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糊论坛-RO小站's Archiver

lytchina 发表于 2006-9-30 23:58

[转帖]荒唐: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

荒唐: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  
[镇江方明] 于 2006-09-28 09:06:29上贴

--------------------------------------------------------------------------------

荒唐: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
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凡响。肯定者认为:新方案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反对者认为: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没有将物理、化学纳入最后高考科目,对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很不利。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真会减轻学生的负担吗?
不会,也不可能会。
江苏学生目前只考五门学科,广东、山东学生要考全部学科,江苏学生的负担比广东、山东学生的轻吗?没有!因为高考不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一定的学业水平,而是通过考分的高低比较出谁学锝更好。只有比别人学得更好,才有机会进入更好的高校。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使有一天江苏高考方案规定只考语文,也不会减轻学生的负担,江苏会培养出脱口成章人才,会培养出能将课本文章的标点符号背得一个符号不差的“人才”。科举时代的中国学生不是只考一篇“八股文”吗?其考试科目仅仅是一篇作文,他们学习负担轻吗?十年寒窗苦不就是他们喊出的吗?
江苏学生负担重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对于江苏众多的考生,可获得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比例太小,竞争太激烈。目前考进南京大学的江苏考生,如果能在北京上海参加高考,很大一部分考生能考进清华北大。如果国内名校、重点高校大幅增加在江苏的招生名额,或许江苏学生能像北京上海学生那样负担相对轻点。
新方案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吗?
新方案设置了必修测试科目和选修测试科目,分别在高二和高三的4月进行,但成绩只分为4个等级,这只是将学生粗粗地分类,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最后的语文、数学、外语统一考试,所以新方案只是变动过的“一考定终身”,而且,这将是不保险的“一考定终身”,学生不但要保证在高三的6月7日和8日不生病住院,还要保证在高二的4月8日和9日以及高三的4月7日不生病住院或不发生其他意外。每年江苏都有一部分考生因为特殊原因高考缺考,新方案的实施将使这样的人数增加到原来的三倍。有人会讲,高三不是还可考一次必修测试科目吗?请不要相信这次考试,这只是一个陷阱,同学们都在准备选修测试科目,老师们也不再讲解必修测试科目了,别人考2门课,你一人要考7门课,会考得好吗?真正改变“一考定终身”弊端的办法是一年多次考试,像上海每年两次高考那样。新方案南辕北辙,高考的周期为1年零2个月,改变“一考定终身”成为更遥远的梦。
新方案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吗?
从中国科学院5院士《关于修改2008年江苏高考改革计划的建议》,以及众名校的反对新方案的意见中可以看出,新方案不统考物理化学,让众名校选拔不出理科尖子,是埋没人才,而不是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倒是可能做到,但绝不是省教育厅官员们想象的选3个A或4个A,而是名校尝试获得自己组织招生考试的资格,自己决定考试科目,自己决定录取标准,把江苏省高考成绩弃在一边。
由此可见,新方案根本不能达到减轻学生的负担和有利于选拔人才的目的,更为严重的是将给江苏教育和高校招生带来混乱和灾难。
从高校方面来说,高校希望招收对专业课程有偏好、有悟性、感兴趣的学生,希望招收思维敏捷、逻辑性强的学生,当然更希望招收到全面发展的“通才”和领袖式人物。一般说来,高校对专业课程的成绩都很重视,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清华北大招生最看重的是物理,因为物理学科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性很强。物理学得好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其他课程也会比较轻松。因此,清华北大所有理工科专业招生都要求学生必考物理。这些学生,物理、化学基本上都是满分,但语文、外语却不一定最拔尖。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让这些尖子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名校如何挑选到这些尖子生?
江苏的优秀考生一直是全国众多名校争夺的重点,每年各名校都会将其他省份空余的指标或机动的指标投入江苏,争取多收点优秀学生。如果各名校从江苏高考成绩中招收不到他们想要的优秀学生,那情况会是怎样呢?其一,从中学生全国竞赛获奖的学生中招,原来省一等奖可获自主招生资格,现扩大到二、三等奖。其二,也扛着改革的大旗,向教育部申请,尝试获得自己组织招生考试的资格。江苏高考方案改得再荒唐也与我无关。最后,实在不行,减少在江苏的招生名额,划到其他省份去。面对新方案,名校中最着急的应该是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这两所大学每年有一半新生来自江苏,学生基本上是江苏考生的前4000名,新方案对这两所大学的招生影响最大,生源质量的下降,会直接导致高校教学水准的下降和学校声望的下降。难怪南京大学的院士们挺身而出,奋力疾呼,发出反对新方案的最强音。他们不光是站在对民族负责的高度,站在科技兴省的高度,而且也是站在为南京大学前途担忧的角度,旗帜鲜明地反对新方案。
从中学方面来说,新方案给中学安排教学和组织考试都带来困难。各学科老师忙的时候特别忙,闲的时候也特别闲。高三下学期只剩语数外三门课,语数外三门的教师肯定人手不够,空缺的人手从哪儿找呢?物理、化学由于地位下降,课时安排减少,富余的教师又安排到哪里去?高考由一次变成三次,学校组织安排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江苏中学生将是高考新方案最大的受害者。一些逻辑思维较强、头脑灵活的理科尖子生喜欢探求自然科学,掌握有规律的事物,他们对数学、物理、化学感兴趣,通常也学得较好,而对一些需死记硬背东西反感,通常语文、英语学得差点。在原来的高考中他们可以凭借物理、化学的成绩弥补语文、英语不足。新方案只考语数外,使他们不再冒尖,失去上名牌大学的机会,更严重的是,抑制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这对培养科技人才十分不利。高三下学期只剩语数外三门课,学校为保证“高产丰产”必然要求教师“精耕细作”,学生则“细嚼慢咽”,力争消化每个知识点。习惯于如此教学方法的江苏学生进了大学,如何能适应大学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呢?高三下学期只学语数外,需记忆的知识比例大,学生无法利用文理课程交替学习的方法调节大脑,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学习效率降低。由于全国只有江苏物理、化学成了副科,江苏学生的物理、化学水平将明显低于山东浙江等省学生,在大学物理、化学的学习中,江苏学生的劣势明显表现出来,而语文、数学、英语的优势不明显,于是江苏考生不再是全国高校争抢的“香馍馍”,江苏学生的声誉一落千丈。
综上所述,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无视中学的教学规律,无视科学的学习规律,无视高校招生的需求,显得无知和愚蠢,这不是创新,是荒唐,不是改革,是折腾。江苏教育主管部门拒绝接受反对意见,极力为新方案辩护,试图强行推行新方案,只会把江苏教育引向混乱,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

a.p 发表于 2006-10-1 07:58

沙发,牛x

bjlsj 发表于 2006-10-1 08:08

我就是江苏2008届的考生````班主任在跟我们说2008年高考方案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江苏的高考教研组是怎么想的啊``````````这样的话在高2时选文和选理到最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哎```````郁闷````````2008年的高考我可能要OVER了,:angry: :angry:     我心爱的地理再见了``````````

与星独白 发表于 2006-10-1 08:23

楼上的节哀

要反抗  罢课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