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一天一个小故事(8.31更新 降伏心中的鬼)

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阿伦森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效应)


刺猬取暖


一场游戏引发的血案


多米诺与骨牌


海格力斯与仇恨袋


三人成虎


这块石头值多少钱?


北风与南风


吉诺维斯案件


公鸡母鸡


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培哥记忆术


糖果的诱惑


献鸠放生


奥托·瓦拉赫


水煮青蛙


猩猩实验


孤独是什么


扁鹊的医术


机会


胸怀


建议


画外人生


使你自己成为珍珠


你需要的也许只是一块面包


降伏心中的鬼



[ 本帖最后由 natineprince 于 2009-8-31 07:54 编辑 ]

其实换种角度看吧.
不要纠泥于时间.
关键的应该是这一句:"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关键点就在于消除前期不正确的思路.也就是变通.

TOP

原帖由 莎拉公主 于 2009-8-4 19:28 发表
不过有时候就是有时间限制

比如学生族们经常面临的考试,在考试的一个题目想不出来,是可以暂时放一边,继续做其他题目

可是考试的时间一过,要是还没想出来,分数就没了

而且有些人还会因为一道题目没 ...

那么还涉及到几个心理因素呢.像紧张之类的.
但是.遇到难题从一方面攻克不了.选择另一个方向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还需要你自己能有这思路.

TOP

灵光也不是常有的事呢.
不过都同属于思路转换.

TOP

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结果】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应用】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实例】
1、有效利用
    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位朋友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分析:“正面难攻”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应。
2、反例
   小刚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单位工作,刚一进单位,他决心好好地积极表现一番,以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于是,他每天提前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要求加班,领导布置的任务有些他明明有很大的困难,也硬着头皮一概承揽下来。
本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积极表现一下自我是无可厚议的。但问题是小刚的此时表现与其真正的思想觉悟、为人处世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模式相差甚远,夹杂着“过分表演”的成分。因而就难以有长久的坚持性。没过多久,小刚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拖了,还经常迟到,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更是挑肥拣瘦。结果,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印象由好转坏,甚至比那些刚开始来的时候表现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还不好。因为大家对他已有了一个“高期待、高标准”,另外,大家认为他刚开始的积极表现是“装假”,而“诚实”是我们社会评定一个人所运用的“核心品质”。

TOP

原帖由 々风妖々 于 2009-8-5 23:02 发表
废话一下,这跟迷信没什么本质差别,纯粹的巧合而已.

如果阿基米德没有在浴缸里找到答案,而是在研究中发现了答案,那么这是伟大的阿基米德的又一次成功.
如果阿基米德没有在浴缸里找到答案,而研究也同样无果,那 ...

阿基米德的故事只是说明一个心理现象而已.即使不拿其作事例,这个现象一样是普遍存在的.
试想一下自己的经理.很多人都会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如上面的同学提出的观点.
而我们应该做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知道有这么个心理学现象,就要学会利用他.
至少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道你会否认同.

TOP

原帖由 雀仔。 于 2009-8-5 23:08 发表


讲寓言故事吧。~

一天一故事.雀妹你就慢慢期待吧.

TOP

现在下班.回家后更新~

TOP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效应)

  这是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他取名叫盖拉蒂。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马利翁感到很绝望,他不愿意再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蒂代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弗洛蒂代,女神决定帮他。


  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凝视着它。这时,雕像发生了变化,它的脸颊慢慢地呈现出血色,它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它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盖拉蒂向皮格马利翁走来,她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他,浑身散发出温柔的气息。不久,盖拉蒂开始说话了。

  皮格马利翁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上帝!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

  可最后,因恼怒了阿弗洛蒂代女神,他们全都变成了狮子。


  人们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但是对这一效应做出经典证明并使它广泛运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我们来看一下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TOP

是啊

TOP

刚好看到嘛...
布布今天休息舒服乏?

TOP

不出去玩么?
大部分女孩子好像都爱逛街的吧?

TOP

最讨厌放假还要办公了...

那今天宅了一天.结果什么也没干么?
不看看电影或者啥的么?

TOP

原帖由 julyd 于 2009-8-6 22:37 发表
睡到下午起床。看了2小时书。无聊了来水一把
煲了3个电话。
本来晚上想出去看电影的,下雨了就没出去。。

和K哥同问.不会自己一个去影院看吧?

TOP

我一般都会找个朋友一起去咯...
总觉得一个人去电影院看戏很别扭...

K哥当然要和偶心连心嘛~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