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守こ晴~ ̄ 发表于 2005-6-30 10:19
召唤楼主...哇卡卡卡
shihunshihun 发表于 2005-6-30 10:46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杨幸宁波段 发表于 2005-6-30 10:46
楼主,出来更新!!!!!!!!!!!!!!
yq1007 发表于 2005-6-30 11:33
[b]陕西发现怪异蛤蟆 通体透明像只葫芦[/b]
[IMG]http://image2.sina.com.cn/IT/cr/2005/0521/2538305680.jpg[/IMG]
怪异“蛤蟆”身体浑圆嘴巴小,全身气鼓鼓。
[IMG]http://image2.sina.com.cn/IT/cr/2005/0521/2451593528.jpg[/IMG]
怪异“蛤蟆”身子下的血管和内脏清晰可见。
人们常说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像这么个模样怪异的“蛤蟆”估计好多人就没见过吧!
2005年5月19日,在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学院里,记者有幸见到了一只长得十分怪异的“蛤蟆”。“蛤蟆”全身呈灰绿色,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充满气的“气球”,浑圆浑圆的。随着“咕咕”的呼吸,浑圆的身体也此起彼伏,小小的头像乌龟一样缩着,倒是两只明亮发光的大眼睛不断闪烁着,瞪着观看的人,四只小脚缩着,蹲在脸盆里一动不动。对人们的观看倒像显的有些不好意思。
据陕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梁刚副教授讲,这是一只两栖纲姬蛙科中的一种狭口蛙,俗称“气蛤蟆”。在关中地区很少见,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这种蛙嘴巴很小,身体呈浑圆状,成体以陆栖为主,常隐匿在潮湿的土洞,石下,杂草间,多在大雨后到临时水塘产卵,从产卵到孵化约20天左右。在进化水平上比普通的蛙要高。但是从这只蛙的整体情况来看,还有一些比较怪的地方,就是其“充气式”的程度有些偏高,也很有可能因环境等因素使它演变成了一只畸形蛙也说不定,只能再找几个狭口蛙标本来做一下比较后再研究了。
[IMG]http://image2.sina.com.cn/IT/cr/2005/0521/3632263574.jpg[/IMG]
yq1007 发表于 2005-6-30 11:33
先吃饭,下面勿顶!!!
qyume 发表于 2005-7-1 10:43
=。=楼主这饭吃了一天。。。
ps.偶米顶
shihunshihun 发表于 2005-7-1 15:28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永远的新手 发表于 2005-7-1 15:57
其实楼主是去找资料了……
黑色回忆 发表于 2005-7-1 22:09
辛苦~顶~
春春 发表于 2005-7-2 00:04
我看得眼睛都累了啊
被连锁2次的可怜新手 发表于 2005-7-2 03:50
哎~~~我不行了,看了半夜才看了30页,眼睛酸死了,我的妈呀,楼主还真能找啊,睡觉了。。。。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21
[QUOTE]qyume,2005-07-01, 10:43:16
=。=楼主这饭吃了一天。。。
ps.偶米顶 [/QUOTE]
吃完在回公司路上给车撞了一下,休息了两天,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22
[b]国内国外出现的奇闻奇观[/b]
6月20日凌晨,俄罗斯圣彼得堡著名的杜勃罗夫斯基吊桥外一片白天景象。圣彼得堡市每年夏至前后都会出现白夜,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左右。
[IMG]http://img1.qq.com/news/20050622/1899273.jpg[/IMG]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24
[color=#008000]月17日,在柬埔寨暹粒的著名景点吴哥古迹,罕见的双彩虹横挂天空。[/color]
[IMG]http://img1.qq.com/news/20050621/1894353.jpg[/IMG]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24
[color=#008000]6月15日拍摄的济南大明湖“并肩荷”。这两枝荷叶相伴而生,直到顶端两片叶子才分开,但依然“肩并着肩”。“并蒂莲”已十分珍贵,“并肩荷”更是十分罕见。 [/color]
[IMG]http://img1.qq.com/news/20050616/1872401.jpg[/IMG]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25
[color=#008000]近日年过七旬的蒙古族退休干部百岁(名字)遇到了一件怪事:他家中浇养的一盆金桔树,每天半夜会发出一种像唱歌一样的声音。 [/color]
[IMG]http://img1.qq.com/news/20050616/1871852.jpg[/IMG]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25
[color=#008000]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这两株铁树树龄均达到200年以上,近日同时开花。目前持续开花时间不能断定,可能两至三个月左右,雌雄铁树同时开花的情况较为少见。 [/color]
[IMG]http://img1.qq.com/news/20050529/1796053.jpg[/IMG]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25
[color=#008000]汝南县马乡镇是梁祝故里梁祝墓前,近日出现无数蝴蝶翩翩起舞,吸引不少人前往观看。人们联想到梁祝化蝶的故事,都说这是梁祝显灵了。有关人士则表示,当地政府可以用心在这一自然现象上做文章,开发旅游资源。[/color]
[IMG]http://img1.qq.com/news/20050528/1792994.jpg[/IMG]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25
[color=#008000]前几天,烟台市区北上坊中街24号的张女士栽的一盆滴水观音开花了。放在院子里的这盆滴水观音约1米高,通体碧绿,叶茎笔直,并且长有宽大的叶子。在它向上生长的6根茎中,有两根花茎已含苞欲放。此类花在北方作为盆栽观赏植物很普遍,但一般不开花。 [/color]
[IMG]http://img1.qq.com/news/20050525/1780391.jpg[/IMG]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26
[color=#008000]6月23日16时50分至19时,在山东省蓬莱市海滨、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以东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据介绍,这次海市奇观是近年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清晰的一次。 [/color]
[IMG]http://img1.qq.com/news/20050524/1777240.jpg[/IMG]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26
[color=#008000]6月23日,墨西哥科利马火山喷发出的烟尘冲天而起。这是科利马火山自1991年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喷发。科利马火山位于墨西哥西部科利马州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距墨西哥城约500公里,高度为3860米? [/color]
[IMG]http://img1.qq.com/news/20050527/1788541.jpg[/IMG]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26
[color=#008000]6月20日午夜,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夜空在暴风雨过后呈现出魔幻般的红色 [/color]
[IMG]http://img1.qq.com/news/20050523/1771592.jpg[/IMG]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30
[b]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杜立特轰炸东京[/b]
一、筹备
自从珍珠港事件以来,罗斯福一直敦促他的军事计划人员寻找轰炸东京的办法。太平洋诸岛的失守和菲律宾的一片溃败,使这种需求更加迫切。
轰炸东京最初的方案是由洛(Francis
S.Low)海军上校提出的。他设想由航空母舰上出动B-25式中型轰炸机轰炸东京。这个计划在当时的技术条件看,几近疯狂。
复仇的怒火使这个计划迅速的通过详细评估,终于成为正式的作战方案,并由杜立特加以具体化。
杜立特认为:东京的工业区是轰炸的首选目标。这样,既可以制造日本工业的混乱和生产停滞,另一方面,在心理上也可以使日本感到后方空虚。
围绕着这个作战方案,美国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由于当时装备的B-25B还不能完全适应这次空袭的需要,特别进行了一些改进(后文专段考证)。
杜立特从第17轰炸机大队中自愿报名者中精选备选飞行员并进行战前强化培训(所以不可能出现《珍珠港》片中杜立特到战斗机部队挑选飞行员的情节,事实上,所有的飞行员均出自第17轰炸机大队)。
[IMG]http://www.usaaf.net/ww/vol2/images/doolittle.jpg[/IMG]
[IMG]http://www.utdallas.edu/utdgeneral/news/archive/doolittle.jpg[/IMG]
杜立特中将,轰炸东京之前他是中校军衔,
轰炸结束后即被越级提升为准将,后以中将衔退休
培训的内容包括短距离起飞(以适应航空母舰的短跑道)、低空投弹、在缺乏地面无线电和地标导航的情况下精确定位、超重飞行、夜间飞行以及越界飞行等。
经过不到两个月的培训,筛选出二十二个机组,当四月初将B-25轰炸机装上“黄蜂”号航空母舰时,只有十六个机组被选中(共80名机组人员)。
为防日本间谍,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在极保密的状态下进行。除杜立特等少数人,大多数飞行员在登舰前还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和攻击对象。
当时的作战计划是:19日夜间,当舰队驶抵距东京400海里的海域时,由杜立特尔中校首先起飞。在飞赴东京途中,他以灯光和投放照明弹为其余飞机指示航向,其余15架飞机跟随杜立特飞行,对东京、横滨等城市进行轰炸。当轰炸机飞离航母后,为确保舰队安全,舰队迅速返航。B-25轰炸机起飞后不再返回航空母舰,完成任务后将在中国浙江和江西的机场着陆。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Map_of_Tokyo_and_China.jpg[/IMG]
预想的作战计划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30
二、杜立特和他的勇士们的坐骑
B-25式中型轰炸机全长16.48米,翼展20.6米,总重量12.992吨,时速507公里,续航能力约为2170公里。是美国当时最先进的轰炸机之一。
[IMG]http://www.usaf.com/photosww2/b-25c.jpeg[/IMG]
上图是B-25的后期改型,参与轰炸东京的是B-25B型轰炸机,与A型相比,B-25B增加了BENDIX机背和机腹电动炮塔,将尾部的机枪换成了双联装的12.7毫米机枪。此外,发动机也进行了少许改进。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h53287.jpg[/IMG]
在航母上的杜里特将军机组飞机
B-25B在当时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当时没有空军,只有隶属于陆军的航空队)最优秀的轰炸机之一。尽管如此,要让这个庞然大物在航空母舰上起飞,还是着实费了杜立特将军的一些头脑。
B-25B针对这次任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珍珠港》中有这样的场景,说要给“胖夫人减肥”,反映的正是这段历史)
主要改进有:
增大油箱容积,在机舱和炸弹箱内增加了几处内部油箱,还在飞机上了放了10个5加仑的容积的油箱(这一点在《珍珠港》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使机载油量达到1141加仑;
加装除冰器,以备在必要时在冰上降落(这是因为当时就考虑到了有可能会迫降苏联);
取消了B-25B上的机腹炮塔,机群采取超低空突防的手段进入敌区,所以连机腹炮塔都取消了,虽然加大了机群的危险,但此举,减轻了272公斤的重量;
改装瞄准器,以利低空投弹,主要还是防止当时B-25B标准型上的“诺顿”
轰炸瞄准器落入敌人手中,所有的参战飞机都拆除了“诺顿”瞄准器,代之以简易的低空轰炸瞄准装置;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Bomb_Sight.jpg[/IMG]
改装后的简易轰炸瞄准设备
装配小型电控照相机与16mm的摄像机;
改动灭火装置的位置以防火灾;
卸下许多无线电设备,以减轻重量;
拆除尾部机枪,代之以伪装的木杆,以防被敌方识破(这一点在《珍珠港》的影片中也有真实的反映)。
从驾驶舱看,凌乱的机械仪表和轮盘式的操纵杆,这是二战轰炸机的典型特征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31
三、“把日本猪的勋章还给他们”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日晨,“黄蜂”号满载全副武装的16架B-25轰炸机和海军护航战斗机,离开旧金山海湾
,沿着北纬四十度纬度线的方向向日本进发。为它护航的有另一艘航空母舰“企业”号。两艘航空母舰还各有两艘巡洋舰、一艘油船及五艘驱逐舰。
大黄蜂号的甲板上的一次例会上,有一项特别的仪式,米切尔上将将5枚勋章交给杜立特中校,“这是日本猪过去授给我们的勋章,现在把日本猪的勋章还给他们”
[IMG]http://history.acusd.edu/gen/WW2Pics5/82370.jpg[/IMG]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Original_18.jpg[/IMG]
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为了在外交上迷惑美国,日本有一个外交斡旋团正在美国讨论“和平”,交战前,日本将自己伪装的十分善良,博得美国政府的宽心。这些授予美国将军们的日本和平勋章正是日本人伪善的障眼法。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32
四、离东京642海里:起飞
四月十八日早晨,雾气消散,天空有云,不时下起阵雨,海面波浪起伏。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h53290.jpg[/IMG]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Original_20.jpg[/IMG]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h53289.jpg[/IMG]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h53291.jpg[/IMG]
杜力特机组航行在海上
这时,在“企业”号航母及所辖的巡洋舰上观察到有一艘日本渔船,仅离美舰十二哩。这是日本海军第5舰队征用的"日本丸"号渔船正在东京以东720海里的警戒线上值勤。美国巡洋舰打沉了这条船,但渔船在沉没前却向日本参谋本部发出了无线电讯号。从截取的情报得知,讯号内容正是美国船队的位置。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h81313.jpg[/IMG]
黄蜂号航母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g324218.jpg[/IMG]
护航舰只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g330659.jpg[/IMG]
补充给养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33
事已至此,若仍坚持原定计划不变,必然凶多吉少。若继续拖延,一旦遭受日军围攻,后果将不堪设想。哈尔塞将军(William F.Halsey“企业号”航母舰长,行动总指挥)没有别的选择,即使距预定起飞地点尚有150海里之遥,他也得立即命令杜立特尔和他的轰炸机群起飞。
哈尔赛将军立即下令舰上的B-25起飞。
这是离东京还有六百四十二海里的地方,既不是预定的400海里,更不是后来想争取更近一点的300海里。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h53424.jpg[/IMG]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h53423.jpg[/IMG]
弟兄们,登机,目标:东京!
[IMG]http://www.oldgloryprints.com/Avenging_Strike.jpg[/IMG]
[IMG]http://history.acusd.edu/cdr2/WW2Pics3/12321.jpg[/IMG]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h53419.jpg[/IMG]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B-25_Taking_off_carrier_frontal_view.jpg[/IMG]
起飞的B-25
从四月十八日早上八点十五分开始,杜立特将军和他战友的轰炸机陆续起飞。机群开始了向东京的远征,比预定时间提早了一天多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很可能无法降落到预定的中国浙江的备降机场。
他们很多人都把这次飞行当成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飞行。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34
五、轰炸
两个小时以后,东京时间12时20分。
当杜利特的轰炸机低空掠过东京湾的时候,东京老百姓正在吃午饭,一场例行的空袭演习刚刚结束,防空气球刚被取下,一架正在巡逻的飞机也没有发出警报,甚至在高空的九架日本战斗机也没有发现杜利特。
没有遇到多少日本飞机迎战和地面上的炮火阻挡,B-25机群已到达预定地点。接近日本本土时,天气晴朗。杜立特一马当先,身后的战友编成5个3机群,在超低空摆开宽50海里的攻击姿态,以使这次攻击难以防御,并给人不止16架飞机来袭击的印象。
由胡佛(Hoover)上尉领导的第一机群轰炸东京北部,由琼斯(Jones)上尉领导的第二机群轰炸东京中部,由约克(York)上尉领导的第三机群轰炸城市的南部,由格林(heenins)上尉领导的第四机群轰炸横滨和横须贺海军基地,希格(Hilger)少校领导的第五机群轰炸名古屋和神户。
从未见过美国飞机的日本人还以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飞机,甚至有些老百姓看到美国的飞机从头上掠过,还向头上的飞机招手致意。
杜立特的飞机于午后一点三十分飞临东京上空,投下了第一批炸弹。15架飞机都向目标投了炸弹,仅一架飞机迫于猛烈的反击,而把炸弹弃于海中。
杜立特所率的机群遭遇了一些敌机,但都成功地自卫,并击落数架日机。仅有一架受到攻击略受微伤,仍强行飞离了日本。
[IMG]http://www.afwing.com/art/wwii/Doolittle_Raiders.jpg[/IMG]
轰炸东京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Original_15.jpg[/IMG]
玄窗外的日本
客观的说,编队对目标的攻击并不猛烈,但还是给东京和横滨的一些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战损情况包括,东京的电厂电站、弹药库、钢厂、化工厂、气站、油罐厂、卡车厂和货栈;横滨的船厂、货栈、炼油厂和油罐厂;横须贺的海军基地和船坞地区;名古屋的兵营、油库和飞机厂以及神户的工业区、船坞和飞机厂等。老百姓也死了五十人,一些人受伤)关键是,这次空袭让蒙受珍珠港之耻的美国人出了第一口气。日本也从这个时候开始重视国内防空,但是自天而降的噩梦从此如鬼魅般缠上了日本人。
炽热 发表于 2005-7-2 13:34
楼主辛苦了
yq1007 发表于 2005-7-2 13:35
六、艰难的返航
轰炸完毕,十五架飞向中国东海岸。
约克上尉的机组最不走运。由于发动机故障,油耗特别严重。他们完全没可能接近中国大陆,甚至连近海都飞不到。他们冒死迫降在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尽管当时铁幕尚未降下,但苏联人仍囚禁了约克上尉机组,直到3个月后,他们自己从囚禁地跑了出来。(可能出于取舍轻重的原因,这一点在《珍珠港》中没有丝毫反映)
当剩下的15架飞机飞到中国东部上空时,暮色已沉,天空灰暗。
由于他们的行动比预定的提前了一天多,飞行中他们始终保持着无线电静默。加之对中方的不信任,美国方面也始终没有把轰炸情况通报当时主管情报工作的军事统计局戴笠少将。
原定的备降机场衢县的机场没有打开降落灯光和必要的着陆设备,而机上的燃料已将用尽。各机组不得不考虑:要么跳伞坠机,要么迫降。但难判断的是地面上是否在中国军队控制之下。当时中国东部的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以及沿铁路与沿海一带已多为日军所攻陷。只有杭州以西、特别是山区及交通不便的地区仍在中国政府控制之下。
杜立特机组比较幸运。在浙江省上空,机组成员弃机跳伞。杜立特降落在临安县的一块稻田里,又意外跌进农家的粪池。虽然气味不太好,但至少保住了一条命。不久副驾驶柯尔(Richarde E.Cole)也在附近被人发现,他和杜立特一起在四月十九日上午由青年营营长李守谦护送到浙西行署。杜立特飞机的领航员帕特(Henry A.Potter)、投弹手勃来莫尔( Freda Bracmer)、枪手里奥纳德(Paul j.Lconard)降落在离浙西行署三十里地的青云桥区。
[IMG]http://www.foitimes.com/internment/Doolittle.jpg[/IMG]
一号机机组成员着落后留影
6号机降落在海里,其中二人受伤淹死海中。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POW005.jpg[/IMG]
16号机降落在南昌附近,机组成员八人都被日军俘虏,经长时的刑审后,三人于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五日在上海军事集中营被枪杀,一人死于狱中,四人在战争结束时被释。
其他13架机组人员都得到中国军民的营救和照顾。伤、病的飞行员更获得较好的安置和医疗。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Original_2.jpg[/IMG]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Original_8.jpg[/IMG]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Original_7.jpg[/IMG]
营救杜立特将军机组的善良的中国军民,他们为拯救杜立特机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IMG]http://www.grunts.net/wars/20thcentury/wwii/doolittle/flightcrew.jpg[/IMG]
这是幸存的杜立特的部下们在临安的合影,也就是在这里,杜立特接到华盛顿电报,他被提拔为陆军准将。
[IMG]http://www.grunts.net/wars/20thcentury/wwii/doolittle/moh_army.gif[/IMG]
杜里特将军获得的勋章
[IMG]http://history.acusd.edu/cdr2/WW2Pics3/04576.jpg[/IMG]
总统给杜里特将军受勋
[IMG]http://www.cmohs.org/recipients/images/doolitt.jpg[/IMG]
杜立特将军于1993年去世,他的墓志铭简单而朴实
[IMG]http://www.doolittleraider.com/images/POW_flooring.jpg[/IMG]
这次行动中,总计75名机组成员,
8人被俘,3人在飞机迫降时遇难,4人被处决,幸存63人。
有7人把生命永远的留在了归航的航道上和刑场上。
他们把恶魔之卵还给了敌人,把希望留给了他们的祖国。