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被妖魔化地最严重的人物  

他比之司马懿 差太多

TOP

原帖由 lazychan 于 2006-3-20 00:06 发表
那要看仁的地方了,如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的做法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更多地好处,那就是好事,那么少部分人的利益必然被牺牲,这个是没办法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结束战争的人就是仁者。
在我看来,赢政 ...




刚刚写了一些也是这个意思  发送时失败了(我家网络不好)

不必太拘泥“仁” 没有绝对的“仁”

TOP

就像曹操

他的确压制汉献帝 的确排除异己 杀掉不少王公大臣

但是站在他的角度上 虽然不能说是不得已为之 但起码是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结果

一个稳定时代的来临 总是要付出相当大的血的代价

忽然想到一个词———“共匪”

捏哈哈``

TOP

原帖由 绝影 于 2006-3-20 00:53 发表


只牺牲500万人却换来几亿人的团结统一这对无关的人来说也许是仁,但假如你自己是在那500万人里或者你的家人你的亲属属于那500万人里那也许你就未必会那么想。

其实这种论调也是我最讨厌的,歌颂战争,鼓吹 ...


首先  我要说我不是想反驳你的观点

可你说的这些还是在基于一个绝对的“仁”

你所认同的“仁” 是化干戈为玉帛 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殊不知 人类文明的进步 本身就是一个“毁灭-重塑-毁灭-重塑”的循环过程

人类就是这样 没有惨痛的教训 就没有深刻的记忆

可矛盾的是任何人 都只能存活60~100年

也就是说毁灭所带来的惨痛记忆会随着时间 慢慢消亡

所以综观人类的文明历 是一个不断创造血的代价 之后从中吸取教训 在安逸数百年后

拥有过去记忆的人纷纷过世 世界被新的一批人占领时 这个循环就会重新开始

在这个过程里 所谓的“文明”被继承 而关于“记忆”已经不在为“新人”所关注

这是人类进步的潜在规律 也或者说是最终毁灭的潜规律

没有血的代价 是不会有人记得“仁” 不管中外哪朝哪代的历史 是没有任何特殊一例

是通过所谓外交手段解决了某一个历史段的特殊问题 进而进入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这种想法 有太多的浪漫主义 是只能做为一种不可实现的理想存在

因为

人和人之间永远隔着心

人们都相信 只有死人 才会确保他不会做出让自己“意外”的事情来

另:

关于马加爵事件 我的看法是法无可恕 但绝对是情有可原

人有一种惯性思维方式 将自己看到的结果 用自己习惯性的思维去揣测其过程

进而毫不怀疑的相信它是事实

大多数人在意的只是结果 而不是带来这个结果的真正过程


[ 本帖最后由 小紫 于 2006-3-20 01:50 编辑 ]

TOP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有仔细看完我的回复 或者说 没明白我的意思

我一直在说的 不是一个对或者错的问题

因为无论对错 本身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些概念是人给予的 所以注定它本就没有资格判定任何事情的性质

战争也好 和平也好 杀戮也好 拯救也好 毁灭也好 重塑也好

这些事情都是在循环里  人走过这几千年历史中反复发生的

这千百年来 每代每朝都有过不少人去评判功过是非 但倒头来谁又阻止了“循环”?

一件事情 既然无法改变 又何苦去执着于到底是对是错 是功 是过 是仁 是暴呢?

人类史上 本不存在所谓没有代价和牺牲换来的和平

既然始终都要付出代价 那为什么以少数人的牺牲来换取多数人幸福

一般价值观来讲 不能算做“仁”?这难道不比玉石共焚

的结局要更好吗?

“仁”这个概念 甚至很多概念都是这样

只有人们需要的时候 它才会“出现” 才会有它的意义

人们什么时候会需要“仁”呢?通常只有深陷苦难 深陷“不仁”之中时

打个比方 小胡4月出访美国 这件事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里 群众都认为这是为了深化中

美关系 但你会觉得他这是“仁”吗;可如果现时中美在交战的胶着状态 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

代价 那此次出访很可能就是决定许多人生死命运的大事

倘若成功终止战争 它就会以一个“仁”的形象刻画在胡主席的身上

而“仁”相对于战争 从意义本身来讲 它只是一个开战的理由

战争像两个小孩子打架一样 如果只有一方出手 另一方忍让 永远不能算是打架

战争也是 如果只有一方强势 另一方无限度退让 那永远也不会构成一场战争

战争其本身发动时 就是双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做牺牲

有人抵抗侵杀 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 自己的民族的利益

有人去侵杀 同样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或者说是为了让自己的人民过的更好

战争的爆发 其本身并非一两人所为 而是作为首领和党派的一部分人的观念

得到了相当数量人民的支持 认同 默许 当在有尖锐利益冲突时 才会战争

这个过程中 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仁” 做努力 做牺牲

所以战争本身是“仁” 也是“不仁”

真正不同的  只是你站在哪个利益团体之中而已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 你我是在重复一个观念

所以我开篇就强调 我不是在反驳

我是想借以阐述另一个道理

有些人 并非是我们看到听到的这个样子 有些概念 无所谓其存在的意义

有些事情 既然始终都会发生 既然无能为力 也就表太执着于给它结局的定义

我们做为一介草民 其实明白了自己是哪根绳上的蚂蚱就可以了

其他功过是非 “既然不能抵抗 那就享受吧”


[ 本帖最后由 小紫 于 2006-3-20 15:13 编辑 ]

TOP

呵呵

有扯远吗

既然战争本身没有“仁”“暴”之分 又谈何去定义它的性质呢?

单方面发动战争?

真的存在这种事情吗?

你看到了一个人 杀掉了另一个人的全家 那就能证明是他单方面发动的这次凶杀?

凡事国家间的政治摩擦 是没有所谓的“单方面”

远的不说 一战二战侵华援朝 对苏、印、越自卫反击战 真的都是我们现在所知道

所看到的那样吗?你说侵华战争 说他不仁 可战争开始时 为什么日本岛上 没有战后

那么多和平主义份子?为什么有良知的日本人 日本兵 都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才涌现出

来相当数量的一批人呢?为什么呢?想过吗?

呵 仁?不仁?

它不光是战争发动借口 也同样是战后人们事后诸葛亮的话题

在战胜开始时 人们都觉得它会给自己的带来利益 结束时 都明白 实质上是付出了惨痛

的代价 然后再已过来人的身份去评断战争 你觉得这种仁义是非的评价有意义吗?

那些参加了侵华战争然后在战后忏悔的人 在战争发动伊始 他们的声音呢?

狡兔死 走狗烹 这就能证明君主的不仁?

尝试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有人的存在 严重威胁到你的生命 而你又有能力让他消失

你真的还会顾及他当初曾是你的“走狗”?为你捕猎过“狡兔”?

“成王败寇”

你真的明白这个词 相对于权利角逐者来讲 有多残酷吗?代价又是什么吗?

当人没有很多钱的时候 是不会日夜担心 你的保险箱会不会在家被翘的

人的本性都是拿得起 放不下的

你看到了走狗烹这个结局 就觉得他的主人不仁 这本身就是一种惯性思维

走狗被烹 难道他自己就没有责任吗

刘邦打下天下后的走狗是被烹杀怠尽 但你说为什么张良萧何陈平能“幸免于难”?

因为张良懂得名哲保身 萧何懂得功高盖主 陈平懂得鸟尽弓藏 但这些道理韩信都不懂

宋高祖“杯酒释兵权”裁下来的那些权臣节度使 又有哪个不是寿终正寝的呢?



再谈我的蚂蚱论

我不知道你是从哪个层面理解地把它和不闻不问奴性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我的意思是 要明白自己是属于哪个利益团体 多为这个利益团体努力

因为一旦这根绳子断了 我们这群捆在上面的蚂蚱 只有一个结局

其他多余的关于这根绳子是怎么来的 来历是不是“仁”

没有必要太多关心 因为即使是你搞清楚所谓的真理 你一样是捆在这个绳子上

又何必庸人自扰呢?

所以战争本身是“仁” 也是“不仁”

这的确是我的观点 但请你联系上下文来看这句话的意义

如果只是为了反驳而断章取义 那么我想我没必要跟你继续讨论下去

有些事情 不是我们认为可以或者不可以 就去做和不做的

假设有一天 中日因东海问题再次开战 国家主席讲 日本这个民族历史上多次侵犯过我们

如果不彻底 坚决消灭掉这个民族 只会给我们的后人留下无穷后患

然后堂而皇之地屠杀、消灭掉这个民族 那你觉得 这场战争怎么去定性呢?

“仁”? 你可知我们做了什么吗 我们杀掉了1。3E的同类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啊

“不仁”?那你可知留下他们 也许他们后代还会参拜战犯 还会“单方面”挑起战争?

还会再来一次南京大屠杀?谁又会反对 对敌人仁慈 就是对自己残忍这句话?

战争 民主 和平

呵`

你以为你飞的好远 可以俯视这些问题 但殊不知你始终是没有飞到笼子的边缘


[ 本帖最后由 小紫 于 2006-3-20 17:10 编辑 ]

TOP

原帖由 绝影 于 2006-3-20 17:39 发表
我实在忍不住无知一下

我到现在才刚知道抗日战争是我们先打日本然后日本再来打我们的!!!

感谢小紫同学帮我扫盲!

按照你的思路就。。。人家杀你全家你也会去杀别人全家。。

或者说。。。人家偷了你 ...



就我个人来讲 回复此贴 不想包含任何针对某人的方面

我只想就事论事

但这里我想请问绝影一句 你又把我哪句话理解成 “抗日战争是我们先打日本?”

又是哪句让你误会成“人家杀我全家 我就得杀别人全家”?


如果你不能做出很合理的解释 那请你也不要为保住自己微薄的面子来曲解我的本意


我会讲那么多

本意 是想说

1、考虑问题 不应该单凭自己主观认识 看到 听到的去揣测 这是欠思虑的做法

2、有些事情 是人力所不能及  既然如此 不必太执意于概念性的东西

更不要擅自去评价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其原因的 更何况 其中很多是无法改变的

无可奈何的 不是你认为的“仁” 就是真正有意义的“仁”

我从一开始 就只是想说我的看法 但我不明白 你为什么总要把我放在你观点的对立面?

而且 我一直要讲的 不是战争是否有罪无罪

也许你始终不明白 无论你给战争定性是怎么样的 都无法改变它继续还会发生的事实

既然如此 它是有罪或者无罪 就算被证明了 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假如那天国家主席号召我们去灭掉日本你肯定会很活跃的”

我更不知道这句话是从何说起的 仅仅是因为我的一个假设?

在这里 我想说 你每次的回复 我至少有读上4~5遍

但是我相信 我的回复 你没有认真的看过一遍 就擅自拿出几句话断章取义

你对人 缺少一种起码的尊重

既然如此 我想我也没必要再继续回复了


[ 本帖最后由 小紫 于 2006-3-20 18:51 编辑 ]

TOP

啊哟~

对不住楼上了

常年用紫色习惯了 总得对得起我的名字嘛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