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493121
- 帖子
- 2
- 精华
- 0
- 威望
- 0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8-9-5
|
不可能
事实胜于诡辩——揭穿张宏良“空前绝后的经济宰杀开始了”中真实的谎言
在该文中,张宏良“教授”似乎给我们描述了一条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惊心动魄的路线图,“外资控制银行——银行抽资迫使企业进入票据市场——将贷款变成有价证券——操纵企业资产价格的变化——最终把中国彻底榨干掏空”。稍有一点经济或金融常识的人都会对这个超级笑话笑上三天。当然,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我们也很容易戳穿这个打着“教授”幌子的家伙真实的谎言。谈到某银行是否被外资控制,张“教授”涎着脸说:“为了避免引起中国人的注意和反对,外国人采取了分散控股的方法,表面看上去银行大股东仍然是中国人”。但究竟是通过什么方法分散控股,控股多少,我们是不能乞求张“教授”给我们任何答案的,如果有答案,如此关心国事和民生的张“教授”早就会长篇累牍大说特说了。不管事实如何,张教授铁定外资“反正就是控股了!”。这与狼和小羊的故事中狼先生说的“反正就是说坏话了,不是你就是你的父母!”有什么区别呢?!
接下来我们看张教授的观点,就更为怪诞了。“将贷款变成有价证券”,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依照张“教授”的观点,西方金融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应该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早就控制实体经济,一统天下了!但事实恰恰相反,在这次全球次债危机中,正是因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放大了风险,使金融机构损失惨重,部分金融机构甚至已倒闭破产。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控制实体经济,只是张“教授”的一厢情愿而已,老外怎么会象张“教授”那么傻呢!
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复杂多变,可以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同样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也不容乐观,连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其英财政大臣称“英经济面临60年来最糟状况”。包括民营企业在类的各类企业出现的困难局面,我想绝对不是任何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尽管张宏良之徒这次披着同情民营企业的悲情外衣,高喊着捍卫民族经济的伟大口号,但我们通过事实仍能揭穿这名打着“教授”旗号骗子的丑陋嘴脸,大家千万不要被他所蒙蔽。
一新公司前身为兰溪市纸箱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1989年改建为制药厂,更名为兰溪市一新制药厂;1992年经浙江省人民***批准组建为股份制公司。公司系以生产中成药为主西药为辅的综合性制药企业,其中,法定代表人郑亚津持有1273万股,占31.7%。董事长郑亚津于2008年7月18日向兰溪市***汇报了经营困境,随即公司部分停厂检修。
公司董事长郑亚津8月13日自杀身亡前10日,但据当地***和有关债权人分析,公司经营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银行收回到期贷款并无任何直接关系。张宏良之徒不顾事实本身,使出反对和攻击改革开放的一贯伎俩,充分发挥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硬是将这起事件往银行身上拉,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事实真相吧。
企业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经营不善。
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几年来一新制药厂未能适应医药招投标体制改革,药品经销模式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缺乏终端定价优势,另一方面市场被经销人员掌控,经销人员的绩效收入又与业务完全挂钩,公司产品的提价直接压缩的是经销人员的收入,影响了经销人员的积极性。公司产品以中成药为主,主要产品包括口服液、片剂、胶囊剂、大输液、乳胶剂等五大类数十个品种,但大多缺乏规模效应,如,主打产品“大输液”仅约10万瓶,缺乏稳定的大客户及较大的外贸定单。近几年来企业投资规模逐年扩大,盈利能力却没有提高,短贷长用以至于财务成本压力大。其实,公司2007年年中就已出现比较严重的经营困难,当地***收回公司100多亩工业用地,并给公司补充了1000多万元的周转资金。另一个明显的表现是,一新公司在该市的纳税排位2005年为第7位,2006年为第11位,2007年为第15位,2008上半年纳税仅450万元左右。公司纳税额近几年从约1200万元左右的高峰呈递减态势,也充分反映出经营状况持续困难。
除了企业整体经营面不容乐观外,近年来由于投资决策的失误,更使企业雪上加霜,最终陷入困境。近几年来一新公司对市场调研不够深入,从2000年起先后投入GMP认证设备改造2000多万元,以及投资的多个植物提取项目,如,茄尼醇提取、茶叶提取、万寿菊提取等,不但未能取得实际产出,反而加重了公司负担。特别是投资2986万元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加兰他敏生产线,由于美国FDA保护期从2006年1月15日延期到2008年12月14日,在之前产品无法进入境外市场。仅以上两项投资失误涉及的资金就近5000万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60%以上。
企业归还银行贷款属于企业和银行正常合同关系的履行。
某银行杭州分行贷款500万元今年7月6日到期,一新公司今年7月1日归还了该笔贷款,属于企业和银行合同关系的正常履行。虽然公司财务人员也银行商议续贷事宜,但银行要求公司解释财务方面的有关疑问,提出在有关项目正常运作后再继续合作,也具有合理性。因据调查发现,该公司资产不实。即使不考虑制药设备处理价值理应大大低于账面净值的因素,该公司净资产实际不足2000万元,仅为账面净资产值的五分之一多一点。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董事长郑亚津身患糖尿病,性格内向,很少与朋友交往。郑亚津自杀后遗嘱已经写好,并储存在手机短信中,一共4条,但可能要让张宏良之流失望的是,无一涉及银行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