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这块石头值多少钱?

有一天,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他的土地一块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并且试着卖掉它,这块石头很大,很美丽。但是师父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只要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
这个人去了。在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可作很好的小摆件,我们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于是他们出了价,但只不过几个小硬币。那个人回来。他说:“它最多只能卖几个硬币。”
师父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光问问价。”从黄金市场回来,这个门徒很高兴,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乐意出到1000块钱。”
师父说:“现在你去珠宝市场那儿,低于50万不要卖掉。”
他去了珠宝商那儿。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然乐意出5万块钱,他不愿意卖,他们继续抬高价格——他们出到10万。但是这个门徒说:“这个价钱我不打算卖掉它。”
他们说:“我们出20万、30万!”
这个门徒说:“这样的价钱我还是不能卖,我只是问问价。”
虽然他觉得不可思议:“这些人疯了!”他自己觉得蔬菜市场的价已经足够了,但是没有表现出来。最后,他以50万的价格把这块石头卖掉了。
他回来,师父说:“不过现在你明白了,这个要看你,看你是不是有试金石、理解力。如果你不也要更高的价钱,你就永远不会得到更高的价钱。”

TOP

北风与南风

  北风和南风都是风中元老,都想独占风中老大,谁都不服谁,于是它们就来个比武大赛,公平竟争。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其风力极大无比,试图把行人的衣服吹掉,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TOP

原帖由 莎拉公主 于 2009-8-14 09:41 发表


这难道不是自欺欺人吗

假如别人抽了你一个耳光,你还要骗自己说,我不痛,我不生气

可事实呢?

以这个角度去看这问题.当然是自欺欺人.更是懦弱无能.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去想,如果你也去打回那人一个耳光.
那值得么?首先不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在你回敬以后的结果.
很可能就是对方的更加大的报复.
矛盾在很小的时候是可以息事宁人的.
但当他扩大到一个程度后.
就是不可控制的了.

就像<扁鹊见蔡桓公>中所说的.
病应向浅中医,只以报复来泄愤,只能使病入膏荒而已.

不过这个只是理想主义啦.
仅当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如此思想境界水平.
才能实现"河蟹"社会啦.


[ 本帖最后由 natineprince 于 2009-8-14 11:48 编辑 ]

TOP

吉诺维斯案件

  吉诺维斯案件是1964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件凶杀案。

  案发的那天凌晨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斯的姑娘在返回公寓的途中被一歹徒持刀杀害。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案件持续了30多分钟,遇害者的38个邻居听到了呼救声,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去看了很长时间。然而,在遇害者与歹徒纠缠的30多分钟里,没有一个人去援救她,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本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事实。

  案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有人认为,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都市人际关系的冷漠,而社会心理学家们则不这么悲观。他们认为,人们没有及时提供帮助的原因,在于许多人都有一种“也许其他旁观者会帮助受害者”的想法,所以,大家都对别人抱有良好的期望,把责任推给了别人,而认为自己没有提供帮助的责任,结果导致谁也没有真正提供帮助。

TOP

公鸡母鸡

有一位美国前总统和夫人可尼基去一家农场参观养鸡舍,夫人看见公鸡在母鸡身上踩蛋,忽发奇想问陪同的农场主说:你能否告诉我公鸡一天在母鸡身上尽多少次“丈夫”的责任?答:时时尽责一日十余次。夫人说:请把结论告诉总统。农场主过去给总统刚一说完,总统问道:每次都在同一只母鸡身上尽责任吗?答:次次更换伴侣。总统说:请把结论转告夫人。

TOP

HI~
话说...我以前是怎么叫你的...
不会也是公公吧...

TOP

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1907年,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一天,俩人打赌。 詹姆斯说:老伙计,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笑着摇头: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想过养一只鸟。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纳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到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甚至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最后,出于无奈,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

TOP

卡尔森笑纳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

他自我束缚了~哈~

TOP

还是受鸟的束缚了

TOP

原帖由 julyd 于 2009-8-16 13:50 发表
我会在里面养小兔子

那得把笼子改建..

TOP

原帖由 linjinghui 于 2009-8-16 14:48 发表
我只会放着看~~~

绝不会养鸟~~!!

小0你YIN了

TOP

培哥记忆术

  在有些电视节目中,曾有人做过所谓奇特的记忆表演。一般都是在舞台上立一块黑板,然后随意让观众说出一些词语、数字、节目名称、公式、外语单词等等,并按序写在黑板上。表演者在这一过程中不看黑板,但他却能根据观众的要求准确地讲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内容,甚至还能把全部内容倒背出来。
  这种表演看起来十分神奇,其实只不过是运用了培哥记忆术罢了。这种方法实际上并不难,它是自创一套记忆编码,比如,⑴——帽子,⑵——眼镜,⑶——围巾,⑷——衣服,⑸——腰带,⑹——裤子……并熟练地记下来,然后通过联想与要记的材料相连接。比如要求你记住这样几个词:⑴大象,⑵打气,⑶洗澡,⑷电风扇,⑸自行车,⑹水……这样你就可以把大象与固定编码的第一号帽子联系起来,联想到大象的鼻子上戴了一顶帽子。要记住第六个词“水”时,把它与裤子产生联想——水把裤子弄湿了。
  通过这样的编码联想,记起来就不困难了。因为在联想时,我们有意识地把联想的事物放大,表象清晰而奇特。例如要记住第四个词——电风扇与衣服发生联想时,如果表象是电风扇吹开了衣服就很一般,但如果想象成电风扇穿了一件羽绒服,就非常奇特,这就更便于记住这一对象。
  培哥记忆术的固定编码有很多种,如按照自己身体各部分的上下编号,按进门后能看到的东西编码,按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姓名编号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避免记忆的枯燥单调,使其妙趣横生了。当然,这种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经常锻炼,并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联想奇特醒目非同一般。

TOP

其实就是类似暗号.但是要随着表演遇到的不同观众有所变化了.

TOP

糖果的诱惑

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TOP

献鸠放生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邯郸。晋国有一个势焰熏天的大臣赵简子,他就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

  大年初一这天,邯郸地方的老百姓能够破例地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好让赵简子放生的。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门客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灾祸哩!”

  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背着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