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素年锦时

安妮宝贝的第八本书《素年锦时》:才出来不久,  全书以春夏秋冬分章。作者以文字探索自我与外在环境及内心世界的关系,以及与之保持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使她得以对照记忆与真实之间细微层次,沉着谈论身世,家庭,童年,回忆中消失的南方,流失,生命的客观性。剥离回忆的黑暗和光亮之处,将之呈现在多年新旧读者的面前。并且关注点由早期书写偏重的情感主题,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思省的层面。坦直讨论写作和作品,涉及天分,交际,孤立,圈子,争议,价值观,读书,世相,人情,个人态度等等。风格清淡洗练,观点直率深入。
这本书所呈现的心灵疆域和思考力,“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文字如同穿越月光夜色的清越笛声。一个素颜女童和始终执守边缘的写作者,身份分裂交错。出入自如,似漫游无人之境。
书中另有一篇最新三万字小说《月棠记》,内容首次涉及都市男女婚姻主题。作者称之为“讲述成人的故事,属于孩子的心。期待中。。

另外附上安妮的所有书的列表:

第一本书《告别薇安》:小说集。早期的作品之一,有阴郁,钝重,疼痛的感觉。。一波一波细碎的潮水。。。题材多围绕宿命,自由,漂泊等命题思考,创作工业化大城市中游离者的生活,他们在爱和幻觉中的决然出行,及对自我的追寻。
第二本书《八月未央》:不再是仅仅是小说,也有随笔和感想,而且篇幅长了些,这已经是深不可测的大海了。是安妮宝贝第一本小说散文集,其中虚构和纪实部分文字比例相当,执著于低调的清冷风格,诠释宿命和无常、爱情和死亡、告别和流浪,形成她延续至今的独特文风。

第三本书《彼岸花》:长篇小说。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童年的往事,离开时小站的灯光,之后的遇见。。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里的女孩要对一个男人放映属于自己的电影。她说观众会看到自己在里面。年老的人看到盛放。年少的人看到枯萎。失望的人看到甜美。快乐的人看到罪恶。因为那就是属于我们的生活。

第四本书《蔷薇岛屿》:这是安妮的父亲去世以后,安妮的作品。父亲的去世使她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深入纠缠,也可以在远处观望,加入一定力量和厚度。  这本书,以在上海,北京,香港,越南,柬埔寨的行走经历为线索,是一本关于旅行,爱和生死的影像书。
  书中有作者在旅途中拍摄的唯美清净的照片及近二十篇如流水通透的随笔。
  意像,气味,幻觉,往事……场景和意识交叉开展,展现文体飘忽的镜头变幻感。从容清冷的叙述,美至诡异的语言,深化作品一贯保持的美感和灵性。
  记录一个行走的人,对生命和时光路途的沉着观察及提炼。
  清净。淡定。美至诡异。

第五本书《二三事》:长篇小说。《二三事》讲述了一个关于遗忘和记得的故事。爱与恩慈。从欲望纠缠直到无爱的淡薄和甘心承担。对另一个人的付出和牺牲,试图获得对自我的救赎。生之繁华直至荒芜。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做出选择。但这选择里没有对错的道理,也无幸福的标准。只是代表生命的时间,不断行进,并终究走向静默。

这依旧是属于安妮宝贝的文字疆域。温暖与酷烈交织,真相与幻觉共存,沉堕与清醒对峙。她总是能够淡薄自处,但轻易击中你内心小小的不安天地。一切不过日光之下的二三事。亦不过是旧的事。但人与事,时与地,看似纯简却是意味深长。

第六本书《清醒记》:摄影+文字   不同与小说中的安妮宝贝,散文中的她,有一种更为贴近的性情凸现。跳跃破碎的意识流动,及变幻不定的时空交叉,随心而至,毫无矫饰。简练文字及自拍图像,一如既往触及城市的神经与人的隐晦内心:物质与孤独,拒绝与靠近,痛楚与温暖。这是一本可以从任何一页打开阅读的书。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第七本书《莲花》:内容简介:小说叙述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喧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内河。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途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

特色:在《莲花》中,安妮宝贝坚持了一以贯之的冷冽风格。女子在拉萨遇到可以结伴一程的男子,这男子生命的一端,连接现实人生中的真实和虚妄,而另一端,是艰难至极的徒步长旅。他们两人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去看望他讲述中的女子。这样三个生命,在异地的相逢,当往事渐渐清晰起来,前路依旧渺茫……

 这是一篇以真实地点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是一本有关寓意,有关心灵的历史,有关人所走上的路途的书。《莲花》胜过其以往作品的美感和力度。三个人殊途同归的隐秘轨迹,代言一代人的精神处境和内心困惑,他们对于爱,信仰和生命本质的追寻和探询。

第八本书《素年锦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