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疼读报委员会】2007年07月01日 第二期
[b]香港主权移交[/b]香港主权移交,常简称为香港回归,指香港主权于1997年7月1日由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一百多年的殖民地历史一事。
英国对香港的管治源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清朝战败后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清朝再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英法联军打败,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部份割让交由英国管治。1898年,清朝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这三个条约均为不平等条约。该三条约决定了今日香港的范围。1982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英国***开始举行谈判香港前途问题,最后在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一切曾由英国管治的土地,恢复行使主权。
虽然《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均将香港岛和界限街以南的九龙永久割让予英国,但这并没有使得这两片土地永久成为英国属地,而是连同新界一并交回中国。香港岛和九龙缺乏平地,食水、食物等物资都是由新界或中国大陆供应,不能自给自足;而香港也并没有因三条条约的分别而妨碍她的整体发展。因此,英国难以不把整个香港交还;而英国***在确定香港主权将移交中国后,也只有极力争取维持在香港的利益。
大部份香港市民在中英两国开始详细谈判之前,鲜有考虑香港主权的前途问题。其实自20世纪70年代初起,***在筹划地下铁路、新机场等大型基建项目时,因为投资回报期需要接近30年而跨越1997年,当时在向国际筹集资金时已受香港政治前途不明的影响。
[b]【背景】[/b]
根据清朝***与英国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北京条约》,香港岛及九龙是永久割让予英国的,而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亦一直未能取消这些不平等条约。直至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被日军占领后才有转机。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引起了香港的归属问题,营造了香港主权移交回中华民国的可能性。当时舆论普遍认为,香港是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象征,加上中华民国在战争过程中已跻身大国之列,亦希望消除所有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所以应把香港交回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早于日本投降前数年,美国罗斯福总统亦曾认为英国***应该放弃香港,并归还给中国发展为国际自由港。国民***亦希望能收回香港,但因国共内战日渐激烈而无暇南顾。另一方面,英国则强烈希望战后保持所有远东殖民地,包括作为英国远东海军基地及商业中心的香港。在英国的强硬态度及战胜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下,香港的归属问题并没有在战后的国际会议上提出过。因此,战后香港由英国继续接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于国际战略考虑,虽然不承认英方对香港的殖民“主权”,但是表明暂时不会收回香港,也不干预制止前中华民国军眷及逃民在香港的活动。1950年,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苏联以后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同时,英国***在军事上也做出部署,包括使用核打击阻止中国武力收复香港的可能。
1972年3月,刚取得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曾就香港问题致函联合国反殖民小组主席。中国常驻代表黄华表示,香港及澳门分别属于被英国及葡萄牙占领的中国领土,解决香港及澳门问题是中国主权内的事务,而不属于一般的殖民地问题。他同时表示,中国在适当时候将使用和平手段解决香港及澳门问题,在此之前香港及澳门应保持现状。1972年11月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决议案,认可了中国对香港的立场和要求。
1979年3月,港督麦理浩首度访问中国,并首次向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香港前途问题。由于新界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约将在少于20年届满,中国官方对香港前途问题的立场,对香港的土地契约等安排十分关键。邓小平提出中国必定会在适当时候收回香港。
1980年代初,英国向中国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权”及“治权”:主权归中国、英国人保留治权。不少香港传统上流社会的政治及商界精英,开始时亦支持有关建议。传统英国资金的商业力量,如汇丰银行、怡和洋行,亦曾参与游说工作。当时的商界年青领袖李鹏飞曾率领当时香港的工商界精英组成“年青才俊团”前往北京提出有关建议,但遭邓小平否定。中国坚持英国对香港没有主权,也没有治权;而且中国不单要收回新界,更认为香港岛和九龙的割让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因此必须整体收回香港;但由于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同于当时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体制,立即融合对双方均无好处,因此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在收回主权的同时,容许香港拥有独立的经济及政治制度,并由香港人自行管理,即所谓“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同样政策亦适用于澳门。他同时希望能借此办法解决台湾问题。
[b]【中英谈判】[/b]
〖谈判障碍重重〗
港督麦理浩的官方访问提醒了中英双方要为香港前途作进一步的讨论及外交接触,也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82年的首次中国访问铺路。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华,9月24日在北京与邓小平展开对香港前途问题的讨论。她坚持按照《南京条约》及《北京条约》,英国享有香港岛及九龙半岛的主权,但邓小平明确表明主权问题没有妥协的空间,双方无法达成共识。随后,撒切尔夫人访问香港,成为首位在任内访港的英国首相。在记者会上,撒切尔夫人重申三条条约的合法性,并指出所有国家都需要尊重国际条约,否则任何谈判皆无法进行。
其后,英方提出“以主权换治权”,名义上承认中国拥有香港的主权,以换取英国管治香港的权利,但中方拒绝接受。
1983年7月12日,中英两国正式展开香港前途谈判,中方团长为中国副外长姚广,英方团长则是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爵士,港督尤德爵士亦以英方成员身份参加谈判。在两日会谈后,新闻公报以“有益,有建设性”形容,但谈判实际上并不顺利。7月底,谈判继续,但新闻公报连“有益,有建设性”的字眼也欠奉。双方仍未就重要的主权问题达成共识。英方未放弃“以主权换治权”的构想,中方则坚持主权治权不可分开。
中英双方就香港前途谈判未能达成共识,触发香港市民对前途的忧虑,曾经使物价一度飞涨,亦导致了股灾的出现。1983年9月,港元曾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市面出现抢购粮食等情况。港英***在1983年10月15日起实施联系汇率制度,以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钩,来维系港元稳定。
但在谈判陷于僵局下,人心仍未稳定,香港人无法参与谈判,感到无助。1984年1月,香港***增加的士牌费,在九龙区引起骚乱。1984年3月14日,香港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议员罗保,在立法局会议上提出动议,所有任何有关香港前途之建议,在未达成最后协定前,必须在立法局辩论。在香港前途未明朗下,1984年3月28日,英资的怡和洋行宣布把总公司迁册至百慕大,令各界被视为英国有意撤资,对香港的前途更加忧虑。
〖取得共识〗
1984年1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第八轮谈判,中英双方各自更换团长,中方由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周南担任,英方则由伊文思爵士担任团长,并兼任驻华大使职务。
1984年4月,英国外相杰弗里·豪访华,并就香港主权问题作出让步,令会谈取得重大突破。4月20日,杰弗里·豪在香港发表声明,宣布1997年后英国不再拥有香港的主权和治权。7月底,杰弗里·豪再度访华;8月1日,杰弗里·豪在香港举行记者会,透露协议的十项主要条款。其后的会谈进一步就香港在1997年后的土地、民航、国籍等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多项共识。直到9月26日,《中英联合声明》的草案终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周南及伊文思代表签署,香港前途谈判结束。至草案签署为止,双方共进行了22次的谈判。
经历多轮的香港前途谈判,中英两国最终就香港前途问题达成协议,并于1984年12月19日,由中国总理赵紫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联合王国***声明:联合王国***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第三段第12条表明,中国将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并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确保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香港本身的资本主义制度及民主制度维持50年不变。
〖声明签署后〗
198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决定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包括香港和中国大陆人士。1985年亦在香港成立基本法咨询委员会,负责在香港征询公众对《基本法》草案的意见。1988年4月,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公布首份草案。1989年2月公布第二份草案,咨询工作则在1989年10月结束。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通过议案,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过渡期】[/b]
由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签署、至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期间的十三年,被称为过渡期。在过渡期内,香港经历多番起跌,包括1987年股灾、1989年六四事件及引起的移民潮、机场核心计划、1990年代的中英争坳以至主权移交前的歌舞升平等。中英双方亦在过渡期内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敏感问题:
☆移民潮:中英两国达成协议,香港定于1997年交还中国,一些曾经在中国大陆经历政治动荡的人开始有移民的打算。1989年发生的六四事件,使更多香港人对主权移交后的前景感到悲观和恐惧,令香港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移民潮持续达五年以上,加拿大、澳洲和美国是当时不少港人移民的热门之选。在移民的高峰期,一些像佛得角等小国也在杂志上刊登广告宣传该国护照可供申请。也有外国领事在发出入境签证时收受利益,干犯了贪污行为。
城市方面,不少港人移民选择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定居,当中英属哥伦比亚列治文又有“小香港”之称,其他热门的城市有多伦多、悉尼、奥克兰、新加坡等。在这段期间,香港有不少人才外流,及至主权移交前一两年,一些移民回流香港。
☆居英权计划:移民潮的出现,令港英***需谋对策。1990年,英国***宣布给予50,000个家庭英国居留权,主要给予曾经从事敏感职位的***公务员及各行各业人士,包括最有能力及动机申请移民的人士。居英权持有人可随时前往英国定居,而无需在英国居留数年以取得居留权(俗称“坐移民监”),而持有人的子女可在英国就读公立中学。如此可令获得居英权人士安心在香港生活,万一香港出现问题,则可随时前往英国,以减轻香港人才及资金的流失问题。但中方对居英权计划表示不满,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亦对居英权不予承认,持有人仍被视为中国公民。
☆拆卸九龙寨城:九龙寨城本身对于中英双方是特殊的地方,因为根据《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九龙寨城仍然是清朝的外飞地,定期会派官员驻守。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民国放弃管理九龙寨城、港英***没有法律权力去管理、解放后的新中国对该区亦力不从心,而香港警方也不敢插手管理九龙寨城的治安。于是九龙寨城成了所谓“三不管地带”(即国、共和香港***都不管)。1987年两国共同决定拆毁寨城、迁徙居民。九龙寨城最终在1993年拆卸,改建成九龙寨城公园。
☆清拆调景岭:1949年国民***迁播台湾后,香港***将部份不愿迁台的退役老兵安置于调景岭寮屋区。早年其位置十分偏僻,自成一国。因此,调景岭具有很浓厚的政治色彩,当时每年10月10日都会庆祝双十节、并挂起青天白日旗。港英***并没有故意干预这些活动,但随着香港主权即将移交、以及***发展将军澳新市镇,调景岭寮屋区在1996年清拆。所有居民在***赔偿下迁徙至其他地区,当中大部份人都迁进了将军澳的厚德邨。
☆香港机场核心计划:1989年6月,北京发生六四事件。同年年底,港英***为了稳定民心,推出“港口及机场发展策略”。计划包括在大屿山赤鱲角填海兴建全新的香港国际机场及青马大桥等相关设施,共耗资超过1000亿港元。当时的港督卫奕信宣布此项计划时,描述到计划落成后的香港将会像“玫瑰园”一般美好,因此被传媒称为“玫瑰园计划”。但由于此计划耗费庞大,中国***担心会将香港的储备用光而反对计划。最后由当时的英国首相梅杰亲身到北京,与当时的中国总理李鹏签署《新机场谅解备忘录》,工程才能继续进行。
[b]【重要官员】[/b]
〖英方成员〗
在中英谈判期间,多位英方官员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英国驻华大使兼英方谈判团长柯利达爵士,及接任的伊文思爵士。而港督尤德爵士亦是英方重要成员之一,他为香港前途问题尽心尽力,且在1986年12月任内期间,在访问北京时突然逝世。而接任的港督卫奕信爵士,在中英谈判期间亦是英方重要成员。他对中国的熟悉及对中方的友好态度,同时亦成为影响后期香港施政的原因之一。
1991年,开始传出英国有意撤换有“中国通”之称的港督卫奕信。1992年元旦,英国***宣布卫奕信在任期完结前提前退休;1992年7月,曾为英国保守党主席的彭定康正式出任第28任香港总督,亦成为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是唯一一位专业政治家而出任港督,并打破了多项前任港督的惯例,包括拒绝接受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颁授的爵士勋衔及没有穿上殖民地官服就职。而他担任港督期间的亲民作风大受市民欢迎,他时常亲自到各区巡视。他巡视中环时品尝泰昌饼家的蛋挞、在湾仔喝凉茶,成为一时佳话。在发表施政报告后亦会亲自出席电台节目接听听众提问,并主持答问大会面对市民质询。
但彭定康的施政却未受到中方欢迎,兴建新机场的财务安排已惹来中方多番反对,最严重的分歧,是彭定康提出的政改方案。方案中建议新增九个功能组别(“新九组”),被中方认为是钻《基本法》漏洞,令彭定康被当时的港澳办主任鲁平骂作“千古罪人”。这也导致主权移交前最后一届香港立法局无法以“直通车”形式过渡1997年,中方“另起炉灶”成立临时立法会。
〖中方成员〗
中英谈判期间中方的重要成员包括中方谈判团长兼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周南,当时的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姬鹏飞。根据曾参与谈判的中方官员讲述,谈判中所有重要的决定,实际上是由邓小平亲自“拍板”。
〖香港特别行政区***官员〗
董建华是香港已故船王董浩云的长子,大学毕业后,曾于美国公司任职,后回到家族公司东方海外工作。彭定康上任港督后,他被委任为香港行政局成员之一。199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行政长官竞选中,董建华击败了杨铁梁、吴光正和李福善,顺利当选,同年接受中央人民***委任作为首任行政长官。
为保持香港在政权移交前后的稳定,中方同意让港英***主要官员顺利过渡至特区***,但部分名称则有所更改。
香港特区***首任司级官员如下:
政务司司长(前称布政司):陈方安生
财政司司长(前称财政司):曾荫权
律政司司长(前称律政司):梁爱诗
[b]【主权移交】[/b]
虽然中英双方争议不断,但香港的经济在1990年代中期有理想的发展,市民开始以较乐观的态度面对即将来临的主权移交。香港股市在1997年初多次创出历史高位。1997年4月,已卸任的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再度来港,主持青屿干线的启用仪式。
〖英方告别仪式〗
1997年6月30日下午4时30分,港督彭定康正式告别港督府,举行了降旗仪式,彭定康接过曾悬挂在港督府的香港总督旗。
英方告别仪式在6月30日晚上6时15分在添马舰露天场地举行,主礼嘉宾包括王储查理斯王子、英国首相布莱尔、外相罗宾·库克、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及卸任在即的港督彭定康。
告别仪式包括传统的英军阅兵仪式,港督彭定康发表临别致词,之后由王储查理斯王子代表英女王致告别词。其他节目包括名为《香港精神》的团体舞蹈、男高音莫华伦歌唱等表演,有超过2000名表演者参与。仪式举行时一直下著滂沱大雨,令嘉宾及表演者甚为狼狈,亦添上伤感。晚上7时45分,英国旗及英治香港旗,在风笛伴奏的乐曲《Last Post》中降下。
英国***随后在晚上9时15分举行告别晚宴,邀请4000名贵宾参加。由英国外相罗宾·库克及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向嘉宾为香港的未来祝酒。
6月30日晚上,工人在中环***合署拆下以龙和狮为标记的香港徽章、以及代表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皇冠徽号和“ER”字样。中区***合署在主权移交后改称***总部。
〖主权交接仪式〗
香港主权交接仪式在1997年6月30日深夜11时30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大礼堂正式举行,标志着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的管治。大礼堂内放置中英两国国旗及四支旗杆。中国方面由国家主席江泽民、总理李鹏、副总理钱其琛、首任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及国家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代表。英国方面则由王储查理斯、首相布莱尔、外相罗宾·库克、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及英军参谋总长格思理代表。7月1日零时即将来临之际,英国旗帜及英治香港旗在右面旗杆上徐徐降下,同时奏起英国国歌《天佑女王》,象征香港英殖时代正式结束。零时过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及香港特区区旗在左面旗杆升起,并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仪式上,查理斯及江泽民先后致词。
政权交接仪式完成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内随即进行特区***主要官员宣誓仪式,行政长官董建华、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律政司司长梁爱诗等先后宣誓就任。临时立法会随即在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会议,通过一些重要法案。
英方主要官员并无出席特区***官员宣誓仪式。彭定康与家人陪同王储查理斯,在添马舰与香港市民挥手告别,并登上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在英国军舰漆咸号护送下离开香港。首相布莱尔及其他英国官员则乘飞机返回英国。
〖其他庆祝活动〗
香港特区***及民间团体在主权移交后举行多项庆祝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7月1日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烟花汇演,吸引不少市民在维港两岸欣赏。官方亦举办了如文艺晚会等活动,以庆祝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不少活动以出没于香港水域的中华白海豚及香港市花洋紫荆为标志。
〖主权移交前后新成立机构〗
临时立法会:由于中方拒绝承认由彭定康在主权移交前、被指控以“三违反”方案产生的立法局,单方面取消代议政制“直通车”过渡1997年的安排。中方在1996年“另起炉灶”,经推选委员会选出60人成立“临时立法会”(简称临立会),以在政权移交后取代原有的立法局。英国管治时代的立法局在7月1日零时解散,未有进入临立会的议员即时失去议员身份,当中部份在6月30日晚上在立法局大楼上向市民挥手道别。
临立会在7月1日即时开会,除了订立确认主权移交后的必要法例以外,并立即把多条由前立法局通过,被指为对特区***施政不利的法例即时推翻。临立会也恢复了极具争议性的《公安条例》,规定超过指定人数的公众集会及游行必须向警务处处长申请“不反对通知书”后方可合法进行,被指剥夺集会自由、打压言论自由、侵犯人权。
驻港***:1997年6月30日晚上,中国人民***沿海、陆、空三路正式进驻香港,军车经过市区道路抵达各军营,军舰则在翌日早上从深圳妈湾码头经过维多利亚港等香港水域到达昂船洲海军基地。***以中环添马舰作为驻港总部,并接收了原驻港英军的各项军事设施。
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根据《香港基本法》第13条的规定,香港的外交事务由中央人民***负责。香港政权移交后,中国外交部在香港成立特派员公署,处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办事处位于中环坚尼地道。
[b]【影响】[/b]
主权移交是香港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对香港影响深远。主权移交前部份香港人对中国大陆政权的恐惧带来了移民潮,曾一度造成人才及资金外流;另一方面,主权移交加速了中国大陆和香港两地在经济及社会上的融合。香港政权移交也标志著英国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最光辉的“日不落帝国”时代的终结。
主权移交也为香港本身带来不少变化。1997年7月1日后,所有***机构改为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的肖像从硬币、邮票和***办公室消失,但政权移交前的所有纸币及硬币至今仍然流通,大量市民曾经收集“女皇头”硬币而引起硬币荒;邮票上则改印“中国香港”。所有***机构及组织皆除去“皇家”的称号,例如皇家香港***及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只有皇家香港游艇会保留原名。原香港总督的官邸港督府改名为礼宾府,但首任行政长官未有迁入。在法律文件中,本来用上“皇家”/“官方”(Crown)的地方,改称“国家”(State);被委位为御用大律师(Queen's Counsel) 的大律师,则改称资深大律师(Senior Counsel),法院名称也作了一些改动,而以中文为官方语言的地位亦被加强。除此以外,几乎全部以英国王室成员、***官员或地方命名的香港地方、街道及建筑物,例如:皇后大道﹑维多利亚港﹑弥敦道等,仍然保留旧有名称,维多利亚公园亦依旧保留了维多利亚女王雕像。
一些与英国有关的假期,例如“英女王寿辰假期”被取消,新加上的假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或称“回归纪念日”)、佛诞节等。
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积极推动母语教学,大部份学校改以中文作为教学语言,以广东话授课,但英语仍然是中小学校的必修科,而大部份学校亦教授普通话。可是由于担心以母语教学会使得香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水平有所下降,这种做法遭到很多家长的反对。
香港在主权移交后一些地方也因《香港基本法》维持不变。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享有多方面的独立地位,包括独立的司法系统,继续使用普通法,中文及英文同时是法定语言。在贸易上维持关税独立,跟世界各地有自由自主的贸易关系,并继续以独立身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香港与中国大陆的管理线边界亦继续维持,只是海界有小改动,并维持独立的出入境政策,中国大陆居民必须申请才可进入香港。政权移交后,中国为香港另设特区护照,可于多国包括欧盟及日本等享有免签证待遇,出入境程序较中国大陆和台湾居民简单快捷。香港的道路沿用英国的左上右落即右軚车,有别于中国大陆的右上左落的左軚车,大陆与香港的车辆均需分别申请牌照才可使用对方道路。
在体育方面,香港仍可独立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包括奥运会等,由港协暨奥委会负责,亦拥有独立于中国大陆的香港足球代表队。由于主权移交后香港亦脱离英联邦的行列,在1997年之后便没有参加英联邦运动会。现在则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
[[i] 本帖最后由 eggpain 于 2007-7-7 23:40 编辑 [/i]] 今天我生日
SF抢了
湖南一考生今年高考4门课程故意考零分
[quote] 核心提示:老师眼中“不用炸就能出油的老油条”;好友口里“傻里傻气”的家伙;琢磨着“把海水变成淡水”,“开发一种软件监视腐败分子”的孩子,在高考考试中4门故意考零分。[/quote][img]http://cimg2.163.com/catchpic/5/57/57A0F95A32481C935436C87E08822DAC.jpg[/img]
(6月20日午休时间,陈圣章走在安静的校园里。)
[b]红网7月1日综合报道 [/b]6月26日,高考出分的日子,考生们都在焦虑中盼来了这一天。浏阳三中考生陈圣章却和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到处推销保险,他的成绩没有任何悬念:零分。
此前,6月14日清早7点多钟,陈圣章曾从家出发到长沙一所软件学校,他喜欢软件编程,他幻想着能“开发一种软件监视腐败分子”。
陈皮肤黝黑,常在太阳下暴晒的样子,一张典型湖南人的脸,能让人想起很多相像者,看不出中学生的稚气。
一见面陈就告诉我,他是一个很偏激的人,并且又加了一句:“刚见我的人都觉得我不安全,因为我看上去有点像混混。”
第一次和陈圣章聊得并不愉快。从一个19岁少年嘴里说出来的大道理,让谈话有些无趣空洞,且无从判断他的真诚。嚣张的表情,偏激的言语,每讲完一句话,总用食指狠狠地往下一指,带几分挑衅的语气说:“你认为勒?”差一点让我耐不住性子听他说话。
6月20日,阳光强得让人有点发闷,抑制不住对陈的好奇,去了一次浏阳。
[b]考零分意味着自毁前途,成为别人的笑料 [/b]
潇湘晨报:什么时候萌生考零分的念头?
陈圣章:今年4月,我是体育生,训练受伤,考不了大学,我就回家了。
潇湘晨报:如果没有受伤,你会怎么样?
陈圣章:应该能上怀化的一所学校,我们学校有很多人在那里读书。
潇湘晨报:反正考不上了,破罐子破摔,与其辛苦做题,不如考个零分轻松。能这样理解吗?
陈圣章:零分和随便考几分是不一样的。考零分意味着自毁前途,还可能成为别人的谈资、笑料。家里人劝我,只要不考零分,什么事都可以答应我,学校老师也劝过我。我心里一直有很多想法,受伤只是让这些想法爆发的一个导火索。
[b]坐在教室里,总有很多问题困扰我 [/b]
潇湘晨报:什么样的想法呢?
陈圣章:我不喜欢学校里的应试教育,一直有厌学情绪。我不是那种逃课、捣乱的学生,但是坐在教室里我总是不停地想:这样死记硬背的学习对我来说到底有什么用,我在浪费时间吗?高考是不是最好的选拔人才方式?高考是不是可以改革?应试教育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综合素质吗?应试教育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个被束缚了个性和创新思想的民族它有生命力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潇湘晨报:考零分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陈圣章:每一个学生需要为高考制度付出十几年时间,值吗?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驱使我这么做,我要以这种最激烈的方式表达我对应试教育,对高考的强烈抗议!
我觉得自己这么做至少比那些不为民办事,一心想升官发财,明哲保身的“高官”,和那些畏首畏尾,不敢改革的,官僚作风的,庸庸碌碌的“鼠辈”强十倍百倍。起码我比他们具有更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b]我曾经写过三封信给校领导,希望能做一些科技发明 [/b]
潇湘晨报:你很喜欢做一些创新的事情吗?
陈圣章:是的,我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上初中时,参加科技比赛,我设计了花炮灭火装置,图纸都画好了,但没做成。老师说,好好学习,上高中就能做成了,于是我非常努力地学习。结果在高中,我还是做不成。我曾经写过三封信给校领导,希望能做一些科技发明,都没有结果。
潇湘晨报:为什么非要依赖学校,你可以自己做发明创造,而且不少学生靠发明创造被保送上大学了。
陈圣章:我觉得需要学校老师的帮助,搞发明要有技术和设备支持的,有时候还要资金。我也需要一个氛围,因为我是一个自我约束能力很差的人。
[b]像我这样自制力不好的人,即使花父母几万块钱,混四年出来也是垃圾 [/b]
潇湘晨报:你对大学向往吗?
陈圣章:不向往。我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大学生逃课、抽烟喝酒、打架的新闻,甚至有一个大学还规定一个星期不逃课,奖励20元。太荒唐了!还有什么女大学生被包养之类的。这就是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一堆垃圾!应试教育根本没有办法教学生怎么做人。像我这样自制力不好的人,花父母几万块钱,混四年出来也是垃圾。
潇湘晨报:你喜欢看什么书?
陈圣章:我喜欢看报纸,看一些杂文,其他书看得比较少,还喜欢看电视新闻和访谈类节目。
[b][家庭]考零分的做法让家人觉得难堪[/b]
陈圣章家在浏阳市关口街道的一个村子里,两个姐姐,他是超生的儿子,父母都在工厂里打工。“调皮,又犟,小时候没少挨过打,不过也很懂事”,母亲黄韶华说,陈七岁就开始帮家插禾,打农药,暑假还去花炮厂打零工,能赚到1000多。午饭时,陈帮母亲舀汤、倒茶的样子非常乖。
“这孩子聪明,小学、初中成绩一直很好,年年都拿奖。”
“奖状有几张,但没年年啦。”
家里之前对陈圣章抱很大期望。
“考上大学也不能怎么样?”
“大学不行,可以读研究生嘛!只要读书家里都会支持你的!”
陈圣章讲话时,母亲咬着下嘴唇一直盯着比自己高出许多的儿子。黄韶华只有初中文化,儿子动不动就蹦出的一些成语和道理,她理解起来一定非常费力。陈圣章对母亲的话不认同时,会夸张地把头扭到一边,打断母亲:“你并不了解我,你们都是一些墨守成规的人。”
[b]“和他父亲年轻时脾气很像。”
“我觉得他有点懦弱。我和他不一样!” [/b]
陈圣章考零分的做法让家人觉得难堪:“太丢脸了!”全家人轮流劝、骂都没有一点效果,远在外地打工的姐姐,一个月打了几百块钱长途,恳求他随便考几分,就花钱送他去读喜欢的软件学校,也没能打动他。家里人还曾经打算托人安排陈到电力局工作,但被他一口回绝:“不到20岁就被束缚在一个稳定的地方,怎么体现我的价值?”
“要被他气死了!”
“我现在正是闯的年龄。”
“闯?”
“你怎么知道我闯不出来?”
“看吧!”
家人认为不知道赚钱辛苦,陈圣章才会有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决定今后所有费用都由他自己赚。4月份离校后,陈圣章没跟父母商量,把旧摩托车卖掉,找姐姐要了2000块,换了一辆更好的,骑着它先是帮药厂推销药品,现在每天推销保险。
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第一个半年赚6000块钱。
本文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林琼
[[i] 本帖最后由 eggpain 于 2007-7-1 20:34 编辑 [/i]]
世界巫术大会在挪威召开 各地巫师聚首交流经验
[quote] 核心提示:来自全球各地的巫术专家聚首挪威召开国际会议,交流经验并探讨与巫术有关的各种问题。 [/quote][img]http://cimg2.163.com/cnews/2007/7/1/20070701145210a05a8.jpg[/img]
资料图:电影《哈利·波特》里巫师们会用各种法术
[b]中新网伦敦7月1日电 [/b]据英国广播公司6月29日的消息,来自世界各地的巫术专家在挪威召开国际会议,他们将交流经验并观看关于巫术的电影。这次“国际午夜太阳巫术会议“在北极圈内的挪威小镇瓦尔德举行,吸引了6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巫术专家。
“国际午夜太阳巫术会议”由斯堪的纳维亚和美国的大学主办。组织者说,欧洲曾经有迫害巫术师的问题,不过在今天的非洲和亚洲,仍有人因为施用巫术被起诉。
他们说,如今被指责为巫术师的人也往往会面临被社区摒弃的命运,而且一旦有天灾人祸,他们就成为替罪羊而被别人责难。
此次会议还将讨论萨满教的问题,这是种通过动物灵魂来与灵界沟通的巫术。专家说,萨满教的形成早于所有其他有组织性的宗教。
近年来,尤其是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电影出品之后,年轻人对巫术魔法的兴趣大增。
在17世纪迫害女巫运动时,瓦尔德小镇内曾有80多名妇女被指使用巫术而被烧死。当年的报告称,她们被指控在附近的女巫山与魔鬼会面。在16世纪到17世纪之间,全欧洲有5万人因被指控使用巫术而被处死。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连:加长林肯被“卡”在小桥上
[quote] 核心提示:6月30日,一辆时髦的加长林肯轿车在大连市一居民小区驶经一处拱桥时,由于车身长,造成底盘拖地无法前行。[/quote][img]http://cimg2.163.com/catchpic/E/E3/E3D766187C3BF3EBB616E6C1E7C002E8.jpg[/img]
[img]http://cimg2.163.com/catchpic/7/72/7210B42476F496B3DF4217B3700488E6.jpg[/img]
6月30日,一辆时髦的加长林肯轿车在大连市一居民小区驶经一处拱桥时,由于车身长,造成底盘拖地无法前行。围观的人们想方设法,通过在车轮下加垫木板,终于使加长林肯轿车驶出了困境。 新华社发(刘德斌 摄)
本文来源:新华网
传李旭丹向胡玫请辞 程媛媛有望接演“黛玉”
[quote] 6月30日,传原定的新版《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李旭丹,已正式致信胡玫,称要辞去“黛玉”一角,而程媛媛则或可能顶替而上。对此,程媛媛表示确实有收到短信说李旭丹要辞演林黛玉,但“胡玫导演会不会让我主演林黛玉,我也不知道。”[/quote]“红楼选秀成都赛区的‘黛玉’程媛媛,有望‘起死回生’演林黛玉了!”昨天(6月30日)上午10时30分,四川音乐学院小音乐厅热闹非凡。“红楼选秀”荣获林黛玉前三甲的程媛媛答谢会在此举行。“红楼选秀”总指挥、北京电视台的副总编辑张强专程从北京赶来,刘晓庆公司总经理靖军、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政委杨景民、四川音乐学院敖昌群等出席了答谢会。
[img]http://cimg2.163.com/ent/2007/7/1/20070701090713fcb33.jpg[/img]
李旭丹曾得到胡玫的钦点,演“林黛玉”。(资料图片)
[img]http://cimg2.163.com/ent/2007/7/1/200707010910141e8dd.jpg[/img]
程媛媛被指形象酷似87版《红楼梦》的“林黛玉”陈晓旭。(资料图片)
北京“红楼选秀”剧组一位知情人悄悄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惊人消息:已被胡玫导演铁定的新版《红楼梦》的一号女主角林黛玉的扮演者李旭丹,几天前已委托父亲,正式给胡玫写了一封信,声称自己要辞去主演“林黛玉”。这位知情人同时透露:程媛媛因形象酷似87版《红楼梦》的“林黛玉”陈晓旭,极有可能“起死回生”主演“林黛玉”。目前,胡玫导演正在研究程媛媛的有关资料。
[b]程媛媛:收到短信说李旭丹要辞演林黛玉[/b]
记者立即就此事向“红楼选秀”的总指挥、北京电视台的副总编辑张强求证,他神秘一笑,什么也没说。记者又向程媛媛本人求证,她说:“我也是刚得到一个手机短消息,说是李旭丹要突然辞演林黛玉,具体情况,我还不知道。最后,胡玫导演会不会让我主演林黛玉,我也不知道。但有一个消息是准确的,那就是胡玫导演会让我演尤二姐。”
[b]李旭丹老东家不放人[/b]
李旭丹为什么突然辞演林黛玉?记者经过多方求证,了解到一些内幕:李旭丹在选秀结束后回到南京市越剧团,因有些骄傲自满,越剧团不愿放人,更不愿放李旭丹去胡玫导演那里拍戏!目的是要繁荣越剧。
程媛媛到底会不会接替李旭丹主演林黛玉?目前是一个谜。对程媛媛,观众一直争论很大,支持者称程媛媛的形象极像陈晓旭,而也有不少人坚决反对,称正因为她太像陈晓旭,无法让新版《红楼梦》创新突破。胡玫会不会想法挽留李旭丹?程媛媛会接演林黛玉吗?这一切,将于8月初揭晓。(文/杜恩湖)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i] 本帖最后由 eggpain 于 2007-7-1 20:46 编辑 [/i]] 顶!! LZ马甲 ? [quote]原帖由 [i]再见理想[/i] 于 2007-7-1 22:39 发表 [url=http://bbs.rohome.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932289&ptid=812169][img]http://bbs.rohome.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LZ马甲 ? [/quote]
应该是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