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教程转载】献给想原创的你-基本乐理学习--中【申精】

很多NOTER都希望自己能够原创出好听的歌曲来供自己做
但是却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
毕竟没有学过乐器,所以不懂乐理,做出来的歌也跟砸钢琴一样
现在我在此跟大家分享基本乐理,一方面能提高大家的音乐能力,也希望对喜欢搞音乐原创的你提供一些帮助

PS:想做钢琴曲的朋友不妨也看看,帮助大家识谱减少错音哦!
由于字数过多,建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学习(章节采用大字体,方便查看)有必要的话可以下载保存



节奏、节拍、拍子、小节-基本乐理(七)

节奏和节拍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节 节奏、节拍

一、节奏

节奏是一个广义词,它包括了音乐中与时间有关的所有因素,这里概括了拍子、小节、循环周期和重音的位置。

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的组织在一起,按着音乐的强弱、长短,使它们有序的进行着,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不成其为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它无所不在,它体现在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小节线,每一个重音和速度的标记中……

二、节拍

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有很多有强有弱的音,在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次序反复出现,形成有规律的强弱变化,例如:每隔一个弱拍,出现一个强拍时,这是一种节拍,而每当有两个弱拍或有三个弱拍再出现一个强拍时,这些又是另外的一些节拍,它运用了小节线和拍子号标记出来,看起来很具体。在有强有弱,一定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着一定的长短次序,由小节线划分,反复的有规律的重复,形成了有规律的强弱变化,这就是节拍的作用。

“强”与“弱”看似简单,但是人们可以根据这些简单的“强”与“弱”变化出很多种拍子来,从而形成各种情绪,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来。因此“节拍”是非常重要的,它等于是音乐大厦的基石,必须是有规律并且是有秩序的。

在节拍中出现一个名词叫“拍子”,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拍子”。

第二节 拍子

在节拍中,众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为单位的,(这也叫做“单位拍”),这一个重要的时间段 — 一拍,就是音乐的基础,它是用指定的音符来代表的。也就是用各种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做为基础的一拍,然后有强有弱的循序渐进。下面我用最最通俗的来讲,什么是拍子。

“拍子”用简单的话来说你用一个手掌来拍。手掌一下、一上,这就叫做一拍,(如果用两只手对拍的话,那么一张一合,就叫一拍)单单拍下去,叫做半拍,再抬起来,也是半拍,这样算起来一上、一下加起来就是一拍。(等于半拍加半拍)
图示:


在我国的戏曲里,通常把拍子叫做“板、眼”,“板”就是重拍,“眼”就是弱拍。打起拍子来是这样的:用手掌拍击一下,这样称为“板”,再用食指点一下,这样称作“眼”。象京剧里常说“慢三眼”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三眼”表示有三个弱拍,加上一个强拍,实际就是指4/4拍。如果平时说一个人唱歌“没板没眼”的,也就是说明这个人的节奏不好,拍子不准确。

音乐的拍子,是根据乐曲的要求而定的,比如当乐曲寻求规定的速度是每分钟60拍,那么每拍占的时间是每分钟的60分之一,也就是一秒,(半拍为二分之一秒),如果规定的速度为每分钟120拍的时候,那么每一拍占的时间是半秒钟(半拍是1/4秒),现在是半秒钟打一拍,前面是一秒钟打一拍,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快,(后面讲速度一节中我们还会讲到),以此类推。这也就是拍子的时值,当拍子的时值定下来之后,比如四分音符为一拍时,八分音符就相当于半拍,全音符相当于4拍,二分音符相当于二拍。而十六分音符则是1/4拍,换句话说,也就是一拍里有一个四分音符,有两个八分音符,有4个16分音符。再比如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四分音符就是两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全音符是八拍,而十六分音符即半拍,这样,当拍子的时值确定后,各种时值的音符就与拍子连在一起。

如2/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2拍。叫做2/4拍,一小节里有两拍,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在一个小节里,只有一个强拍,一个弱拍出现,然后每小节不断重复出现。这种2/4的节奏很适合队列行进的时候使用,所以大部分进行曲都采用这种2/4拍的形式。
谱例1:


        

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3拍,叫做3/4拍。也就是一小节有一个强拍和两个弱拍出现,每小节重复出现,第一拍是强拍,第二三拍是弱拍,这就是3/4拍。这种节奏很适合旋转,因此常常用在圆舞曲里(华尔兹)。象大家熟悉的圆舞曲之王 — 约翰·斯特劳斯,他的作品有大部分是三拍子的。
谱例2:


      
下面介绍4/4拍,4/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一小节有4拍,叫作4/4拍,在4/4拍里,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为次强拍,第四拍又是弱拍。
谱例3:


6/8拍与 2/4 3/4拍不同的是:它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6拍,这样在每小节里:第一拍是强拍,第二、第三拍是弱拍,第四拍是次强拍,第五拍和第六拍又是两个弱拍,这样每小节6拍,反复出现。
谱例4:


在音乐作品中,单位拍并不是固定在一种音符上。它可以使用各种音符作为单位拍。比较常用来作单位拍的有四分音符(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为一拍),长短音符交替进行。
第三节 拍号和拍号的画法

拍号是用分数的形式来标画的,分母表示拍子的时值也就是说用几分音符来当一拍,分子表示每一小节里有几拍,前面说过了2/4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2拍,3/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读法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比如2/4叫四二拍,3/4叫四三拍,6/8叫八六拍。

拍号要写成分数的形式,是因为在五线谱中把全音符作为整数1看待。全音符是1,二分音符是全音符的一半,自然是1/2,四分音符的时值就是1/4,以四分音符为例,每小节有2拍,(两个四分音符)时,拍号就要写为2/4,如果每小节有三拍(三个四分音符)就标画成3/4,这样以此类推。

下面举例看看拍号与音符时值的关系:
谱例1:  
        
        


        

拍号要标画在乐曲开始的地方,画在乐曲第一行谱表的后面,(但如果有调号,要先画调号再画拍号)顺序是这样的:谱号-->调号-->拍号。

在谱表上标画拍号时要以三线(五线谱中间的那条线)当作分数的横线,不必另外再画横线。如果乐曲在中途不改变拍子的话,只在开始的地方写一次就可以了,如果中途变化拍子,还需要标画新的拍号。
        


第四节 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一、小节

音乐总是跌宕起伏,强弱交替出现,这种交替出现不能是杂乱无章的、随意的,必须按着旋律的结构,组织成最小的、有规律的组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才可以。这个最基本的基础,就是小节。规律是这样的,强拍和弱拍交替进行,每当一个强拍出来,不管后面跟不跟弱拍(1/4的就没有弱拍跟在后面)或是有几个弱拍,在第二个强拍出现之前这即构成了一个小节,当第二个强拍出现之后,又形成第二个小节,这样循环往复。比如,一个强拍后面跟着一个弱拍,这就是“二拍子”,一个强拍后面跟着两个弱拍,那么这就是“三拍子”,强拍后面出现三个弱拍子,那就是“四拍子”,以此类推,总之,在一小节里是不能出现两个强拍的。除非在弱拍上,特别标上了强音记号。

二、小节线

每一个小节之间是由小节线来划分的,小节线是一条条与谱表相垂直的坚线,上面顶到第五线,下面画到第一线,(上下两边切记不可出线,以免与音符混洧。)这样一条条的纵线就叫“小节线”,小节线把谱表分成一节一节的,从而形成了小节。

三、终止线

终止线是在乐曲最后,将要结束的地方,这里就不能单纯的画小节线,而是要区别一般的小节线来表示,这种表示的方法是用两条竖线,其中一条细线,一条粗线并行,细的一条在前,粗的一条在后,这叫“终止线”,表明乐曲终了。(终止线的上下两端也是不可以出线的,要与第一线和第五线对齐)。
谱例1:


有时,一个段落结束,或者在一个段落内,但需要转调的时候,也画两条小节线(但是两条细线,以区别终止线)。
谱例2:


四、弱起小节

一般情况下,乐曲开头部分都是从第一小节,第一拍的正拍开始的,这种叫“强拍起小节”,也就是从第一小节的强拍开始。但是还有一种起拍不是由第一小节第一拍的正拍开始而是由第一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或者是第一小节的末一拍开始,或别的拍开始,总之不是第一小节的正拍开始,都叫“弱起小节”,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国际歌》,就是从弱起小节。
谱例1:


再比如我们国家的《国歌》也是弱起小节,请看谱例:
谱例2:


这种弱起小节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完整的小节结束(也叫完全小节),还有一种是不完整的小节(也叫不完全小节)结束,不完全小节就是最后一小节的拍子与第一小节的拍子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小节。
        


注释: 在计算小节数时,应该以完整小节开始计算。

第五节 单拍子和复拍子

单拍子:是指在一小节之内只有一个强拍,而后面有固定的一个弱拍、两个弱拍或者几个弱拍,但从头到尾都是很规律的,每小节反复重复,这种拍子叫“单拍子”。单拍子的特点是只有强拍和弱拍,例如每小节有两拍,或者有三拍的这种拍子,都叫单拍子。

下面我们举些在我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例子:

一、单拍子

比如2/4,这个符号叫做四分之二拍。表示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两拍,也即把四分音符看成是一拍,(如果打拍子就是一上、一下)每一小节打两下,第一下是重拍(也就是板)第二下是弱拍(也就是眼)。
谱例1:

        

下面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如果在一小节内,只有强拍,而没有弱拍的话,这种不叫单拍子,而叫“一拍子”(以后会讲到)。

2、在一小节之内只有一个音的时候,唱出来也是应该从强到弱,虽然只有一个音符,但在音乐表现中要体现这种感觉,把强弱变化唱出来。

二、复拍子

复拍子的概念就是在一小节之内,包括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强拍子,(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一起的拍子,)叫做复拍子。但是这种强拍在力度上是有区别的,在这中复拍子中一般第二个出现的强拍叫做次强拍。因为是次强拍,因此在力度上要区别于第一拍,要比第一个强拍弱一些。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比如4/4拍,就是复拍子。

它是由两个2/4拍组成的。
谱例1


2、6/8拍,也是复拍子。

它是由两个3/8拍组成的。
谱例2


单拍子和复拍子在记谱的时候,必须要按着拍子号,把散音符有机的、按着拍子连起来记,形成一个音组,这种有规则的记谱法也叫音符组合法,怎么来形成有规律的音组呢?首先我们把复拍子拆成单拍子以单拍子为单位来进行音符组合。比如,4/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四拍,它也是由两个2/4拍组成的,而2/4拍也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这样在写谱子的时候,应该以四分音符为单位,这样既有规律,而且在视谱时也比较清楚、简单易读。
谱例3:


再比如6/8拍也是复拍子,它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6拍,也可以拆成两个3/8拍。也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仍然是以八分音符为一单位形成两组。
谱例4   


现在我们认识了单拍子和复拍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混合拍子。

第六节 混合拍子  

混合拍子,顾名思义,它不是单一的拍子,而是有不同类的拍子组合起来的拍子。所谓不同类是指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的拍子出现在同一小节内。叫做混合拍子。这种拍子是每小节由强弱等数交替和强弱不等数交替出现,也就是相同单位拍,两拍和三拍的单拍子加在一起形成的拍子,比如2/4+3/4=5/4拍,那么这个5/4拍就是混合拍子。
谱例1:


还有一种组合方法是反过来,3/4+2/4=5/4拍。

        


注:混合拍子中在每小节里只可以有一个强音,因此第二组或第三组的强音都只能屈居次强音,不能称强音。

第七节 特殊拍子

这里介绍一些平常用得很少的特殊拍子,这些拍子一般在戏曲音乐里用得多一些,比如一拍子,和散拍子,还有变拍子。

一、一拍子

一拍子看名称就知道,每小节只有一拍,也就是说在一拍子的节奏里,每小节只有强拍,是有板无眼的拍子,比如京戏里的垛板,河北梆子里的快板、流水板,大都采用这种节奏,为的是突出音乐语言的力度,并有一种紧迫感。(比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扮土匪上山捣座山雕匪巢中一段唱腔“穿林海”就用了大段的1/4拍子,来表现杨子英剿匪的急切心情)。
谱例:


二、散拍子

散拍子一般也是用于民间戏曲,乐曲里运用的通常叫做"散板",这种拍子无板又无眼,而是由演员来确定,演员根据音乐的内容的和情绪的需要自由的掌握速度的快慢和声值的长短。可以起到抒情的作用。散拍子往往用虚线来代替小节线,这样表示可以灵活、自由一些,另外还常用到一个符号“ 艹”,这也是散板的标号,有了这个符号就不用分小节,只把音符、表情、记号标出就可以,由演员或者演奏员自由的掌握。
谱例:

第九节 打拍子  

会打各种拍子,在音乐的演唱和演奏当中,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你识谱,提高你的识谱能力,并且能帮助你培养好的音乐感。现在我把一些常用的拍子的图示画出来,请你认真的练习。
        

第十节 连音符  

连音符是常见的,尤其是在乐曲之间的经过音,经常出现连音符。什么叫连音符呢,就是在符尾的上面或者符尾的下面,分别标有数字的一组音符,叫“连音符”。连音符的种类很多,依照数字分别叫几连音,比如符尾的上方标着5,就是“5连音”,标着6,就是“6连音”,标着3就是“3连音”以此类推。

这种连音是在有一定音值音符的位置,出现比规定的音符多,但时值没改变,而且这种增长不是成倍的增加,这就产生了连音符,比如一个四分音符,应该有两个八分音符,如果用5个十六分音符都挤在这一个四分音符的空间,这就出现了5连音,如果有三个八分音符占了一个四分音符的空间,就形成了“三连间”,而有七个十六分音符占了一个四分音符的空间就形成了“七连音”。
谱例1:


一般连音符的数字的标写方法只在符尾处写上数字就可以了,是几连音就写几,如果出现休止符就要在数字的两边画上连线,以示这休止符和音符之间的关系,但是要跨在一起。(见前图 — 最后一小节)

第十一节 切分音

切分音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变化。比如:一个音在弱拍时开始,而且延续到后面的强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使原来的强弱关系颠倒了,这种音形叫“切分音”、“切分音”在一小节之内,可以用一个音符来标写,而如果跨了小节的“切分音”就必须写成两个音符,并且要加延音线。(延音线是一个弧线)。
谱例1   

第十二节 速度

一 基本速度

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是作曲家根据音乐的性质而定的,有的作品抒情些,有的作品是歌唱性的,还有紧张的、行进的、活泼的、跳跃的等等,达到这个目的,作曲家都要在每一部作品上首先规定一个快慢的“时间表”,这就是“速度”。准确的速度才能有准确表达的基础,这种在音乐作品中规定的快与慢,就叫“速度”。

“速度”是由音乐作品中作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音符时值长,拍子就慢一些,音符时值短,拍子就快些。每一个音乐作品都不一样,而拍子也是千变万化的,为了准确的表达作曲家对音乐作品的要求,因此在每一部作品的开头都会用标明情绪,标明速度(一般是用音乐术语标明的)另外还要标明每分钟有多少拍,这样就明确的表示了作曲家对作品的要求,只要完全按着这些要求去作,至少在速度上,在情绪上是正确无误的。


音乐速度的表示有两种,一种是用文字来表示的,比如“快速”、“中速”、“慢速”、“稍快”等等,还有一种是用音乐术语来表示的,这些音乐术语都是意大利语,目前国际上多采用这种标记,比如Andante(慢板)、Presto(急板)、Pill mosso(稍快)等等。

再准确的标志就是前面所说的,标明一分钟里唱多少个几分音符,比如:=56,这个记号告诉你,每一分钟唱56个4分音符,就是说明,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唱56拍,再比如:=72这是说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要唱72拍。这就很具体的表明了作曲家对作品在速度上的要求。

为了有准确的速度,人们发明了“节拍机”,在节拍机上,标有各种速度。并有只指针象钟表一样发出滴达声来提示你速度的快与慢。这是很科学的,目前国际上广泛的使用这种机器,从儿童学琴,音乐家练琴到大乐队排练。都离不开“节拍机”。

二 临时变化速度

音乐进行的速度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速度,还有一种是临时变化速度,基本速度就是前面讲的,乐曲固定要求的速度,或者是比较大段使用的速度。还有那种临时变化速度,是根据乐曲需要临时标记的,比如:渐快、突慢、还原等等。

音乐的速度很重要,因为同一首曲子处理的速度不同,曲子的性质会是完全两样的,收到的艺术效果完全不同。

谱例:
快步进行速度、轻松愉快
   


慢板、抒情的
   


你可以按着谱例上标的速度,打着拍子来唱这两段相同的音乐,你会发现两种奇妙的、不同的音乐。

还有一种要说明的是换拍子时,单位拍的时值不同,但作曲家有固定的速度关系,这种情况下,往往把两边的不同的音符用等号来等同起来。比如谱子上经常出现这种符号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

音程-基本乐理(八)


第一节 音程、曲调音程、 和声音程

在音乐体系众多的音。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叫音程。(实际上就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

音程中的两个音,各自都有自己的名称,低音叫做“根音”(也叫下方音)、高音叫做“冠音”(也叫做上方音)。

一 曲调音程

“根音”与“冠音”先后发出的关系,叫做“曲调音程”(也叫旋律音程)。
谱例1:


曲调音程分别有“上行”、“下行”、和“平行”。在谱面上书写要根据发音的先后次序来书写。
谱例2:


二 和声音程

“根音”和“冠音”同时发出声音叫做“和声音程”。
谱例3:


和声音程在谱面上标画的时候上下两个音一定要对齐。(注:二度音是不能对齐的,也对不齐,只能错开写,但是应该低音在左边,高音在右边。)

三 音程的读法

上行的曲调音程与和声音程都要从低读到高(也就是从根音读到冠音)。而下行的曲调音程和平行的的曲调音程一定要读出走向。比如说:从G到下面的B,或者是从E平行到E,等等 。

第二节 音程的度数 音数

1 度数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计量单位。比如说量长度的有公里、米、厘米、尺、寸,重量单位有斤、两等等。

音程同样也有一个度量单位,这就是“度”,也叫做“度数”。

其中还包含着“音”也叫做“音数”。音程的大小名称都是由“度数”和“音数”决定的。

五线谱上的每一条线和每一个间都是一度。两个音同在一条线上,或者同在一个间里的时候,这两个音的音程关系叫做“一度”,或者叫做:“同度”。

如果两个音,一个在线上,另一个音在紧挨这个音的间里,那末这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叫做:“二度”。

如果两个音都在线上,而且是最近的两条线上,或者是两个音同样在两条最近的间里,这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就叫做:“三度”。就是音程的度数。也就是两个音中间相距有多少个音级。
谱例1:


2 音数

音程的构成,除了“度数”还包含有“音数”。

音数是指两个音级之间包含着多少个半音。

音数是由分数来表示的: “1”表示是全音、“1/2”表示是半音、“1.1/2”表示一个全音加上一个半音。

辨别音程的关系,就是要根据两音之间的“度数”和两音之间包含的“音数来确定,为了音程的完整性,我们还需要在“度数”和“音数”的前面再加说明性的五个字:大、小、增、减、纯,分别用在不同的音程上。

下面举例说明:

音数是0的“一度”叫做“纯一度”它们是同度。比如:C-C D-D E-E F-F G-G A-A B-B 。
谱例2:


下面面紧接着是“小二度”,它的音数是1/2的小二度,而音数为1的二度叫“大二度”。在自然音阶里 E - F 、 B - C 是“小二度”(半音),其它两音相邻的音程关系都是“大二度”。
谱例3:



下面总的列表来说明:
   
        

        

3 音程的标写

音程的度数要用阿拉伯数字标写。音数用大、小、增、减、纯、倍增、倍减来标写。比如:大六度就要写程“大6”,小二度要写成“小2”,纯五度就写成“纯5”,依次类推有这样一个规律:凡是二度、三度、六度音程,都用“大”“小”两个字来区分;而一度、四度、五度都用“纯”字。

第三节 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1 自然音程

纯音程包括:纯一度、纯四度、纯五度、纯八度。

大音程包括:大二度、大三度、大六度、大七度。

小音程包括:小二度、小三度、小六度、小七度。

增四度、减五度 也叫“自然音程”。

2 变化音程

变化音程是由自然音程变化而来的。

大小音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举一个例子:大六度音程,如果把把冠音降低半个音,或者将根音升高半个音,那末这个音程就从大六度变成了小六度。由此可以看得出,音程的度数是由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来决定的,音程的性质(大、小、纯、增、减)是由它所含的音数决定的,这就是变化音程。
谱例:


第四节 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

音乐在人听起来由舒服和不舒服的区分。这是由于同时出现的音(也就是和声音程)有协和与不协和之分。协和的音程人们听起来就悦耳,而不协和的音程人们听起来就刺耳、很难听,有一种压迫感。听起来悦耳的音程是协和音程,听起来是刺耳的、不融和的音程就叫做不协和音程。

下面我们先谈谈协和音程:

协和音程一共有三种效果:

1 极完全协和音程:纯一度、 纯八度。

2 完全协和音程: 纯四度 、 纯五度。

3 不完全协和协和音程:小三度、大三度、小六度、大六度。

以上这三种音程的音响效果各有不同:

极完全协和的音程,听起来是一个音,或者是几乎是一个音的效果。(纯八度有一点空洞的感觉)。

完全协和音程,听起来是互相包容的,很舒服的感觉.

(不完全协和音程,听起来有一点跳的感觉,虽然如此却还可以容忍,所以也算在协和音程之内)。

4 不协和音程听起来就十分刺耳了,这种音程包括大二度、小二度、大七度、小七度、以及增减音程。

不协和音程使人的听觉受到刺激。但是在特定的情绪和条件时经常使用到这种不协和音程的,我们在音乐作品会常常听到它们。

第五节 单音程和复音程

单音程比较简单些,它是指在一个八度之内的音程,叫做单音程。超过一个八度之外的音程叫复音程。

单音程的称呼比较容易一些,是几度就可以直接称呼。比如大三度、纯八度、增二度、小七度等等。

复音程相对来讲就比较复杂一些。简单的办法可以用“加七”或“减七”的办法来算。

用“加七”的办法算是这样的:把现有的度数加上七度,然后一共是几度就直接称呼它的度数。(请看谱例1里的1、3、5、6)

用“减七”的办法算是这样的: 减去八度但是要称为“隔八度的多少度。下面举例:
谱例1:


第六节 音程的转位  

音程的转位:就是把音程上下两个音的位置颠倒过来(根音和冠音互相倒置)上方音成为下方音,下方音成为上方音。这就是音程的换位。

音程转位可以在一个八度之内,也可以超过一个八度。

音程的转位可以单独移动根音和冠音,也可以将根音和冠音同时移位。
谱例1:


音程转位以后出现的现象:

(一)音程通过转位以后,除了改变它们之间的度数以外,还改变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种类。

1 首先是大音程经过转位以后,都变成了小音程,而小音程却成为了大音程。

2 增音程和倍增音程经过转位都变成了减音程和倍减音程。

下面我们看一个图表:
        


(二)音程转位以后改变了度数,计算的方法如下:

原位音程的度数和转位音程的度数的总和相加起来是九度。要计算转位音程的度数只要在九度里将原位音程的度数减掉,就是转位音程的度数。
        


还有一个办法是反过来。将原位的度数与转位的度数相加等于九,也是可以的。
        


依次类推。

(三) 音程转位以后不改变它们的性质,也就是说:协和音程经过转位仍然是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还是不协和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同样也是依旧。

(四)音程经过转位以后,单音程变成了复音程,而复音程则变成了单音程。
        



和弦-基本乐理(九)


和弦是由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即几个音同一时间发音)这种形式,就称其为和弦。和弦的出现增强了旋律的表现能力、和声的色彩同时也使音乐得到了丰富,非常协调丰满。

第一节 三和弦

和弦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先讲讲三和弦。

根据三度音程关系叠置在一起的、三个音同时或先后发出的音,叫做“三和弦”。

在三和弦中,最下面的一个音,我们称为“根音”。根据与根音的关系,中间的那个音叫“三音”。最上边的一个音叫“五音”。如果在谱纸上记录时,根音可以写做“1”,三音写做“3”,五音写做“5”,自下而上的写。
谱例1:


三和弦一共有4种:第一种是“大三和弦”,第二种是“小三和弦”,第三种是“增三和弦”,第四种是“减三和弦”,下面我们看看这几种三和弦的构成。

一、 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的音响效果是非常明朗的,它的构成:从“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小三度”,从“根音”到“五音”必然是“纯五度”,这就是大三和弦的构成。

谱例2:


二、小三和弦

小三和弦的音色比起大三和弦要暗一些,它的“根音”到“三音”是“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之间是“大三度”,(正好与大三和弦相反)从“根音”到“五音”也同样是“纯五度”,这是小三和弦。

谱例3:


三、增三和弦

增三和弦是从“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而从“三音”到“五音”也是“大三度”,这样形成,就使得“根音”到“五音”成了“增五度”,这种和弦我们称它为“增三和弦”。

谱例4:


四、减三和弦

减三和弦,从“根音”到“三音”,从“三音”到“五音”全部是“小三度”,这样“根音”到“五音”是“减五度”,这就是减三和弦。

谱例5:


我们在这一节里讲到的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因为构成它们的音程是协和音程,因此这两种和弦都属于协和的和弦,大三和弦听起来明亮,小三和弦听起来要柔和一些,都是很好听的和弦。在音乐作品里这两种和弦也是使用最多的常用和弦。

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因为本身构成它们的音程都是不协和音程。因此,这两种和弦就都属于不协和和弦,听起来有扎耳朵的感觉,因此在音乐作品当中,如果不是特别需要的话,一般来说这种增减和弦比较少用一些。


第二节 七和弦

由四个音按照三度的关系叠置在一起,这样构成的和弦叫做七和弦。它从"根音"到最高音的音程是七度,因此七和弦的名字,也是由此而得的。

七和弦大体与三和弦差不多,下面也是由"根音""三音""五音"组成,也是从下往上数,而第四个音,也就是最高的音叫“七音”。七和弦同样:在记谱用数字来标写的时候,从下而上,依次是1357。
谱例1:


一、大小七和弦

"根音""三音""五音"构成大三和弦,"根音""七音"音程关系是小7度的和弦叫“大小七和弦,它的构成是这样的,自下而上,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大小七和弦。
谱例2:


二、小七和弦

由“根音”、“三音”、“五音”构成小三和弦,从“根音”到“七音”是小七度的和弦,是“小七和弦”,也叫“小小七和弦”。

它的结构是:(自下而上)小三度+大三度+小三度=小七和弦。
谱例3:


三、减小七和弦

“根音”、“三音”、“五音”构成了减三和弦,从“根音”到“七音”是小七度,这个和弦叫“减小七和弦”,另外也称做“半减七和弦。”它的结构自下而上是小三度+小三度+大三度=减小七和弦。
谱例4:  


四、减七和弦

“根音”、“三音”、“五音”构成了减三和弦,从根音到七音是减七度的和弦叫“减七和弦”,也叫“减减七和弦”。

它的构成是:小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减七和弦
谱例5:


由于大7度和小7度都是不协和音程,因此七和弦也是不协和的和弦。

总之:七和弦共有七种,他们的名称分别由三和弦的性质,加上根音到七度音的音程关系而起的,比如说:
谱例6:


因此起名叫大大七和弦
        


因此起名叫小小七和弦
        


因此起名叫大小七和弦

七种七和弦
谱例7:



第三节 和弦转位

一、三和弦的转位。

以根音为最低音的和弦叫原位和弦,如果以三音、五音或者七音为最低音的时候叫做和弦转位,这种和弦称做“转位和弦”。和弦转位以后根音、三音、五音、七音的名称不变,仍用阿拉伯数字标记。
谱例1:


三和弦除了根音以外,还有两个音(三音和五音)因此它可以有两个转位,以三音做最低音,叫做“第一转位”,以五音做最低音,叫做第二转位。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后有了新的名称,叫做“六和弦”。这是因为做为最低音的三音此时与根音(最高音)的关系是六度,因此得名“六和弦”,在记谱时仍用阿拉伯数字6做标记。
谱例2:


当三和弦的五音做了最低音的时候,这就是“第二转位”,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叫做“四六和弦”,这是因为此时处在最低音的五音与根音的关系是四度,而三音与根音的关系是六度,因此得名“四六和弦”。标记时仍用阿拉伯数字,4和6来写,但是写的方法是4在下,6在上,是这样“”。
谱例3:


二、 七和弦的转位

七和弦的转位,原理与三和弦是一样的,只不过七和弦除了根音以外,还有三个音,因此,七和弦可以有三个转位。

“第一转位”,仍是以三音为最低音,根音为最高音,它的第一转位叫做“五六和弦”。标记起来是这样的“”。“第二转位”是以五音为最低音,这个转位和弦的名字叫做“三四和弦”,标记是这样的“”。“第三转位”是以七音为

最低音,这个转位的名字叫做“二和弦”标记是这样的“2”。

别外对七和弦与三和弦以示区别,那么原位的七和弦用阿拉伯数字“7”来标记。
谱例4:


[ 本帖最后由 『連』♂S.P 于 2008-7-30 02:06 编辑 ]

似乎是听了某人的曲子后开始发神经
我同情你,还好我没听

TOP

其实感觉做无K的BMS所需乐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就是这篇帖子了

TOP

我承认他的确是在发神经了

修复工具偶尔也会有出故障的一天啊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