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禽流感专题讨论

禽流感简介
禽流感传播和流行
人感染禽流感的诊断和治疗
禽流感预防和消毒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什么是禽流感</span>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流感病毒有三个抗原性不同的型,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是A型。A型流感病毒也见于人、马、猪,偶可见于水貂、海豹和鲸等其他哺乳动物及多种禽类。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传播途径</span>
禽流感病毒不同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H5N1是一种变异的新病毒,并非在鸡鸭鸟中流行了几十年禽流感的H5N2。无须谈禽流感色变。目前没有发现吃鸡造成禽流感H5N1传染人的,都是和鸡的密切接触,可能与病毒直接吸入或者进入黏膜等等原因造成感染。
1)经过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带有H5N1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漂浮,人吸入呼吸道被感染发生禽流感。
2)经过消化道感染。进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病禽污染的食具、饮具,或用被污染的手拿东西吃,受到传染而发病。
3)经过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容易感染H5N1病毒而发病。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易患人群及是否人群传播</span>
人类对禽流感普遍易感,老年人和儿童都有可能感染禽流感。分析历史上发生的禽流感病例的年龄,儿童居多,这可能是由于儿童接触鸡、鸟类及其排泄物机会多造成的。
目前进行的实验室检验正设法最终确定该病毒是否能够由人类传染给人类,最终造成环球瘟疫。世界卫生组织及越南专家都强调,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该病毒可以由人类传染给人类。不过,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如果病毒变异,后果将非常严重。因为禽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有可能与人体内原有的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流感病毒,导致更难控制的人流感流行。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禽流感追溯</span>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1994年5月9日香港一名3岁男童体内分离出一株甲型流感病毒,同年8月确诊为全球首例由A(H5N1)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间病例,至同年12月底,香港共发生18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6例。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H5N1病毒感染人类,有很高致死率,引起了香港乃至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2005年全球疫情分布图</span>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禽流感在世界各国</span>

罗马尼亚一名工作人员在将一只死天鹅放到袋子中 

继罗马尼亚、土耳其、希腊、俄罗斯之后,英国、克罗地亚星期五也首次拉响禽流感警报。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不少国家纷纷推出防范禽流感新举措。
  英国23日证实,此前死于禽流感的一只进口鹦鹉体内发现了高致病性H5N1型病毒。正在进一步调查这只鹦鹉是如何感染上这种病毒的。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亚洲禽流感</span>

一个印度尼西亚的6岁小女孩因感染禽流感病毒痛苦地躺在病床上。
世卫专家警告亚洲禽流感蔓延可能导致人类流感爆发,多国开始大规模采购特效药已导致亚洲65人死亡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一旦变异为能在人际间传播的病毒,后果将会怎样?世界卫生组织(WHO)负责公共医疗的专家9月29日警告说,届时全球将有500万至1.5亿人被禽流感夺去性命。

TOP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span>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急性感染的禽流感无特定的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症状,伴随着大批死亡。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另外,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通常情况为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人感染禽流感后的症状</span>
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
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2~3天。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血白细胞计数(2?0~18?3)×10?9 /L,淋巴细胞大多降低,血小板正常。骨髓穿刺示细胞增生活跃,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现象。部分患者 ALT升高,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
半数患者胸部X线摄像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伴胸腔积液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并发症</span>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肺部病变以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炎为主,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气急、紫绀、咳嗽、咯血。X线发现双肺有散在絮状阴影,白细胞计数降低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痰与血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患者常常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
病人病情逐渐加重,或在暂时的改善后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咳嗽,咯脓痰,并且出现肺部实变体征,X线发现肺部有片状和斑片状阴影,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Reye综合征(Reye综合征是流感病毒感染时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见于2~16岁的儿童。患病开始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继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昏迷或谵妄,并出现肝脏肿大,但无黄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氨均增高)。
心肌炎:有报道流感病毒性肺炎可以并发心肌炎。
肌炎和其他:并发肌炎的患者表现为受累的肌肉明显触痛,肌肉肿胀无弹性,以下肢肌肉受累多见。实验室检查可以见到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羟丁酸脱氢酶(HBD)水平增高。严重者可以发生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导致肾功能衰竭。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于冬春季节</span>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的时间缩短。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夏秋时节禽舍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侵入到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感染几率下降。同时,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TOP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最长21天</span>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时间可达21天。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有病禽与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
  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数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有否应激条件的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潜伏期内有传染的可能。
  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普通人预防禽流感</span>
新一轮禽流感的阴云迅速在全球蔓延:东南亚、欧洲、非洲顿时都笼罩在了恐慌之中。在科学界,尚没有疫苗可防治禽流感。面对这场可能夺去500万到1.5亿人性命的灾难,普通人该如何自我保护远离灾难呢?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预防禽流感</span>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在禽流感高发期内,尽量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尽量避免触摸活的鸡、鸭、鹅等家禽和鸟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有空调设备,应经常清洗隔尘网,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对室内家具保持清洁,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 。
食用烹熟的家禽肉、蛋不会传染禽流感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普通人预防禽流感的三招</span>
第一招:   经常洗手。经常洗手是防止各种病毒——不管是普通流感病毒,还是人人畏惧的H5N1病毒入侵的最有效方法。专家认为,流感病毒大都是经手而传到口中的。打完喷嚏,擦擦鼻子,然后又去摁微波炉开关,或者咳嗽,这些不经意的动作都会使我们手上沾满有害微生物。医生们认为很多病毒都是这样通过手传播的。所以,要经常洗手。使用酒精棉球和消毒肥皂都能有效地杀死细菌和病毒。   

第二招:
  不要自己购买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对感染了禽流感的人,一般采用“达菲”和喷雾式药剂“乐感清”。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囤积这两种药物。但是,曾经参与消灭天花病毒的美国专家亨德森博士指出,个人购买上述两种药物可能是不正确的。“现在人们把‘达菲’当成了万能药中的万能药。”其他专家也指出,“达菲”可能会应对H5N1病毒的爆发,但它们的预防作用有限。一方面,这两种药物的储量有限,制药公司要用几年的时间才能大量生产出所需要的药量。另一方面,药品使用得越普遍,其效用就会越差,也就是常说的“抗药性”。况且,如果你要想服用上述药物来预防禽流感的话,专家建议必须要连续多天每日服用75克药物。但是普通人不知道应该何时开始服药。

第三招:
  生病了,就待在家里,不要外出,以免病毒扩散。杜克大学克里斯·伍兹教授指出,生病了就要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这是你对公共健康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如果生病期间必须外出的话,为了对别人负责,你要戴口罩,虽然这不可能预防感染。亨德森博士说,“人们常问该不该戴口罩的问题。研究表明,人们戴口罩时,会用力呼吸,其实这样吸入口中的空气是没有经过过滤的。”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消毒措施</span>
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当流感病毒被加热到56℃并持续30分钟,或者被加热到60℃并持续10分钟时就会丧失活性,如果被加热到65℃~70℃时只要几分钟时间即丧失活性。但是,流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紫外线也是流感病毒的“克星”,用紫外线直接照射病毒可以依次破坏其感染力、血凝素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在阳光直射下流感病毒40~48小时即可失去活性,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流感病毒,可以迅速破坏其感染性。
另外,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也很敏感。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氧化剂、稀酸、脱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铵离子、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重金属离子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流感病毒对低温有很强的适应力。如果在-20℃左右它可能存活几年。但是,如果是在20℃的温度下,它只能存活7天;在4℃的气温下,它能够存活30~35天。经过加温的食品应该是不存在有活性的病毒的。禽流感病毒在56℃条件下30分钟就能被灭活,在70℃条件下用两分钟就被灭活了。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预防禽流感的七条建议 </span>
1.避免接触染病的禽类,如鸡、鸭;&nbsp;
2.避免与禽流感患者接触; &nbsp;
3.避免食用活的或未经煮熟的鸡鸭;&nbsp;
4.在疫区的人员要戴口罩;&nbsp;
5.勤洗手; &nbsp;
6.避免接触自己的眼睛、鼻、口; &nbsp;
7.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要及时就诊。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