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41 迷糊的安安 的帖子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其中道理就不会回这帖了

TOP

原帖由 蘫児厷主 于 2011-1-11 11:53 发表



因为更多的莫不出声、冷眼旁观,让原本可以获救的人死去。我认为,国人应该团结,不以自己为中心,不排外

好假

TOP

原帖由 蘫児厷主 于 2011-1-11 13:04 发表



你真可悲

少看动画片,不要太多次数幻想自己是公主,减少自己的角色设定
多和各种人打交道,多出去走走

TOP

原帖由 mykemi 于 2011-1-11 14:18 发表



名字起了十年了  难道我改名女王- -?
不看动漫好久 针对名字,不针对文字,幼稚

模仿是种游戏,游戏本无可厚非,模仿戏剧性的发言看上去也不错
但那种不可能,不现实,不会改变,不可能造成改变的,只为维持微妙的角色形象设定的发言
再次回看、分析、回想也只觉得做作,不带杂质的再次评价也是“好假”
其实并非之前56楼认为的是以名字做的浅薄冷笑话,而是这种模式---角色扮演模式

TOP

原帖由 蘫児厷主 于 2011-1-11 14:46 发表





“因为更多的莫不出声、冷眼旁观,让原本可以获救的人死去。我认为,国人应该团结,不以自己为中心,不排外”


这句话,是从我自己做起的,惹得你只觉得好假,我也无话可说

如何实践?你如何做的,这种事情务必告知天下

TOP

回复 #70 123098 的帖子

真诚的想知道如何实现那句话,并非戏虐

[ 本帖最后由 甚内!! 于 2011-1-11 15:08 编辑 ]

TOP

原帖由 蘫児厷主 于 2011-1-11 15:10 发表




不扫门前雪 何以扫天下
从小事做起,需要问嘛,何为好事何为坏事,我觉得就不用详细举例了。

ps 跑题了,不再回复了。

是吧?

TOP

回复 #85 迷糊的安安 的帖子

原帖由 蘫児厷主 于 2011-1-11 14:46 发表





“因为更多的莫不出声、冷眼旁观,让原本可以获救的人死去。我认为,国人应该团结,不以自己为中心,不排外”


这句话,是从我自己做起的,惹得你只觉得好假,我也无话可说

真诚的想知道如何实现那句话,并非戏虐
原帖由 蘫児厷主 于 2011-1-11 15:10 发表




不扫门前雪 何以扫天下
从小事做起,需要问嘛,何为好事何为坏事,我觉得就不用详细举例了。

ps 跑题了,不再回复了。


得到这样的答复,你如何看待?能看一遍发自内心不带杂质的评价为“真”吗?
你转述的故事若有体悟虽然不至于“不可说,不可说”但也是“不必说,不必说”
没有感悟也有实际用处,在需要时拌出欺骗、安慰自己,以使处事圆滑罢了
名字符号什么的早就说没有在意了,只是察觉到并非观点而是想表现出的某些东西而已
那么你的回帖内容又想表现什么呢?

TOP

原帖由 迷糊的安安 于 2011-1-12 03:17 发表

认真你就输了。

结果都是不经深究的论调
输了未必有所失,赢也未必有所得呗
用输赢来计算得失本来就输了

TOP

回复 #102 迷糊的安安 的帖子

也许大贤者只是狂信徒呢?
一开始只因为被那个故事吸引,输赢自然不在意得失却看重,因为乐趣啊
原帖由 迷糊的安安 于 2011-1-11 10:52 发表
台湾师范大学的曾仕强教授在讲《易经》时,提到这样一个民间传说:

一天一个人来孔子的门生拦住了他,问他有何事。那个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门生回答说,当然是四季啦。那具人反驳说,不对,是三季。两个就争论起来,最后打赌,当面向孔子请教,如果谁输了,就赔礼道歉。这时候正好孔子出来,在听了两人的争论之后说,一年三季。最后门生非常不解。孔子淡然地说,你没看那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有何意义呢?他就是个“三季人”,你吃点小亏,无碍。

        曾仕张幽默地说,听过这个故事的人,至少能多活10年。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三季人”:因为种种局限,经常自认为是标准的制定者,进而己度人,很不客观;明明是自己错了,且对方已有所提示,可还感觉不出来,继续不讲道理。遇到这各视野狭隘又不可理喻的人,摆事实讲道理根本不会奏效。我们不妨退让一步,先承认他们的观点,然后尽快结束无谓的争论,从而将精力放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其实,“三季人”对他人并没有太多恶意,只是囿于认识能力、眼界等原因,决定了他不可能和别人达到同样的认识高度。这样一直争执下去,对谁也没有好处,夏虫不足语于冰。跟夏天的虫子讨论什么冰呢?你越讲,它越不懂,就越跟你吵,这不是自找气生吗?

故事这种东西可以可以看重整体追求某种体悟或者实际用途,不过这样自然太过无趣了。不妨让我们拆开把玩只为找寻其中的趣味。
孔子---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五十个孔子,绝无定论
门生---故事中看去应该是个有学问而且固执的人
绿男---读者心中最没底的人物,太多未知数让我们加入某种设定来以他为中心拆玩这个故事
1 绿男家确实在只有3季的地区(地球上本来就有2季3季与常见的4季)
2 绿男是个粗线条难以感知差异小的季节更替
3 绿男仰慕孔子只是以某个话题为契机建立交谈
4 绿男很有强迫症只承认有3季希望有学问的夫子能说服自己,从而解脱精神枷锁
5 绿男是个旅人总是在向温暖的地方移动,时机问题没见过某一季节
………………可以根据想像力无限延伸
在来看门生他是个有学问、固执的人又或者其实他只是与绿男串通想试探老师这个时候如何讲授但总体上有没有他不影响故事的发展
孔子对于季节问题实际上只做了搪塞~但是!为什么?
1 孔子确实只以为世界上全部地方都受四季的律动(凭什么以自己的知识为基准都不先询问绿男的情况就随便搪塞)
可见孔子不谦虚,而且处事圆滑、事故。
2 孔子很懒惰:你觉得有几季就几季吧,随便咯我懒的了解也懒得说
3 孔子是财迷:没有咨询费,我什么都不说。并且因为因为觉得绿男寒酸嘲讽他为蚂蚱(喂!你可是教师的始祖啊)
4 孔子注意到了绿男的精神状况,认为说什么都没用不如让他自在点
5 孔子以绿男为中心思考季节问题:对他而言确实只有3季,对于他而言那就是真实的答案
6 孔子为了向弟子表现糊弄人的技巧
………………依然可以根据想像力无限延伸
讲述这个故事的曾仕强教授本来应该在故事外,不过从我们的视角中他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曾仕张幽默地说,听过这个故事的人,至少能多活10年。     为什么?
1 孔子都那么懒散,让我也轻松的活着吧
2 从故事整体中感悟出"不必说,不必说"从而活的更加洒脱
3 学会了故事的实际用途,在必要时就对自己说:哪个是3季人。从而在过不去的时候安慰自己(升级版的啊皮蛋精神?)
小爱转载了这个故事,以至于在故事之外的人也被故事吞噬了
1 小爱觉得这个故事能帮助执著争论的人看开(至少可以学会在心里说“那个好是3G的”)
2 对于lz的困扰我没有什么看法,但是什么都不说未必太寂寞
3 经常发点这样的东西能维持角色设定
4 就像用棍子戳不动的狗,想看看他还能不能在动几下?(本来早该沉到的帖子)
5 忍不住想拨弄这帖子,看看有什么反映
6 小爱是某些地下组织成员,他们通过帖子中隐藏的暗号联系(明天要杀的人是“……”住“……”武装情况“……”“……”“……”)
帖内其他朋友也在不知觉间被吞噬了(好可怕的故事)
在其他人看去想来我也成为了故事中的一部分
我为了浅薄的输赢观念还是纯粹卖弄又或者制造角色形象?
这帖谁是主角?讨论什么?谁是3G的?
重要与否未可知,不过其乐无穷啊
只期许这份愉悦与诸君分享罢了

TOP

原帖由 迷糊的安安 于 2011-1-12 18:03 发表
什么绿男 明明是绿坝娘

你开始变的有趣了,之前明明发言都像老头子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