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49293
- 帖子
- 3420
- 精华
- 8
- 威望
- 0
- 阅读权限
- 101
- 注册时间
- 2004-12-6

|
第三十八起事件---内蒙古发现疑似太岁的软物
原贴如下---
5月15日,美国华盛顿大学药物化学家邱声祥博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说,5月14日,身在美国的他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得知本报近期报道了关于内蒙古先后发现两块疑似太岁的软物的事情,这让他十分兴奋。他正致力于太岁的研究,他将联系中国方面的专家,利用世界最先进的遗传系统分类学技术为内蒙古的不明软物(在鉴定结果出来以前,本报继续称不明软物为太岁)鉴定身份。他希望记者为他提取一下太岁的样品。5月19日,记者重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民张永平家。

辟谣如下---
有人真的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不但挖出,还敢吃下「太岁」?人民网最近报道,一个状似肉饼,重达49公斤的「太岁」先前在吉林被挖出,发现的农民还割下一小块「品尝」。而近期在内蒙古又发现了一个“太岁.“,农民还拿来治病
专研天文学的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黄一农表示,太岁源自古代木星(岁星),但後来被神秘化,实际上,太岁应该是一种存活於土壤中的菌类,绝对没有什麽能力可以左右人们福祸的能力。
根据人民网报道,第一个在吉林省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被发现的「太岁」,长度约140厘米,厚度约15-17多厘米,径宽约47厘米,重达49公斤。从外观上看,呈「八」字体,外表部分呈现橙红色,内有类似血管状的东西,摸起来黏黏的,有点恶心。
而这个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民张永平家的“太岁“则23.5公斤,除了和吉林发现的大部分特征相同之外,从外观上看活像一个飞碟.
这两个从地下挖出像是肉饼的「太岁」,是如何与天上的「太岁」(岁星)扯上关系?黄一农表示,过程是十分曲折复杂的。他指出,古人观察星象,得出木星由西向东每12年绕天一周,所以用来纪年,这就是岁星纪年法;但是岁星运行的轨道和人们熟悉的十二星辰的方向和顺序正好相反,加上绕天一周也有差错,因此,古人於是「虚拟」一个名叫「太岁」的岁星(又称太岁星),运行方向与十二辰的方向一致,这就是「太岁纪年法」。
黄一农指出,这个传说源自秦汉,一开始就充满各种禁忌,凡是太岁所在的方位及相反的方位,都不可以动土、施工、营造等,凡是违反者就是「犯太岁」,会招来灾祸。具有科学精神的东汉人王充,曾在「论衡」一书中提出严厉批判。
王充一人的声音毕竟无法影响整个社会,黄一农表示,太岁後来的神力愈来愈强,愈来愈可怕,甚至慢慢转变为触犯凶恶的人或遭殃的比喻,例如「太岁头上动土」。而这假想的岁星後来被神化,而且成了众神之魁,如北京的「白云观」所供奉的太岁,就是很好例子。
黄一农指出,最初的民间传说还很单纯,只有说太岁所在的方位及相反的方位,都不可以动土营造,但慢慢的,从魏晋开始,「虚拟」的太岁也有「物理」出现,也就是说,有人在动土施工时,真的挖到「太岁」。例如晋代葛洪所着「抱朴子」中,就有「肉芒」一词。
黄一农表示,唐代「酉阳杂俎」有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於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而从宋代以後,这类的记载更多,各类笔记小说中不乏多见,这些有关「太岁」的陈述,几乎都是说当事人挖到了「肉块」状的奇怪物体,并且将之妖魔化或神异化。
有关这次内蒙古省农民挖掘出「太岁」,黄一农说,根据一般学者研究,所谓的「太岁」应该是於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并且是多种粘菌和粘细菌形成的粘菌复合体,这点应该是没有错的。他突显,也因为「太岁」是菌体,当然不会像肉饼一样不禁放,因此,这个「太岁」是在一年前被发现,存放在家中迄今,依然不腐烂,无任何异味,应该是可信的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