久的史诗巨片《邓小平》终于与观众见面了,导演丁荫楠谈到影片的创作感触良多:“想在一部短短两小时的影片里概括邓小平光辉伟大的一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电影要让观众得到的是感性的、活灵活现的、鲜明而能触摸得到的、富有性格魅力的邓小平!《邓小平》吸引观众不是靠悬念,而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在风浪中搏击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主演卢奇:“每演一部片子都有一次新的感受和体会,尤其是这次体会更深刻,饰演邓小平同志已经不再是一个演员在塑造角色。在拍摄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从而带给自己强烈的心灵震撼。”

《挺进中原》



  影片《挺进中原》 ,摄制于1979年、展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区、揭开战略大反攻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在鲁西南歼敌九个半旅,继续向大别山挺进。敌军长白建业三次电呈蒋介石欲与我军决战,他分兵两路在汝河两岸北追南截。为了争取时间,我军决定炸掉过河时极为累赘的大炮。太行旅炮团团长周大明不明战略意图拒绝炸炮,被旅长方军撤职。一夜血战,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与当地游击队会师,建立了人民政权,军中一个叫来弟的姑娘当上了方家坪的区长。方军找到了分别15年的母亲,得知妻子已死于白匪手中,女儿红伢也被反动派抓去卖了。白建业下令封山。企图在冬季把我军困死在大别山上。在刘邓首长的带动下,我军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在大别山扎下根来,周大明在方军的批评指导下,逐步理解了毛主席的战略思想。

[ 本帖最后由 keith 于 2007-2-20 19:52 编辑 ]

TOP

影音再现邓小平

  邓小平酷爱游泳,特别喜欢在大海中游泳。1989年9月16日,他对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说:“我的身体还好,头脑还清楚,记忆力还不错。在北戴河每天游泳一个小时,我不喜欢室内游泳池,喜欢在大自然里游泳,自由度大一些,有股气势。”

  1983年夏天,邓小平已近八十高龄。他在东北和华北一些地区视察工作之后,来到了大连棒槌岛。在岛上的七天时间里,除了一天因海上漂浮油污没有下海外,每天上午他都投身大海,与风浪为伍。

  1992年的夏天,88岁高龄的邓小平,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北戴河。但是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医疗小组决定不让他下海了。邓小平坐在海边深情地看着大海。每天早晨起来,他最关心的是,天气怎么样,风力多大,水温多高,海浪大不大。他太向往大海了。后来,经过医疗小组研究批准,邓小平终于可以下海游泳了。这一年夏天在北戴河,他一共下海游了八次,每次大约45分钟。这是他一生中最后在大海中游泳。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他的骨灰被撒向大海,他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

TOP

邓小平手迹篇


为“希望工程”题词 1990年9月5日


邓小平题词


为《光明日报》编辑部出版的一本真理标准讨论纪念文集题词 1988年5月11日


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发行题词 1985年3月


为《经济参考》题词 1984年9月19日


为学习雷锋题词 1963年


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1984年1月26日


为南京路上好八连题词 1963年6月


[ 本帖最后由 keith 于 2007-2-20 19:42 编辑 ]

TOP

语录篇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也动摇不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思想更解放些 改革步子更快些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TOP

语录手记篇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最感动我们并对我们启示最深的一句话。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回眸小平的一生,可以用“波澜壮阔”、“矢志不移”这8个字来形容。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和中国人民。他的言行充分证明了他的确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TOP

邓小平经典话语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们。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纠正极左就会变成纠正马列主义,纠正社会主义。
·发展就是硬道理。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 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
·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

TOP

理论太枯燥,不适合在浆糊发表。

以下简单列出几大主要理论,有兴趣者看政治书吧。

邓小平的政治理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国两制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的经济理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的外交理论

·中国的对外政策

·邓小平的独立自主思想

·中国永远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

·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

·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

·增进中印友谊,加强南南合作

邓小平的军事理论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革命军队

·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

·军队整顿的任务

邓小平人权思想

·人民:邓小平人权思想的立足点

·共同富裕:邓小平人权思想的基石

·独立与民主:邓小平人权思想的主题

[ 本帖最后由 keith 于 2007-2-20 19:34 编辑 ]

TOP

邓小平理论研究

  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时说: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科学世界观最鲜明的特征。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 本帖最后由 keith 于 2007-2-20 19:20 编辑 ]

TOP

晚年邓小平

1992:小平南巡讲话






  1992年12月,邓小平被英国《金融时报》推选为“1992年风云人物”。这份殊荣之所以授予邓小平,是因为他已88岁高龄,而且没担任任何正式职务,但却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金融时报》说,今年1月,邓小平亲自到华南创建的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它还说:“邓小平赞扬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主张加快发展速度,结果使全国出现经济繁荣局面,几乎可以肯定,中国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是历年来最快的。”

  “南巡讲话”是《邓小平文选》的最后一篇,也被党史专家评价为邓小平理论的最高概括和总结。


邓小平故乡广安,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激励国人



  南巡一路讲话不停

  1992年,邓小平已经宣布退休两年了。但就在这时,人们的思想再一次出现困惑,国家前进的步伐有可能慢下来。

  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对有关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理论做了系统阐述。

  一向寡言的邓小平,到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几乎没有停止过讲话。最激动的一次,从深圳坐船到珠海一个小时,他整整讲了一个钟头。

  官方文献记载: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登上深圳国贸大厦五十三层俯瞰深圳市容。指出:我们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有了这一步,再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才有希望,我们时间不多呀!

  1月23日从蛇口港乘快艇抵达珠海。离开深圳前再次叮嘱市委负责人:你们要搞得快一点。

  1月25日,视察珠海亚洲仿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在听取情况介绍时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你认为站得住脚吗?我相信这是正确的。

  1月29日,邓小平来到珠江冰箱厂,当听说这个乡镇企业小厂在7年间,产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国第一,并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时,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

  1992年2月28日,中 共中央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期间的谈话要点作为中央1992年第二号文件下发,要求尽快逐级传达到全体党员干部。

  南巡讲话全面解决了困扰国人的姓“社”姓“资”问题,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根据这一标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本质问题解决后,计划和市场的优劣问题也有了明确答案:“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解开姓“社”姓“资”的死扣。

  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在政治报告中主要依据南巡讲话,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5年后的十五大,将这一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写进中 共党章,成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的党的指导思想,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此不可逆转。1999年,邓小平理论被写进宪法。

  1992后的中国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介绍,十四大以前,我国商品的市场度,以价格放开不放开为标志,以商品的价值量计算,大概只到一半左右;十四大以后不长的时间里,消费品95%进了市场,生产资料85%左右进了市场,基本解决了商品市场的问题。

  南巡讲话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接催生了中国的知识经济,使学者、专家成为高收入者,彻底扭转了延安整风以来知识分子被打压的局面。

  关于留学生“都可以回来”的表态,促使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诞生一个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知识精英阶层——“海归派”。

  门户网站网易的创始人,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丁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考上研究生后,最后还是放弃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处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下,我觉得机会很多,不如到社会上闯一闯。

  南巡过后,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高潮,下海经商也随之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

  邓小平南巡讲话时说:“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数字显示,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当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保持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一称号,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4万亿人民币,约合1.08万亿美元,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信报记者刘易/整理

  Photocome/供图

晚年邓小平的天伦之乐






  自从1994年春节以后,邓小平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了。境外的媒体至少一百次说他“病危”,他却在京城里自己那个四方形的院落中,过得既舒适又洒脱。1997年2月,邓小平病危。这一次,境外的媒体没有谁说什么。



1984年8月邓小平80寿辰




  1984年8月,邓小平80寿辰,亲友们特意为他定制了一个精美的大蛋糕,祝愿他健康长寿。为感谢大家的盛情,邓小平连饮数杯茅台酒,举座动容

TOP

开拓新时期

任总书记




  一九五二年七月, 中 共中央调邓小平到中央工作, 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中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他先任政务院常务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放任过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长。一九五四年,出任中 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长,还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五五年,在中 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五六年九月召开党的八大,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随即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这时他刚满五十二岁,同毛泽东、刘少奇、 周恩来、朱德、陈云成为中国共产 党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整整当了十年总书记,主持书记处的工作。邓小平后来说:“在我的一生中最忙的就是那个时候。”

  从一九五六年九月到一九六六年五月的近十年, 中国共产 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取得很大的成就,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同时也有过严重失误。邓小平一直处在第一线协助党的主席、副主席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参与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他在许多方面授出过重要的正确主张,如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

  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报告中,深刻地论述了执政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指出党面临新的考验,必须经常警惕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要求全党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要健全各级党组织的集体领导,避免个人专断和个人决定重大问题。 根据八大提出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一九五七年是建国以来在经济工作方面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但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左”的错误发展起来。接着出现三年困难时期。为了总结经验,纠正错误,邓小平和中 共中央许多领导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纠正的措施,制定了应遵循的工作条例。邓小平亲自领导作农村调查,在食堂、供给制等问题上提出了纠正错误的意见。邓小平在纠正过去的错误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他在一九六二年指出,生产关系采取什么形式,要看什么形式是群众愿意接受的,是能较快地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在邓小平主持下,还制定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 (草案)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草案)。

  一九六二年中 共中央召开有七千人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了讲话。他针对前几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他提出对过去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的干部要甄别平反,部分错的部分平反,完全错的完全平反。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代表中央书记处作了严肃认真的自我批评。 邓小平担任总书记期间,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各国党的领导人广泛接触。他曾多次率代表团去莫斯科同赫鲁晓夫等进行谈判,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

十年危艰




  毛泽东领导和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把中国引入歧途。以林彪、江青为首的一帮野心家阴谋家利用它进行篡党夺权,使中国共产 党和中国人民遭受空前沿劫。邓小平在十年动乱中两次被打倒,经历了他革命生涯中最艰难、最曲折的时期。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斗争的矛头很快就集中到刘少奇、邓小平身上。一九六六年八月中 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豁——我的一张大字报》,随后刘少奇和邓小平就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邓小平被扣上“中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的帽子,亲属也受到株连,正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读书的大儿子邓朴方被迫害致残。 一九六九年十月,林彪为篡党夺权而发布“第一个号令”后,邓小平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县。这时,他已经被撤销一切职务,每天上午被押送到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半天。邓小平干的是钳工活,这是他年轻时在法国就学过的,虽时隔多年,但干起来还是那样熟练。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只有他和妻子卓琳、继母夏伯根三人相依为命,年龄加起来有二百多岁。那时革职又常患病。于是,清扫拖地、劈柴砸煤之类的事都由邓小平来做。邓朴方致残后无人照料,经三位老人一再要求,把他接到了身边, 邓小平每天为他擦澡翻身。 邓小平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古今中外的书籍。他在深深地思考着,度过了三个艰难的春秋。

  林彪的反革命政变阴谋失败和自我爆炸导致了邓小平的复出。毛泽东一、九七二年开始有意让邓小平出来工作。在周恩来支持下,邓小平于一九七三年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一九七四年他代表中国政 府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 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论断。周思来因病住院后,他在一九七五年一月担任中 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 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

  江青对邓小平重新工作,一开始就进行阻挠。到了—九七五年,“四人帮”同邓小平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邓小平力挽狂澜,对“文化大革命”以来所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他斩钉磁铁地说:“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他根据当时形势,要求做到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他的这种坚强的决心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组。全面整顿在短时间内就收到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当邓小平开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毛泽东对他的工作是支持的:但是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文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因而再度陷入混乱。 “四人帮”又乘机诬陷,以“天安门事件总后台”的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邓小平。邓小平再一次被错误地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全国继续笼罩在—片阴云之中。

开拓新时期




  一九七六年。是中国人民永远无法忘却的一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十月,在中 共中央的领导下,”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长达十年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

  当时中国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要从长期以来的“左”的错误中摆脱出来,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整个国家百废待兴,问题堆积如山;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需要重新恢复和发展。在未来的岁月中,中国应该走怎样的一条路这是亿万人民十分关切的大问题。

  新的时期。新的任务,需要有新的领导人物。邓小平由于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历史功勋,由于他对“四人帮”的坚决斗争和在动乱中主持全面整顿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党和人民中享有巨大的威望。在全国人民的殷切期待中,在叶剑英等的积极推动下,一九七七年七月,中 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原来担任的中 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 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一九七八年三月,平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

  十年动乱带来的深重灾难,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左”的错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必须拨乱反正。·邓小平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他一出来工作,立刻表现出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他在千头万绪中首先抓住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下手。他明确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反对“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错误观点,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俩化的局面被冲破。党内外思想活跃,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景象。这是一次伴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种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先导。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的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 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在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邓小平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意义,指出我们过去搞革命靠的是实事求是,现在搞建设也要靠实事求是。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他——再强调:一定要一心一意、不受任何干扰、坚定不移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从而开辟了走向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为了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持正确的方向,邓小平在一九七九年三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他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 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接着,邓小平又提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现在解决组织路线问题已经提到我们议事日程上来了。他特别抓紧由什么人来接班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着手解决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问题,实行新老合作和交替,改变领导职务终身制,逐步实现干部队伍的梯级结构。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一系列的拨乱反正,使中国从“文化大革命”后的一片混乱中,重新理出头绪,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这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改革开放必需的前提。

  在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的过程中.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在一部分人中间曾产生过思想混乱。邓小平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火问题的决议》,在一九八一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这个决议在坚决否定“文化大革命”及其指导思想的错误的同.时,全面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他的功绩是第一位、过失足第二位的,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作为集体智慧结晶、被实践证明为科学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提出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这对于统一全党思想,维护团结,稳定政治局势,是至关重要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初步进展的基础上,一九八二年九月举行了中国共产 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总结中国长期的历史经验,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对这个问题,中国共产 党已经从理论上作了系统的说明: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 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后来邓小平说:“最近总理概括了我们的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概括得很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

  在中国,正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得最早最多最深刻的是邓小平一样,对改革开放搞活讲得最早最多最深刻的也是邓小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一直倡导改革。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国家,因此,三中全会后首先抓住农村改革,从四川、安徽两省试验成功后再推广到全国,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积极性,大大发展了生产力,三年之内迅速见效,初步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并且使星罗棋布的乡镇企业奇迹般地迅速发展起来。接着,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达比农村要复杂得多,所以邓小平主张既勇于探索又要细心谨慎。他提出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亲自到深圳等经济特区去视察,肯定理立经济特区的政策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他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吸收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帮助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主张适当发展个体经济,作为占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他主张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因为辛勤努力而生活先好起来, 以带动其他人,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广大群众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最近,邓小平又一再强调:要大胆搞改革、开放,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邓小平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零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至五十年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实现了这个宏伟目标。不但可以给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一条路子,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邓小平又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早在一九八零年八月,他在中 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他一再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一九八六年以来,他又着重强调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他为政治体制改革规定的目的是:增强整个国家体制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基层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一九八七年十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全党日程的时机已经成熟。要实行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 府工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采取坚决、审慎的方针,有领导有秩序地逐步展开,尽可能平稳地推进。

  邓小平很早提出: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广大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他说: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邓小平十分重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 党自身的建设,认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要求搞好整党,做到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

  邓小平是站在时代前列指导中国改革的人物。 十—‘届三中全会后,他先后担任中 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上任等职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邓小平对许多关键问题的决策指出了方向,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人们称他为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为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加快改革,深化改革,是当今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题。

  搞改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一九八六年底,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曾一度泛滥起来,少数人煽动闹事,主张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邓小平迅速果断地处理了这件事。他指出,一旦中国稿资本主义,中国就成为一个乱的社会,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搞建设,更不可能实行改革开放。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局势迅速稳定了下来,问题顺利地得到解决。邓小平从总结历史经验出发,认为应该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但过去主要的错误是“左”,现在最大的危险还是“左”。“左”的、僵化的东西根子很深,在社会上已形成一个习惯势力,在制定和实行具体政策的时候习惯的东西就起作用。他认为,为了深化改革,要继续克服僵化思想的影响,反对僵化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都是长期的,要贯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

  为着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的问题,以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一国两制”,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一九八四年开始,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先后得到解决。台湾问题也可以用这个办法解决。对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这也是一个出路。“一国两制”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邓小平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成功范例。 邓小平是一位有世界限光的国际活动家。多年来,他以充洒的精力进行外事活动,繁忙地接见外国来宾,也出访过不少国家,努力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他主持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决站在第三世界人民一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邓小平认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中国能够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邓小平有许多重要的著作,已经出版的有《邓小平文选》 (一九七五一一九八二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其外文版书名为《论当代中国基本问题》)、《邓小同志重要谈话》 (一九八七年二月一七月),在国内外广泛传播。作为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他继续在为党和国家的大事操劳、掌舵;同时尽量让年轻一些的同志多挑担子, 自己只做他认为最必要的事情。同他会见过的国内外人士,无不称赞他虽届八十多岁高龄,却仍然身体强健、思路敏捷。他说:“我能游泳,证明我身体还行。我打桥牌,证明我脑筋还清楚。”的确,每当暑天他都要到渤海或黄海之滨去劈波斩浪,畅游大海。他在工余之暇喜欢打桥牌,在娱乐中得到休息。他说他的出国访问任务已经完成了。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一九九七年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时能到香港去看看。 邓小平历来强调:逐步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战略问题。他坚决主张废除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并在这方面起了表率作用。在党的十三大和一中全会上,他从党的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退了出来,只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但是, 由于他的威望和智慧,他必将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