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生活] 爱伦坡诞辰200周年,推欧美古典侦探小说

自己写的,如果你搜到QQ空间里的一篇,那个也是我的

           160年前,一个满身酒气的中年人倒卧在了巴尔的摩的一家小酒馆外,4天后,他撒手人寰,被人草草地葬在了公墓里面 —— 他,就是推理小说鼻祖,埃德加.爱伦.坡。
  
       就是这个嗜酒成瘾加上一点精神失常的中年人,写出了几篇古古怪怪的恐怖小说,结果就是这几篇离奇的小说,开创了侦探推理小说的先河。

      

       人类第一篇的侦探小说:《莫格街凶杀案》

      

        如果不是为了追根溯源,恐怕也没有多少人会看这篇小说,单从凶手来说,这第一篇侦探小说就已经够标新立异了,因为凶手居然不是人类,而是一只凶残的大猩猩!它把死者的头塞到烟囱里,把他的手手脚脚通通肢解掉,然后留下了这样一个血腥的现场。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觉得很恶心,这篇东西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恐怖小说,里面有很多恶心的描写,这也印证了爱伦坡的精神状况,恐怕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人,思想也正常不到哪里。(当然也只是戏言)
      

         爱伦坡的很多小说都是这样诡异和压抑,和现在的鬼故事也能拼上几拼,他的代表作《黑猫》,看了之后总觉得自己的墙里什么时候会有这样恐怖的猫叫传出来。
   

          但他创造的侦探模式,一个料事如神的侦探+一个什么都看不透的愚蠢助手,还有密室、密码、线索这些套路,都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作者。就从《莫格街》的开头来说。杜宾(主角)通过瓷片、路人和眼神、反应等推理出助手的想法,就和后来福尔摩斯推理出华生在回忆战争的情节如出一撤。
     

           侦探小说的出现深受读者欢迎,在出版商的推波助澜之下,侦探小说作家开始出现,一些优秀的作品也开始风靡,这时的侦探小说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潮—— 福尔摩斯时代。

     

           家喻户晓的侦探:福尔摩斯和他的助手华生

           假如你在街上随便抓一个人,你要他说出一个侦探的名字,他有99%的机会会说出福尔摩斯,当然也不排除现在的年轻人说柯南或者金田一,但在我小的时候,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只能够回答福尔摩斯,因为那时我只知道这么一个侦探。
   

           记得那是小学五年级的事,从家里拿了110元,买了一套,虽然现在也记不起这钱是怎么来的,但这些故事仍然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当时买了以后,中午午休的时候就不睡觉地看,有时上课也看,以致某个老师和我妈说,你儿子太沉迷这些小说了,恐怕会影响学习。囧
   

           如果你看过《福尔摩斯探案集》,你会发现他的探案模式和现在的侦探小说或者柯南等动画很不同。因为他主要是追查未知的罪犯,而不是现在的从N个人中找出凶手。它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网,而是着重于对线索的追查,所以福尔摩斯最经典的形象就是拿着一个放大镜在街上行走,这样的形象可算是最合理的概括。
   

           福尔摩斯的推理魅力,就在于他能够通过细微的线索,来推断更多的事实。看过柯南第一集的人都知道这种能力,新一通过对人的手掌上茧的观察和大腿的痕迹,推断出对方的职业是体操运动员,福尔摩斯的探案中,很多地方就体现了这种推理过程。从犯案现场留下的痕迹,就可以推断到凶手的身高、性别、爱好、穿着等等,就像现在的法医鉴证过程一样。还有就是紧张刺激的追踪、搏斗,都会让你迫不及待地想看下去。但如果你想看精巧的杀人手法、掩饰的不在场证明、复杂的密室,那恐怕就会让你失望了。
  

           总的来说,《福尔摩斯探案集》虽然在很多地方略有不足,但瑕不掩瑜,作为第一部被奉为经典的作品,它也的确为自己的时代作出了很多的贡献,也为后来一大批的经典开辟了道路,如果你未接触过侦探小说,你可以拿这一套书来作为入门,如果你非常喜欢侦探小说,那这套书你就一定不能错过!

          侦探小说的百家争鸣和大宪章

   

           柯南道尔和他的福尔摩斯一炮而红以后,无数的作家和出版商开始觊觎这个市场,于是,数以百计的侦探开始涌现,从开农场的到做教授的、从JC到小偷(怪盗)、从神父到科学家,各行各业、或男或女的侦探形象层出不穷,看书的人们或许会分不清到底哪个是哪个。
   

          当然,在写法上也开始出现分歧,有倒叙写法的(先把凶手写出来),也有浪漫主义写法(拉上爱情),有逻辑至上,也有超自然的描写。这时候从N个人中找出凶手亦成为了主流模式。
   

          这么多的作家和作品,当然不可能一一祥述,就拿我看过的几本来作一个引导。

          柴斯特顿和他的布朗神父
  
          如果你印象中的侦探小说都是长篇故事,又或者都是一环扣一环的迷题,那柴斯特顿的小说就要打破你这个观念了。
  

          布朗神父的侦探故事都是短篇侦探故事,而且通常都只有一个迷题。小说中也不会强加一大堆混乱的线索给你,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看着这个胖胖的神父如何平静地揭开谜底。小说多数不惊心动魄,反而充满了浪漫和空灵的气氛,正因为它的独特,所以才成为一本经典。

   

          范.达因和侦探小说“大宪章”

   

          前面也说过,这个时期的侦探小说类型多不胜数,于是,有些作家便会标榜自己的作品是最正统的侦探小说,是主流,这种现象无论是什么时代、什么行业都会出现。
  

          范.达因便是最有名的一个。
   

          很多人都知道英国的《大宪章》,它奠定了英国代议制的模式,限制了王权,是一部重要的文件。而侦探小说史上,也有过这么一部《大宪章》,它就是范.达因的“侦探小说的20条守则”
   

          这20条守则所构建的世界,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古典推理作家们追求的地方。它要求的就是古典推理的核心精神“理性”,完完全全的理性和逻辑、排除一切的爱情、意外和隐瞒。
   

         除了情节和推理的严谨和符合逻辑以外,它还要求作者必须把读者放在和侦探平等的地位上,读者必须知道所有的细节,不能有所隐瞒。所以古典推理小说在揭开谜底的最后一章前,通常都会有一个挑战读者的环节,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把所有疑点和证据都罗列出来,骄傲地对读者说,我已经把所有的材料都给你了,你能超越我,得出答案吗?就是这样一个环节,激起了读者的自尊,让他们主动迎接挑战,这也是古典推理最好玩之处。
   

        但这个20条守则,现在来看,很多都已经被颠覆了,就拿不准隐瞒读者这一条最基本的守则来说,柯南,早就已经推翻了无数次了。
   

        作为古典推理的佼佼者,范.达因的作品,也是很值得读的,推荐他的《主教杀人事件》,这篇也算开了童谣谋杀的先河。

   

        艾勒里.奎恩:两个作家、一个侦探
  
        很少会看见有人合作写侦探小说,而艾勒里.奎恩这个“作家”就做到了。
   

        艾勒里.奎恩其实只是Manfred Lee 和 Frederic Dannay 两兄弟合用的一个笔名。两个兄弟性格迥然不同,对侦探小说的理解也各异,但就是这样一对经常吵架的兄弟,创造出了一个经典的侦探形象。
   

        艾勒里.奎恩的小说也属于正统的古典推理小说。复杂的诡计、严密的逻辑,和挑战读者的章节都是必备的内容。因为是两个作者,所以书中也有一个主要的侦探和一个经常给意见的长者,兄弟俩从书外吵到了书内,借人物之口,来表达意见的冲突,这样就令小说增添了许多趣味。
   

        还有奎恩的悲剧系列,即《X的悲剧》《Y的悲剧》和《Z的悲剧》,除了向莎士比亚致敬以外,也创造了三个严密而流畅的推理故事。

   

        黄金时代以福尔摩斯的诞生作为开始,同样地,也需要有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来作为它的结尾,在柯南道尔发表著名的《四签名》的那一年,一位女士诞生了,她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侦探小说女王
  
        在侦探小说的世界里,没有人称柯南道尔为“皇帝”,但每个人都叫阿加莎做“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个名字,对于不熟悉侦探小说的人来说,可能很陌生,因为在中国,由于引进的关系,福尔摩斯要有名得多。只有近几年,人文文学出版社才开始大规模重新翻译阿加莎的作品。
   

         但是若你问一问你的父母,或者上一辈的亲戚、老师,他们或多或少都会知道一些阿加莎的小说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等,因为当时这些电影在中国也造成过一段时期的轰动,反正我父母都知道这些电影,而且还看过几次。
   

        要问她有多么有名?英国的英女王、法国的总统的戴高乐都是她的粉丝,金庸、古龙、希区柯克都受到她的影响。她的书在她那个年代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歌剧。如果没有她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无人生还)》,就不会有金田一的出现。她的这本书开创了“暴风雪山庄模式”,即金田一和柯南经常用到的,与世隔绝,和凶手共处在一个地方的模式。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和《阳光下的罪恶》夺得过奥斯卡,她本人也获得了英女王授予的女爵士头衔和“侦探女王”的称号。
   

        在阿加莎所处的这段时期,侦探小说开始从向外追寻转向了向内发掘,即着重于心理描写和对人性的揭示。
   

        而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了。
   

        如果你喜欢福尔摩斯那种类型,你可能会不喜欢阿加莎的作品。因为它侧重于审问、对话的过程。你会看到大篇幅的对话和心理描写,而阿加莎笔下的侦探波洛,也是用心理学来进行破案的。所以我介绍朋友看《东方快车谋杀案》,他们有的会说这本书的审讯部分太冗长,但故事的结局的确能使这本书成为经典。


        阿加莎笔下的人物通常都很多,而且关系复杂,所以很多人刚开始看会觉得比较混乱,但构思的巧妙,结局的神奇却十分引人入胜。
   

        还记得第一次看阿加莎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在夜晚看的,到最后揭开凶手身份的时候那种脊背发凉的震撼感,是从没有过的,看过这本书的人,100个当中有99个都会被震撼到,而那1个例外的,就是之前看过类似手法的。这种手法后来日本人也有借鉴。
   

         而且阿加莎作品中对人性的分析真的是入木三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犯罪的发生?也许你看过以后会有很多感想。
   

         篇幅已经很长了,日本的侦探小说了解得不多,个人还是喜欢欧美的,日本的话,留待以后有机会再介绍吧。


[ 本帖最后由 咱是党员 于 2009-11-17 22:07 编辑 ]

记得第一次看阿加莎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在夜晚看的,到最后揭开凶手身份的时候那种脊背发凉的震撼感,是从没有过的,看过这本书的人,100个当中有99个都会被震撼到,而那1个例外的,就是之前看过类似手法的。这种手法后来日本人也有借鉴。



看了你对《罗杰疑案》后的点评去找来读了,说实话,我从一开始就猜到那医生就是凶手,越读下去越确认了我的猜想,最后果然没错。也许我这类小说看得太多了,对那些偶尔读侦探小说的人来说可能很震撼

TOP

奎因兄弟的书看过一半,的确不错

[ 本帖最后由 看客 于 2009-11-23 18:37 编辑 ]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那存在的都是幻影,那永恒的终将毁灭,世界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


冷目旁观只眼世界,热胆衷肠全心道义,或曰此看客之谓也,吾嘉之而深以为然

TOP

zz一点侦探小说入门介绍

发信人: happyghost (happyghost), 信区: Detective
标  题: 欧美作家简介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un May 14 12:00:13 2000) , 转信

欧美作家简介

爱伦·坡(1809——1849)

    美国作家、文艺评论家。出身演员家庭。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宣扬唯美主义、神秘
主义。受西欧尤其法国资产阶级文学颓废派影响最大。小说有《怪诞故事集》、《黑猫》、
《莫格街谋杀案》等。论文有《写作的哲学》、《诗歌原理》。1841年发表的《莫格街谋
杀案》是公认为最早的侦探小说。内容写密室凶杀,凶手居然是猩猩。1842年发表的《玛
丽·罗杰神秘案件》,纯粹用推理形式破案。其他如《金甲虫》、《你就是杀人凶手》、
《被盗窃的信》等五部小说成功创造了五种推理小说模式,(密室杀人、安乐椅上的纯推理
侦探、破解密码诡计、侦探即是凶手及心理破案、人的盲点)塑造了业余侦探奥古斯特·杜
平这一艺术典型。爱伦·坡被誉为“侦探小说的鼻祖”。其小说风格怪异离奇,充满恐怖气
氛。

    艾勒里·奎恩

    美国作家佛雷德里·达奈和曼弗里德·李合作的笔名。创作的《希腊棺材之谜》获
1961年爱伦·坡奖。塑造的艾勒里·奎恩成为世界侦探小说史上的大侦探。两人于1929年
合作,一共写了50多部作品,成为欧美侦探小说史的一个重要流派。代表做为《罗马帽子
之谜》(1929年)、《法国香粉之谜》(1930年)、《荷兰鞋之谜》(1931年)、《希腊
棺材之谜》(1932年)。作品推理严谨,情节紧凑,其影响已超越英美等国,世界各过都
有他作品的译本。

    柯南·道尔(1859——1930)

    英国杰出的侦探小说家、剧作家。毕业于爱丁堡医科大学,行医10余年,收入仅能维
持生活。后专写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几经退稿才发表,以《四签名》闻名于世。1891
年弃医从文,遂成侦探小说家。代表作有《波斯米亚丑闻》《红发会》、《五个桔核》等。
1894年决定停止写侦探小说,在《最后一案》中让福尔摩斯在激流中死去。不料广大读者
对此愤慨,提出抗议。柯南道尔只得在《空屋》中让福尔摩斯死里逃生,又写出《巴斯克维
尔的猎犬》、《归来记》、《恐怖谷》等侦探小说。塑造的福尔摩斯已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
的任务。福尔摩斯的办公地点也成了旅游点。作品合乎逻辑的推理引人入胜,结构起伏跌
宕,人物形象鲜明,涉及当时英国社会现实。对于其艺术成就,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曾说:
“和柯南道尔所写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相比,没有任何侦探小说曾享有那么大的声
誉。”柯南道尔被成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成为世界最畅销书作家之一。

    莫里斯·勒布朗(1864——1941)

    法国小说家。生于法国里昂。崇拜福楼拜与莫伯桑,受他们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891
年发表处女作《一个女郎》。后受法国侦探小说作家爱弥尔·加波里奥的影响,涉足侦探题
材。1907年写出第一部以亚森·罗平为主角的侠盗侦探小说。从此一炮打响,先后推出50
多部侦探小说。代表作为《亚森·罗平在狱中》、《侠盗的罗曼史》、《亚森·罗平大战福
尔摩斯》、《水晶瓶塞》、《棺材岛》、《神秘屋》等。小说展示勒20世纪法国社会的众
生相。亚森·罗平也成为轰动一时的法国民族英雄。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

    英国杰出的侦探小说家。早年丧父。没有读过大学,在母亲的教导下阅读文学作品,受
狄更斯小说影响颇深。16岁时开始写侦探小说,第一部是《别墅奇案》,但出版商对此毫
无兴趣。经过不断写作实践,终于写出《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侦探名
篇,塑造了波洛着这一艺术典型。从事侦探小说55年中一共写了60余本侦探小说,几十个
以侦探为题材的剧本。其中《老鼠夹》一剧在英国舞台上创造了上演30年不衰的记录。侦
探小说有很高的文学性,继承了柯南道尔擅长编排扑朔迷离的布局,又加上她对医药学的研
究,以心理学和医学的观点加以破案,堪称一绝。文字见解生动,引人入胜。法国总统戴高
乐曾是“克里斯蒂小说迷”。英国女皇曾授予阿加莎·克里斯蒂为英国文学会会员。作品被
译成103种文字,外文译本总数超过莎士比亚。80年代曾列为世界上最畅销书作家之首。

    乔治·西默农(1903——1977)

    比利时著名小说家。生于列日。1918年失学。1919年进《列日日报》当记者。16岁发
表处女作《在拱桥上》,引人注目,从此边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300多部,大部分是侦探
小说,如《十三个谜》、《十三个罪犯》和以梅格雷为探长的系列小说。写作速度甚快,平
均每月一部,作品构思严密,文风朴实,情节紧张,笔下的小人物令人同情。小说被译成几
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梅格雷探长成为世界文学史的艺术典范。1952年被选为比利
时皇家文学院院士。1972年退出文坛,写了一本自传《一个平凡的人》。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那存在的都是幻影,那永恒的终将毁灭,世界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


冷目旁观只眼世界,热胆衷肠全心道义,或曰此看客之谓也,吾嘉之而深以为然

TOP

发信人: Babyfish (灰色的小鱼), 信区: Detective
标  题: 从欧美侦探到日本推理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Jun 24 02:02:37 2000) , 转信


    由柯南道尔与阿加莎·克里斯蒂树起的侦探小说两面旗帜,给欧美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鲜
的空气,世界各国争相掀起"侦探小说热"。

    据不完全统计,欧美侦探小说在1000部以上。我们不妨认识几位有代表性的作家。

    美国作家雷蒙德·昌德勒(1888--1959年)与达谢尔·哈梅特(1894--1961年)先后涉
足侦探题材,他们分别塑造了硬汉侦探菲利普·马洛(见雷蒙德·昌德勒的《长眠不醒》、
《永别》)和奥普(见达谢尔·哈梅特的《血腥的收获》、《诅咒》)。昌德勒是个爱尔兰
裔的美国人,出生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在他幼年时,父母离异,他随母亲去英国读书,并
在法国和德国留学一年,也曾在海军服役。因为爱好文学,23岁那年回到美国,在一家石油
公司当高级职员。昌德勒的性格有点怪,36岁时与一个比他大18岁的女人结婚。那个54岁的
女人叫思思,是洛杉矾名人之妻,婚后一年离异。昌德勒在45岁开始写作,他一共写了8部
长篇与20个短篇,作品人物愤世嫉俗,四处飘泊,有点伤感的情调。哈梅特生于马里兰州,
家境贫困,从小失学,干过许多职业。20岁在一家侦探社当私人侦探。1923年开始其文学生
涯,两年私人侦探生活,为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哈梅特进入军
队,成为一名反法西斯主义战士。后来因受牵累入狱,他的晚年很不幸。昌德勒与哈梅特笔
下的侦探普利普·马洛与奥普都是 性格倔强、敢作敢为的热血汉子,不依靠机械推理,而
是用抗争的行为向暴力挑战,他们共同开创了野蛮派侦探时代。

    西欧的文坛也不甘寂寞。瑞士作家杜伦·马特写出了《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与《诺
言》;比利时作家乔治·西默农则写出了《梅格雷探案》。前者突破了侦探将凶手缉拿归
案、绳之以法的结局。在杜伦·马特的笔下,侦探的推理是正确的,但凶手却逍遥法外,最
后以侦探身败名裂的悲剧而告终。这就充分揭示了上层社会的黑暗和制度的腐败。也为今天
出现许多反映侦探悲剧的题材开了先河。后者把梅格雷探长放置在枪林弹雨的危境之中,叙
述了代表正义的侦探被迫在黑暗社会中进行顽强反抗,同样对抨击当时社会制度与揭露上层
社会的肮脏交易赋予了作品积极的意义。乔治·西默农一生发表小说300部, 2/3是侦探小
说。他以每月写一部侦探小说的速度,引起世界注目。他的文风朴实,推理严谨,文字精
炼,书中对"小人物"给予了同情,大量作品被搬上银幕。1952年被选为比利时皇家文学院院
士。他的自传《一个平凡的人》也引起读者欢迎。西默农笔下的梅格雷探长也在荷兰塑起了
一尊铜像。

    由此可见,杜伦·马特与乔治,西默农开创了一个新的侦探时代。如果说波洛的破案始
终得到警方的支持,福尔摩斯的对手只是个别罪犯,那么新一代的侦探则面临社会和国家机
器对他们的压抑与迫害,他们的对手更加强大,犯罪更加有恃无恐。这一点,无疑使他们的
侦探小说有更深的社会意义。

    但是,如以情节曲折而言,他们都未能突破柯南道尔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故事结
构,在推理方面也略为逊色。因此,在世界侦探小说史上并没有出现第三个侦探小说的高
潮。

    如果说柯南道尔开创了第一个侦探小说时代,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创了第二个侦探小说
时代,那么,第三个侦探小说时代是在日本拉开的序幕。从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开始到赤
川次郎的崛起,前后60年间(1925--1985年),日本文坛出现了30多位专攻侦探小说的作
家,颇有影响的侦探小说多达2000篇以上。如松本清张、森村诚一两位作家就各有100部作
品问世。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将侦探小说改为推理小说,从内容到形式乃至风格,都形成
自己的特点。我们不妨先从日本早期的侦探小说谈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欧美国家由于政治变革与工业革命浪潮的影响,资产阶级的统治
为侦探登上文学舞台提供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侦探小说进入亚洲,中国学者
林琴南首先翻译欧美侦探小说,并推动中国出现了霍桑探案、李飞探案、鲁平探案。中国除
程小青之外,还有孙了红、陆澹安、赵苕狂、汪剑鸣等十几位作家涉足侦探题材。据统计,
当时由沈知方创办的《侦探世界》大受欢迎。另有《大侦探》、《福尔摩斯报》,上海各大
报纸的副刊也以刊登侦探小说来吸引读者。据魏绍昌编的《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统计,侦
探小说作家多达20余人,有作品150余部。著名作家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也提及欧美侦探
小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晚清小说2/3是译作,侦探小说在译作中占了很大比例。


    但是,中国的侦探小说并没有形成气候,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相反,日本从明治时
代开始,"侦探小说热"一浪高过一浪。在明治之前,井原西鹤模仿中国公案小说,写了一部
《本朝樱阴比事》,神田孝平则翻译了荷兰刑事案件小说《杨牙儿奇谈》。明治年间,日本
作家丸亭素人、原抱一庵、水田南阳外史将欧美侦探小说改头换面,把西欧的人名、地名、
服饰,换上日本的人名、地名、服饰,移花接木,改装为日本版侦探小说出版,想不到赢得
广大读者欢迎。于是,日本作家黑岩泪香首先写了《无惨》(上篇为《疑团》、中篇为《忖
度》、下篇为《冰解》)。小说以海军基地发现一具男尸展开情节,两个警官通过各自的推
理,几乎同时查出了凶手。这可以说是日本最早的侦探小说。在大正年间,日本一些著名作
家也有意无意地把侦探小说结构引入作品之中,从而加强了小说的可读性,这就为日本出现
一个推理小说的时代打下了基础。

    1925年左右,日本文坛先后出现两位侦探小说家:江户川乱步与横沟正史,他们各自开
创了"本格派"与"变格派"侦探小说。从他们开始,日本逐渐形成推理小说的风格。

    以横沟正史为首的"变格派",在注重逻辑推理的同时,在小说中更注重恐怖气氛的描
绘,用揭示人物的心理变态来突破传统手法,有的作品中还出现神鬼妖魔,形成了阴森诡秘
的艺术流派。横沟正史1902年生于神户。毕业于大阪药专。后担任《新青年》、《侦探小
说》杂志主编。他1922年发表处女作《可怕的愚人节傻瓜》。1926年出版《广告偶人》。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致力于侦探推理小说创作,开创了解谜与推理相结合的侦探小说,将逻辑与
浪漫情趣熔为一炉。其代表作有《本阵杀人事件》、《八墓村》、《犬神家的悲剧》、《半
耳男人》、《芙蓉公馆的秘密》、《迷宫之门》、《怪兽男爵》、《女明星的奇特婚姻》等
200部作品。横沟正史笔下的侦探人形佐七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有位好吃醋的妻子,并
带了两个徒弟破案;另一位侦探金田一耕助则是一位学者,他有一头乱蓬蓬的头发,有口吃
的毛病,但料事如神。他自称是直观形侦探,与人形佐七都擅长推理。"变格派"作家有小酒
井不木、大下宇陀儿、水谷准、城昌幸、梦野久作、海野十三、小栗虫太郎、本本高太郎、
久生十兰等十几位。

    "变格派"推理小说奇幻莫测,它代表了侦探小说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当时很受欢迎。但
是,"变格派"作品在逻辑推理方面毕竟有不够严密之处,其影响远不如"本格派"推理小说那
么大。

    我们在介绍"本格派"推理小说之前,先来介绍江户川乱步。从1925年至1955年,在日本
文学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江户川乱步时代。

    江户川乱步(1894--1965年),本名叫平井太郎。生于日本三重县.位父亲平井繁男曾
创办了平井商社。江户川乱步自幼体弱多病,不善运动,酷爱读书。在他幼年时,就由母亲
念给他听黑岩泪香泽的外国侦探小说,在小学时就是一个侦探小说迷。在他高中时,平井商
社倒闭,江户川乱步弃学务家。但他不甘心做个农民,1937年考入早稻田大学经济系。半工
半读,在印刷厂当过徒工,在图书馆当过管理员,为人补习英文,替刊物撰稿.由于打工花
的时间太多,江户川乱步在大学毕业时未拿到学位。

    但半工半读的生活给江户川乱步很大教益,他通过去图书馆打工,读了不少书,开拓了
知识面.大学毕业后,他曾想去美国留学,从事侦探小说创作,但他是长于,生活的重担使
他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在大阪一家银行当小职员。

    20岁出头的江户川乱步先后经历了两次恋爱:初恋只开花不结果;第二次恋爱的对象是
村山隆子。由于他当时一贫如洗,婚事差些吹掉,幸亏村山隆子一往情深,终于结成伉俪。
隆子的哥哥又介绍江户川乱步到东京都ZF社会局工作。

    江户川乱步是个除了写作对其他工作都不感兴趣的人,他几次辞去工作.弄得家境十分
困难。其间、他得到川崎的鼓励.从事写作,但他写的《石头的秘密》投出后如石沉大海,
江户川乱步不甘心,到《时事新闻》报社当了半年记者,又换了几次工作,都未称心如意,
他当时的境遇令他入不敷出。

    1923年,江户川乱步写成两个短篇推理《两个铜板》和《一张车票》投寄给作家马场孤
蝶,马场孤蝶对这个无名小卒不予理睬。江户川乱步一气之下,讨回原稿,又投寄给《新青
年》杂志主是森下雨森。森下雨森对作品很感兴趣,认为作者很有才气,当晚前去访问江户
川乱步,两人谈得颇为投机。小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后,江户川乱步的名字终于引起注
目。

    江户川乱步接连写了《D圾杀人事件》、《心理试器》、《人间椅子》,由于森下雨森
发表了评论,使江户川乱步在文坛上站稳了脚跟。他的《奇幻岛》、《矮人》也在《朝日新
闻》上相继发表。

    但有位署名川口松太郎的评论家在报上撰文批评江户川乱步,认为他的作品粗糙而缺乏
文学性,并用尽挖苦嘲讽之词。与此同时,另一位作家甲贺三郎写了同情江户川乱步的文
章,这些文章使更多的读者关注江户川乱步的作品。

    江户川乱步为了证明自己的文学才华,又写出了《黄金面具》、《地狱的滑稽大师》、
《化人幻戏》等作品,终于受到读者欢迎。他塑造的明智小五郎,也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英
雄人物。

    在江户川乱步受到打击之时,"变格派"领袖横沟正史对他提出了善意的批评,深刻指出
江户川乱步是个"常常被自卑左右,对事业不尽职,是个可怜的悲剧人物",这对江户川乱步
去掉自卑、振作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门户之见并未阻止他们建立真挚的友谊。


    1947年日本成立了侦探作家协会。53岁的江户川乱步出任会长。1949年日本文艺界举办
纪念爱伦·坡逝世100周年,江户川乱步出版了《侦探小说三十年》。他总结了从事侦探椎
理小说创作30年的生活,客观地评价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1952年他被选为日本侦探小说作
家协会名誉会长。

    因为写作获得了大量稿酬,1954年江户川乱步决定设立100万日元的"江户川乱步小说
奖",为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61年,日本天皇授予江户川乱步紫绶褒章。

    1963年,日本成立了推理作家协会,江户川乱步出任理事长。1965年,江户川乱步因患
脑溢血病逝,时年71岁。

    通过上述介绍,可知江户川乱步是一个情绪很容易波动的作家。他在贫困中寻求自己的
理想,在工作中不能尽职,即使在写作中,也时好时坏,但他毕竟为开创日本的推理小说事
业作出了贡献。他的晚年声誉蒸蒸日上,这是日本人喜爱侦探小说的一个反映。


    从侦探小说到推理小说,江户川乱步无疑是有功绩的。"本格派"侦探小说讲究写实,以
科学的逻辑推理为侦破的主要手段,在侦探小说中运用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该派作家有角田
喜久、甲贺三郎、平林初之辅、滨尾四郎等。综观江户川乱步等人的推理小说,严格来看,
还是没有超出欧美侦探小说的范畴,无论是"本格派"还是"变格派"小说多少带有离奇性;在
内容上对现实的揭露不够,在手法上也缺乏严密的推理成份。应该说,一直到松本清张、森
村诚一的崛起,日本的侦探小说才真正转入推理小说。也正因为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等人的
努力,使日本的推理小说面目一新。于是,欧美侦探小说的高潮,终于转向日本文坛,并形
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那存在的都是幻影,那永恒的终将毁灭,世界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


冷目旁观只眼世界,热胆衷肠全心道义,或曰此看客之谓也,吾嘉之而深以为然

TOP

原帖由 无册那 于 2009-11-23 17:30 发表
记得第一次看阿加莎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在夜晚看的,到最后揭开凶手身份的时候那种脊背发凉的震撼感,是从没有过的,看过这本书的人,100个当中有99个都会被震撼到,而那1个例外的,就是之前看过类似手法的。 ...


的确,看过类似手法的都对这本书的感觉平平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